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怀天下的孔子

(2017-05-09 12:09:20)
分类: 小荷书院

周记的题目是——心怀天下的孔子

这学期我们诵读了《论语》,交流了一个话题:孔子是个心怀天下的人。孔子是个心怀天下的人——这句话显然是一个观点,你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观点呢?首先,孔子说过的话,也就是论语里的句子可以成为支撑这个观点的理由。其次,也可以讲讲孔子的故事,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习作素材:

从孔子说的话中找到依据

1.颜渊,子路和孔子讨论各自志向的时候,孔子是这样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子路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君子,孔子认为君子最高的境界应该是——修己以安百姓。

3.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从孔子的故事里找到依据:

《子路问路》

长沮和桀溺(不是真实的姓名,暗指隐者)一起在耕田,孔子经过那儿,吩咐子路去向他们询问渡口的位置。子路便把马的缰绳递给孔子,上前问路。长沮反问子路:那位手里拉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他是个智慧的人,他早就知道渡口在哪里了。

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反问他:你是谁?子路回答:我是仲由。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天下纷乱的情况如洪水一样,到处都是,你要同谁去改变呢?你与其追随逃避坏人的人,还不如跟着我们逃避着纷乱的社会吧。说完,继续耕田。

子路回来报告孔子这一切。孔子神情怅然地说:我们怎么能够与鸟兽一起生活,如果学到了知识不同天下的人在一起又要同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是有道德和正义,我孔丘就没有必要千辛万苦去力求改变了。

从别的故事找到依据:

《浅水洼里的小鱼》

 从别人说的话中找到依据:

子路有一次在城门外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入城,守城门的人问他:你是从哪里来的?子路说:我是孔子的学生,从孔门来的。那个守门人说:哦,就是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明明知道理想不能实现,还一定要去做的人吗?)

例文

心怀天下

孔子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他心胸宽广,在任何事情上都持有正直的态度。我们如果把他和老子放在一起作比较,就可以看出孔子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老子注重的是人与万物之间的沟通。很多人都说孔子心怀天下,志向广大。可他的志向在哪里?为什么人们都说他心怀天下?我们来好好分析分析。

在《论语•宪问》里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这话是什么意思?其实是子路问孔子,什么叫做君子。孔子就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追问:“还有呢?”孔子回答:“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孔子他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论语•泰伯章》。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大度与坚强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所以必须要有远大的志向。这说明了什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就可以看见孔子,从这些论语句段中我们就能看见孔子身上的品质。长沮和桀溺(不是真实的姓名,暗指隐者)一起在耕田,孔子经过那儿,吩咐子路去向他们询问渡口的位置。子路便把马的缰绳递给孔子,上前问路。长沮反问子路:“那位手里拉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他是个智慧的人,他早就知道渡口在哪里了。”

有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叫做《孔子问路》,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

一天,孔子经过一片有些枯黄的田地,看见有两位隐者在耕田,就让子路去询问渡口的位置。子路把马的缰绳递给孔子,走到隐者面前询问。听完后子路的问话后,一位隐者反问子路:“手里拉缰绳的那人是谁?”子路说:“是我的老师,孔丘。”那人说:“他是位智慧的人,他肯定知道渡口在哪里了。”

子路只好去问另一位隐者。隐者问:“你是谁?”子路手工艺:“我是仲由,孔丘的学生。”隐者又问:“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回答:“是的。”隐者说:“你看,者天下纷乱的情况如洪水一样,洒的到处都是,你要和谁一起去改变呢?你与其去追随那些想改变国家的人,还不如跟着我们逃避着纷乱的社会呢”说罢,弯下腰去继续耕那片光秃秃的田野。

子路回到孔子身边,告诉了他这一切。孔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我怎么能够与鸟兽一起生活,如果学到了知识,和不同天下的人在一起,那又要同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是有道德和正义,恐怕我就没有必要千辛万苦去力求改变了。”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孔子有着远大的志向与雄心,他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人民。所谓“心怀天下”,指的就是孔子这样的人啊。

心怀天下

他,一个智慧的老者,他,一个安详的智者;他站在云海里,居高临下地俯览着这混沌的世俗,因为他早已把它看透;他与爱生们悠然自得,向充斥着戎马生涯的世俗投去轻蔑的眼光,因为他们从容。他的学生们是一群热爱思考,放眼未来的可爱青年,他是一位善为人师,心怀天下的老师。他,是孔子。

孔子的一生充满了漂泊、苦涩以及难以咀嚼的酸楚,因为某些原因,历代君王一直没能重用孔子,而孔子,却云淡风轻一笑而过。对于孔子来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他的阳光心态和博大胸怀为这个迂腐的时代打开了一扇窗,为这个无色的时代增添了一抹彩虹。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他,则张开双臂欢迎着每个人的到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快乐着、享受着。

和他的弟子在一起的时候,孔子几乎忘了世界,他陶醉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之中,他确实是一个好老师。一次,颜渊,子路和孔子在讨论各自的志向,子路的志向豪放,颜渊的志向谦卑,但孔子是这样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希望老者都能安详快乐,朋友之间互相信任,小孩都得到关怀,这样,这个世界就美好太平了。孔子把天下的一切尽收眼底,他关心的不止是他自己的个人利益,更是关心着整个世界,把他温暖的心贴紧了整个世界。

孔子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一直都和他的弟子们在游学,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件事更体现了他的心胸宽广。一次孔子出游,不知道渡口在哪里,看到两个隐士在耕田,就吩咐子路去向他们询问渡口的位置。子路去问其中一个人,那人问他:你是谁?子路回答:我是仲由。那人说: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那人说:天下此时已经乱纷纷的了,像洪水一样到处都是,你要同谁去改变呢?你与其追随他,还不如跟着我们逃避这纷乱的社会呢,现在的社会,改变不了了。说完,就继续耕田。子路回来告诉了孔子这一切。孔子神情怅然地说:我们怎么能够与鸟兽一起生活呢?如果学到了知识不同天下的人在一起分享传授,又要同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有的是道德和正义,我孔丘就没必要千辛万苦去力求改变了。孔子为整个社会着想,满心想要造福社会,也更体现出了他那心怀天下的伟大品质。

其实,心怀天下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心怀天下的人能理解他人的做法,原谅他人的过错,有一颗能替他人着想的心。心怀天下也是一种力量,一种智慧。心怀天下的人能够充分地理解别人,也善于发现美。而孔子,不就是一个笑对人生从容镇定的老者吗!

心怀天下,一种平凡灿烂的美,一种不需包装的华丽。孔子,一个思想早已穿越了时光,洞察了人性的智者,也是一个心怀天下的老人,他愿平平淡淡安安稳稳从从容容淡淡定定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心怀天下,让心中充满关怀与爱,让人世遍布温暖与阳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