《宗镜录》读后感(二)———慈喜
(2022-11-19 17:27:29)
【以三界无别法。但是一心作。一切境界。皆因动念。念若不生。境本无体。返穷动念。念亦空寂。即知迷时无失。悟时无得。以无住真心。不增减故。】一切诸法从妄想生,以是故有五蕴、十八界等。
【五阴和合因缘。故名为人。若离五阴。人不可得】。【如云毘卢遮那身中。具足三道六趣众生等。此则一身含一切身。又一身遍一切身。即入重重。包遍无碍。】然一粒微尘皆具佛性,悉皆平等,信本自具足。三种缘集不亡。所以众生不识法身。
【一切众生。独力业相大无明念。未出离故。则是现示一切众生皆是有念。名为众生。一切诸佛皆得无念。名为佛故。】佛地境界无念,然非不思不想,而证知离识觉,并非不觉,动念即是静心。得无念时,一切众生悉得无念,此如做梦者醒了,梦里的众生亦都醒了,故清净觉者断无明时,一切众生亦可断。
【故一念相应。一念成佛。一日相应。一日成佛。何须数劫。渐渐而修。多劫积修。】成佛非顿非渐,顿渐都还在时间轴里,以本觉体上离顿渐、离言说,但言教亦是方便。有成住坏空时劫,皆因妄念,由爱发故,贪嗔痴、十八界、四大和合,皆因无明根本一念妄心,三界由心生,皆因起心动念。若一念不生,境本无体,时自无体,何须更论劫无数。【宝藏论云。不遣一法。不得一法。不修一法。不证一法。】因实无生故。
心如幻法,由遍计生,种种心想,现种种画像。心画三界六道,【种种彩色。种种杂色。若好若丑。随心所作。如彼形相。心业画师。…业作众生。又诸彩色。取白作白。取赤作赤。取黄作黄。若取鸽色。则为鸽色。】心如画师,画出种种形象,变出三界六道。以画师所画之白色比喻心中的无漏境界,以所画赤色比喻心变现的天界,类似的还有,黄色为畜生道,鸽色为饿鬼,黑色为地狱。心如画笔,修道之师,如善好笔,如彩光明,如做善画。而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众生,随业因缘,心如铁杵,以此为笔,不善彩色,非好色画。(就像虽说都是梦,但也有好梦与恶梦之体会,然而好丑之梦,只是梦中的业识分别所显,与做梦者无所牵挂)。
【皆是自业。非他所作。又彼比丘。观察如是三界五道。五种彩色。生死画衣。于三地住。谓欲界地。色无色地。心业画师。】《幽冥问答录》中也说道地狱受刑的刑器,审判官们看不到也并未用刑,而恶鬼却说有被受刑,实则恶鬼业力所至,他们能看到刑器且痛苦的被刑罚。虽说是心是幻,然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魔逆经云。魔请文殊解缚。文殊云。无人缚汝。汝自想为缚也。】皆是自心境上的影像。【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然自心本自圆成,非能染垢,非执清净。【故圆觉经云。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盘。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未学。何以故。一切觉故。是知一切众生。皆本觉成就。】
【菩萨普印诸心行。此与广大异者。此约所现不简巨细。彼约能现。】菩萨以境为身,境中巨细无所不知,故能海引耳,入众身心想、同体大悲。
【又如何行于止观。得契真修。但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境。各各性离。即妄心自息。此名为止。常作此观。不失其照。故名为观。斯则即止即观。即观即止。无能所观。是名止观。如先德云。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非能所观。有其二事。】止是观照能所二者皆不可得,所以妄想自然止息,这就是止。观就是时刻不离开对能所不可得的觉照,即是观。能所双亡处成佛故。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皆是心识大神变,变现种种识,种种境界,种种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相亦不碍繁兴,五蕴皆空非是空。心做大千画,画中有境亦有人,境为心中画,人亦心上人。
这些境界非是我们现量能了知,亦非比量能想象,读经为了让我们了解他方世界的消息,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信自、信他。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