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拟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2014-01-09 09:37:19)
分类: 意难忘

一、   文学研究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11月在北京成立,主要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蒋百里、朱希祖、沈雁冰、许地山、王统照等人主张文学“为人生”,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

二、    创造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1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陶晶孙等人主张“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文学“为艺术而艺术”,主要刊物有《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三、《学衡》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啸、吴苾等创办《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三、   新感觉派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年代在上海出现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他们接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小说的影响,以奇幻的感觉

和跳跃流动的意识来描写都市生活,表现现代人生。

代表作家作品有:施蛰存的《梅雨之夕》、刘呐鸥的《都市风景

线》和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

五、“孤岛”文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711月上海四周沦陷到194112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租界区为止的4年零1 个月的时间里,英法等外国租界仍维持着“中立国”的地位,像是大海中的“孤岛”。留在上海的爱国作家,便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继续进行各种公开或隐蔽的抗日文艺活动。张爱玲是当时上海沦陷区最走红的女作家,代表作有《传奇》和《流言》。

六、《战国策》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西南联大教授陈铨、林同济、雷海宗、贺麟创办的杂志《战国策》(1940)而得名。他们的观点集中体现为重建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

七、九叶诗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年代初期因一本《九叶集》而被学术界追认的。

   九位诗人:辛迪、陈敬容、杭约赫、穆旦、郑敏、唐、杜运燮、唐祈、袁可嘉。

 

八、Q的精神胜利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晚清国民(空空的脑袋拖着长长的辫子)

    妄自尊大(心理变态)

    妄自菲薄

    自轻自贱

    欺负弱者来转嫁痛苦

九、东北作家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年代“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一批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青年作者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开现代抗日文学先河。主要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等。

十、问题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81920年间形成的一种创作风尚。周作人说:“提出一种问题,借小说来研究它,求人解决的,是问题小说”。题材广泛,涉及家庭指惨变、婚姻之痛苦、女子之地位、教育之不良乃至劳工问题等等。

十一、新月诗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64月《晨报》副刊《诗镌》创刊,代表诗人是闻一多、徐志摩,重要诗人有陈梦家。诗人大多留学欧美,他们心中的人是贵族化、理性化的人。主张新诗的规范化——“本质的醇正”、“情感的节制”、“格律的谨严”。

十二、“左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成立统一的革命文学组织,共同对抗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从

   1929年底开始筹备并于193032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其主要成员:鲁迅、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田汉、阳翰笙、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

十三、乡土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农村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十四、“冰心体”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十五、“语丝体”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集结地的散文流派所体现出共同审美倾向。他们主要创作的是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文字“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
十六、社会剖析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来分析社会生活,以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大的场面、宏伟的结构和客观的叙述,大规模、全景式地展示刚刚逝去不久,甚至在发生中的现实,表现各种矛盾斗争中的阶级状况和人的命运。
十七、现代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蛰存主编的刊物《现代》,戴望舒是主将。
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十八、“独语体”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画梦录》为代表的这些独语体散文,一方面写出了处在边缘状态的知识分子孤独灵魂的独语,另一方面又表现了现代散文向诗、纯文学的逼近,向散文艺术本体的回归。
十九、“文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主要成员有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老舍、巴金、朱自清、郁达夫等。标志着在民族意识召唤下民族解放时期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形成。
二十、《战国策》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西南联大教授陈铨、林同济、雷海宗、贺麟创办的杂志《战国策》(1940)而得名。他们的观点集中体现为重建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
二十一、“现代罗曼司”——都市大众传奇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以徐圩和无名氏为代表的都市大众传奇小说,以传奇化的情节、男女性情结和异域情调见长,以时髦趣味和媚俗效果为目的,在大众化中又见现代性色彩。
二十二、“山药蛋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年代及50年代,以赵树理为核心,山西作家如马烽、西戎、胡正、孙谦、束为等在赵树理小说经验的影响下从事创作。
二十三、“荷花淀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年代及60年代,以孙犁为首,一批作家如刘绍棠、韩映山、丛维熙等追随其创作风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