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9-01-11 08:42:00)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学习和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如: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积极发言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检查作业的习惯、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动手出试卷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阅读的习惯……等等。进入高年级,阅读与写作成了教学的重点,但是,识字与写字,倾听与表达等学习习惯依然是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六年级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一下几方面的习惯:

一、明确学习目标,主动课前预习。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便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最重要途径。每篇课文学习前,让学生逐步把握预习方法。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做到:1、了解题目、作者并且查找有关的资料。2、读通课文,掌握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画出思维导体。4、写下预习中的收获和不理解的地方。

因为有明确的目的,学生预习课文的时候就不是虎头蛇尾,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了!反而有头有绪。既让他们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又避免了课外作业给学生带来的负担!

二、主动质疑交流,参与互动学习。

养成主动质疑,勤于思考,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上课积极发言,与同学讨论交流,敢于发表展示自己的观点,这是本学期的重点培养目标。

(一)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越来越不爱公开发言,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冷场”。显而易见,学生不爱发言,主要是受心理学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主要从激活外部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口头言语能力,使学生“敢言”、“乐言”。

结合学校的“四环一线”教学模式,我们创设言语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质疑,自主交流讨论,自主展示,自主发展。首先要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其次是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说话还要有条理,有重点。

四环一线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打破了教师的“满堂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心中所想。

首先,要创设民主氛围。长期以来,我们受“师道尊严”等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从课堂教学方式到学校的校纪管理方式,大都是“追求统一”,“五分加绵羊”则是反映和表达了我们传统文化所认可的“好孩子”的形象或标准,而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语言心理障碍,压抑了他们的言语表现,限制着他们的言语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自由民主的言语氛围,培养良好的言语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的情趣,使之有积极的言语表现,优化学生的语言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其次,教师耐心听取学生的发言,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敢说话,敢提问,敢有不同意见。在这种民主氛围中,学生的言语表现欲望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课堂才会成为学生主动说话的阵地。让学生说个够,让他们说出苦辣甜咸,说出灿烂的明天。

教师也可以“于无疑处生疑”,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巧妙地引导,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蹊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及时反馈调控,使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教师也可以进行恰当点评,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教师恰当的点评,可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专心倾听的习惯也是需要注意的其中一项。它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习惯。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发言是目前需要重点培养的习惯。“聚焦—迅速”“我来回答大家听” “谁还有补充?”“谁有不同意见?”这样的外部激化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互动交流方式,对于促进学生的倾听非常有帮助,本学期各班将继续试用。

三、自主探究,进行批注阅读。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强调读书要动笔,或画词语、或做记号、或写体会,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养成圈点勾画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四、读写结合,培养课外阅读及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1、每天读书半小时。语文底蕴的深厚,内涵的丰富,素养的高低,很多在于课内外阅读的多少。教师要确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等能力。

2、记读书笔记或完成小练笔,还可以为自己的读书笔记配上简单的构图,若能根据故事内容画会更好。每月一次相互交流来欣赏。

利用每周教研时间,进行交流学习,教师之间相互传授经验,总结方法,完善思路,欣赏优秀作品。

坚持课内外结合的阅读习惯,每天读书半小时,并多写读书笔记及读后感。有计划的进行有效指导,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重视默读与速读能力的培养。与“日有所闻”结合,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读书读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主动细致地去观察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常写、多写、乐写。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的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