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学习体会

(2015-05-14 09:57:24)
标签:

教育

 

叶圣陶曾经这样描述过"老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好比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在教育观实际上可表示为:教师帮学生→学生大胆尝试→学生独立学习,中间一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当代教育最有效的一步。学习了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我深刻认识到没有尝试学习,学生永远不会独立学习,要想让学生尝试成功,就要扶着他走,而不能你讲我听。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多"悟"少,这和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尝试"的机会有关。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是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主动地"教出来"的。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快就忘,而悟出来的东西,经历了自己的主动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真正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则会终身难忘。

尝试教学法可使学生正确地对待错误和失败。有的老师惧怕学生尝试失败,而不敢让学生尝试。实际上,正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人们才学会学习。对学生尝试中的失误,应采取包容的态度,在尝试中纠正错误。真正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还要经历失败的痛苦。只要体验过失败,才会反思为什么不成功,进而寻找成功的途径。甚至只有不断经历失败,才逐渐积累起成功的经验。尝试教学法注意到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每堂课都有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利用了活动课程的优点。让学生学会尝试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综合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就要强化综合课程的价值。

在教学形式上,特别注重个别教学,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尝试教学法并不是对学生撒手不管,而是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在尝试练习时,教师在巡回检查中发现典型问题,就为教师讲解提供了材料。一旦发现练习中的错误,主张当堂问题当堂解决,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这就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我对数学教学一直抱有浓厚的研究兴趣,不断吸收新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希望能让儿童不再畏惧数学,而且能喜欢它。最近半年读了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一书,体会颇深,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可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自己说:“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从教育心理学看,儿童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忖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看。”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问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我的信条是: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学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

    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是愉快、和谐、民主的,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反对盛气凌人、生硬粗暴。如果学生见到老师,都像老鼠见到猫,还有什么生动活跃可言。

   四、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造精神。

   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办法。传统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先讲解,学生照着教师讲的去练,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为什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了好多年,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是一上课学生还是被动?就是因为采用先讲后练的传统模式,学生已经定位在被动接受的位置,怎能主动起来呢!

   学生尝试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先尝试,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果,喧就为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而创造精神是新世纪人才最核心的素质。

五、强调主动参与,摆正主体地位。

    只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不够的。参与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参与,教师设框框,学生来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学生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不能说,不能笑,不能动,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如何主动参与?课堂上应允许学生抢答,允许提出问题,主动上黑板板演,可以走出座位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总之,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六、允许学生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首先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养成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

    一堂课可以有几次让学生提问的机会。自学课本后,教师让学生提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教师讲解后和全课结束前,都可让学生提问,“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也可能幼稚可笑,教师千万不能讽刺嘲笑。否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后他们就不再举手了。

    教师要耐心听取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大家讨论,由学生自己回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