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GPS测量及应用问题分析

(2013-07-16 16:53:21)
标签:

小店

相关性

多边形

市政工程

环境

分类: 论文天地

GPS测量及应用问题分析

摘要

控制测量技术内使用比较多的是GPS测量,另外,隶属RTK技术的DGPS技术还能在图根采点、放样、控制等相关实时定位测量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GPS测量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向如下:约束网平差起算相关数据精度方面的分析、基线及坐标分量精度方面的分析、大地高变向正常高度转换方面的分析、无约束网有无粗差方面的分析。该论文对GPS 定位系统的主要组成做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实际,将工程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做出了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GPS;测量;应用;问题

需要下载知网论文?

http://gopaper.taobao.com/    翰林苑论文工作室

                 目 

第一章 引言 3

1 选题目的和意义 3

1.1.1 目的 3

1.1.2 意义 3

2 论文的主要工作 4

第二章 相关原理 5

1 GPS定位系统的组成 5

2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5

2.2.1 建立工程控制网 6

2.2.2 变形监测 6

2.2.3 RTK 的碎部测量与放样 7

2.2.4 区域差分网下的碎部测量与放样 7

3 GPS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7

4 GPS误差来源及分析 8

2.4.1 GPS测量的误差分类 8

2.4.2 系统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8

2.4.3 偶然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9

第三章 实例 11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13

1 总结 13

2 展望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引言

第1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目的

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性能好、精度高、灵活性强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测绘领域。但由于GPS观测量受卫星数据质量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加之野外检核条件较少,因此在GPS观测量中经常包含有粗差。这些粗差观测量如果直接参与数据处理,将会大大降低GPS网平差结果应有的精度。尤其是在GPS工程控制测量中,如果观测数据存在粗差,将会严重影响后续进行的常规工程测量的成果质量。本文通过对GPS原理的分析,结合测量中的实际情况,重点提出在GPS测量过程中如何避免和降低偶然误差对测量的影响。

1.1.2 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种测量仪器层出不穷,从普通的卷尺、水准仪、到光学经纬仪,再到数字全站仪, 测量仪器的不断更新提高了测量的速度及测量的精度。鹰潭供电公司各部门的测量仪器也经历了这一发展阶段, 目前测量设备主要为光学经纬仪和数字全站仪,虽然可以满足测量精度要求但测量速度仍然较慢,在山区的电力线路测量中显得特别突出,因山区的树特别多特别高,经纬仪及全站仪均无法通视,如砍树工作量特别大且会有人阻拦,青苗赔偿难度大,影响了测量工作的进展。如今空间卫星技术不断发展,其从先前的军事运用逐步发展到民用,应用领域呈现不断扩大之势。现在测量也进入了GPS 时代,从航空测量、大地测量到各种工程测量,无不出现GPS 的身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利用GPS 进行精密定位测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相对定位精度已达到0.1ppm,预计不久将能达到0.01 ppmGPS 以其高精度、经济、方便等优点,将给工程测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在GPS测量中对数据的处理精度和处理效率,同时,通过本课题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

第2节 论文的主要工作

本论文首先对该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在第二章从理论的角度对GPS定位系统的基本组成、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并且对GPS测量误差来源进行了探究。

            第二章 相关原理

第1节 GPS定位系统的组成

GPS(全球定位系统)属于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它具有优质、高效、定位精度高的特点。用于建立和加强国家和组织对自身的局部地区的控制。军事测绘中,GPS测量凭借其自身优点,,满足了对测量的精度和射程要求,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GPS定位系统的组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卫星星座。由大致均匀分布在个近似圆的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组成,这24颗卫星由2l GPS 工作卫星和颗备用卫星组成,称为空间部分。其次是GPS定位系统的核心——地面监控系统,它能够实时监控GPS 卫星信号,并且向每颗卫星传递导航数据,其中主要包括描述卫星的轨道参数,卫星钟差以及大气的修正参数,对空间部分的正常运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称为地面部分。最后是GPS 接收机,由主机、天线和电源三部分组成,是接收GPS卫星发送的导航信号的专门设备。各类用户想要接收到GPS信号、进行导航定位,都需要运用GPS接收机。称为用户设备部分。

第2节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工程测量是电力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为电力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工程测量贯穿电力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线路施工、竣工图测绘几个阶段,对工程审批、工程造价、线路优化、工程勘察、土地征用、线路规划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线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室内图上定线后可用GPS 测量仪器到线路的几个转角点进行初步测量,线路的长度便可准确地计算出来,而且速度非常的快。避免了以前担心线路长度控制不准盲目夸大线路长度的现象,提高了可研估算及初设概算的准确度, 设计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有效控制了工程造价,节约了基建投资;工程现场复测、分坑测量是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做的重要工作,GPS 测量成果由于具有很高的精确度,为施工企业的复测工作提供了便利,可极大的节约复测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如今工程管理提升到一个重要高度,工程线路路径、变电站站址如果未得到当地主管部门批复,省公司将不给予审批。而各地规划、土管等管理部门为便于合理规划、控制用地, 均要求上报电子地图,且测量成果必须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系。GPS 测量设备内置所有国家坐标系, 可根据当地的提供的测量控制点选择适用的坐标系,能直观地显示各测点坐标,且测量快速、精准,因此GPS 测量仪器有其他测量设备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迅速得到勘察设计单位的广泛应用。

2.2.1 建立工程控制网

对工程进行建立、管理或维护等操作时,需要建立工程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规模和种类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工程项目的规模越大,其工程控制网的要求就越高。而工程控制网的种类,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来定。但总的说来,工程控制网都具有覆盖范围小、点位密度大、精度要求高的特点。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用GPS定位的方法建立工程控制网,因其高效快捷、操作便利、精度高费用少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已逐步取代了传统常规方法。且对比传统的边角网,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在在建立工程首级控制网等多种工程控制网络中。对于工程控制精度的要求,采用载波相位静态差分技术可达到毫米级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工程控制网的需求。GPS 技术尤其适合于建立道路勘探、施工控制网和隧道工程控制网等。这些网络具有线路很长的特点。采用传统的方法,为了避免长距离产生的误差过大。多数需要分段实施,较为繁琐。若采用GPS 技术,则可以将其完全避免,即使很长 的距离也能保障坐标控制的准确性。

2.2.2 变形监测

大型建筑物如桥梁、大坝或高楼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地基沉降、位移或是整体的倾斜等状况,这些状况一旦发生就会构成安全隐患。变形监测就是采用一定的测量技术监测这些建筑物、构建物的变形状况。由于被检测体都是几何尺寸巨大的建筑物,或是存在检测的环境复杂等特点,因而变形监测对检测技术的要求很高。GPS定位技术具有高效、定位精度高的优势,可以满足变形监测的要求而被广泛应用。

2.2.3 RTK 的碎部测量与放样

RTK (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又叫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用于在测绘地形图、地籍图,测绘房地产的界址点,平面位置的施工放样等工作中根据测站载波差分信息求解位置坐标。系统由坐标已知的基准站和作为用户接收机的移动站两部分组成。工作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基准站采集相应的载波相位,然后将其发送给用户,第二部,用户根据基准站的差分信息进行求差来解算用户位置坐标。采用RTK 技术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工作时只需将GPS 接收机放在待定的特征点上并同时输入该特征点的编码即可。测定完一个小区域内的地形、地物特征点后,传入计算机,在适当的人工干扰下,由专业成图软件即可完成。采用RTK 技术进行坐标标定的过程,无需过多人力,仅仅一人即可胜任,比传统的方法更为便利、快捷。

2.2.4 区域差分网下的碎部测量与放样

以区域GPS差分网为基准所进行的碎部测量与放样称为区域性GPS 差分系统下的碎部测量与放样。它的工作原理是由多基准站组成基准网,基准网提供各个基准站的差分信息,用户接收机根据自己的坐标确定各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权,按非等权平差后加以改正。

第3节 GPS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GPS定位技术以其优越性在工程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并日趋成熟,但在工程施工和后续工程的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微小的差别可能对实际操作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应当在操作中注意如下事项:

1)复核起算基准点的精度。不论是使用常规仪器还是使用静态或动态GPS进行控制测量的时候,第一步都需要复核起算基准点的精度,保证起算基准点为高等级的控制点。当使用动态GPS 进行观测时,需要确保不论从哪个方位观测基准站都能保持一致的精度,复核起算基准点的精度显得尤为重要。

2)与常规仪器水准连测。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GPS 高程测量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度,但是在市政工程中,为了确保高程精度满足市政工程建设需求,GPS 应与常规仪器进行水准连测。

3)控制点的位置选择。GPS 测量的工作原理是是通过卫星发射信号的接收,数据处理而得到点位坐标(包括高程),任何信号接收的障碍物都会对GPS测量构成一定的干扰,因此选择控制点的位置需要一定的方法。即保证控制点位置向上45°方向范围内无大型建筑物。由于电磁感应的影响,控制点的位置应选在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和高压输电线路的区域,并尽量避开大面积的水域。

4)障碍物对GPS测量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周围障碍物较多的老城区内,使用GPS 测量,可能会出现信号不能固定的浮动状态,甚至根本接收不到信号,即使能够固定,大多时候也会出现无法读出数据,或是虽读出了数据,但误差较大的情况,不能满足精度的要求。这时GPS不能发挥其高效率和高精度的优越性,而在视野开阔、无不良障碍物的新区建设或是野外勘探定位时,受到障碍物的影响较好,GPS测量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5)实验证明,不同型号GPS设备由于系统和数据运算方法的差异, 测量结果之间不可避免存在一定误差,这是GPS测量与常规测量相比的不足之处,也是在以后的技术改进中,需要特别注意到的。

第4节 GPS误差来源及分析

2.4.1 GPS测量的误差分类

任何测量都存在一定的误差,按误差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系统误差是测量系统所固有的误差,可以通过一定的计算来消除,而偶然误差是实验过程中随机发生的,是不可预见的,只能尽量规范我们的操作,来避免或降低偶然误差的产生。

2.4.2 系统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系统误差,是系统内部所固有的偏差。根据GPS测量原理可知,GPS定位系统可能的系统误差来源分为三类,也就是卫星,信号传播以及接收机部分所产生的误差。首先与卫星有关的误差包括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以及相对论效应产生的影导致的误差。其次在信号传播方面。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等均会使信号传播路径产生弯曲,这也是系统误差的范畴,除此之外也包括工作环境引起的多路径误差。而接收机方面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有.接收机的位置偏离,接收机的钟误差,接收机的测量噪声以及接收机相位中心偏差。探明了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减少或消除系统误差。这其中包括建立误差改正模型的来减少信号影响差生的误差,以及利用误差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求差法消除误差对结果的影响。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复核和误差分析。

2.4.3 偶然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虽然偶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分析偶然误差的来源有利于设法降低误差,从而保证测量精度。具体来说,GPS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偶然误差是由工作环境、人为操作、计算方法不确定外在因素所引起。

1、因工作环境引起的多路径误差

a、接收机通过路径获取信息时,接收机天线周围的障碍物如高大建筑物或水面均会引起误差,这属于偶然误差的范畴。误差产生的机理在于建筑物或水面对于电磁波具有强发射作用,由他们反射的电磁波也能够进入接收机并会与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产生干涉现象,这种误差称为多路径效应误差。为了尽量消除这种多路径效应误差,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在选择站址的时候避开大规模建筑物,远离大面积水域,因而不宜选择在山谷、山坡或是盆地区域。最好选择周围有灌木丛、草地和其他地面植被的地方,因为这些植物能够吸收微波能量。其次是在接收器天线中设置抑径板。

b、高压电线电磁场的影响,GPS相关数据的传输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实现的,高压电线因其电力强,从而产生强大的电磁场,这对电磁波无疑会有很大的扰乱作用,使得高压电线对GPS的测量产生一定的偶然误差。高压电线对GPS测量的影响可由如下的实际测试过程得到。对比实验为利用GPS的RTK检测与此相关的7个点。通过实践对比,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高压线对GPS的测量精度的影响随着GPS与高压线距离的缩小而增大。若GPS位处于高压铁塔的正下方时影响最大,此时GPS与卫星信号隔离。

2、GPS人工操作造成的误差

人为操作引起的误差主要是安置接收机时造成的偏差。主要包括的是测量误差。在GPS高精度定位中,可应采用强制对中观测墩的方法减小这种误差。

3、计算方法不一致所造成的影响

这种误差产生的根源在于各种软件采取的相关算法一致性不强,这种误差的合理的规避方法是在进行基线向量解算时通过特定的软件,并通过合理的取舍,交替利用环网。再通过分别核算、复算等方法来削减计算所造成的误差。

                 第三章 实例

GPS定位测量不需要点位通视,不受天气限制,作业简单快捷,劳动强度低,工程造价比常规三角测量低,而且点位精度高,精度分布均匀。GPS系统具有全球性、高效率、多功能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测绘界的欢迎,而且由于GPS接收机价位的不断降低,为GPS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城市测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手段。这里就GPS控制网有无粗差,是否合乎质量要求进行探索和分析。通常情况下,基线解算有单基线和多基线处理模式,根据边长的不同可以选择固定解、浮点解和三差分解。基线长在8km以内时,必须采用双差固定解,30km以内基线,可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中选择最优结果,当基线长度大于30km时,可以采用三差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不同数学模型基线构成的同步闭合差,可按异步环要求进行检验。

1、采用单线处理模式时,对于采用统一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按照独立环闭合差要求检测。同步环时段中的多边形同步环,可不重复检核。

2、不管是采用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还是采用单基线模式,都要在整个GPS网中选择一组完全独立的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述规定。

表1 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规定(单位:mm)

等级

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二等

2.0

3.0

三等

3.0

5.0

四等

6.0

10.0

一等

9.0

15.0

二等

9.0

15.0

GPS测量及应用问题分析

GPS测量及应用问题分析

上式中:W—闭环合差,GPS测量及应用问题分析;

其中n是独立环中的边数,GPS测量及应用问题分析表示弦长精度标准差,GPS测量及应用问题分析 ,根据不同的等级选取固定系数a,比例系数b的值,d代表基线长。

3、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GPS测量及应用问题分析

在工程实践中认为,如果GPS网二维或者三维无约束平差后单位权中误差GPS测量及应用问题分析,基线坐标分量的改正数在毫半级或最大在23cm以内,则GPS网没有粗茶。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第1节 总结

通过GPS 测量设备的应用, 测量人员可避免常规测量工作中的诸多不便,极大提高生产率,其优良的准确性为设计人员提高设计质量、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提供了可靠依据。GPS 的应用,让人们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涵义。

第2节 展望

经过不断更新换代、处理器芯片速度不断提高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必将会给我们的送电线路测量工作带来极大便利,成为人们设计、施工测量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有助于人们不断提高测量水平和设计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致谢

本文的写作和实际调查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分析,这是一条解决问题原则,这也是指导老师所要求的。老师提倡我们在毕业设计中,理论设计和实践多结合,巩固基础知识与培养创新意识多结合,老师的期望和指导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了很大的帮助,培养了我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使我受益匪浅。再一次感谢老师谨慎、耐心的辅导。另外,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许多同学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这里一并表示感谢。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 高金辉,王怀林高均海.唐山市GPS控制网数据处理与分析[J]. 矿山测量1996(04) 

[2] 张豪.公路GPS控制网建立方法的探讨[J]. 全球定位系统2000(04) 

[3] 顾元平,何群,武学旭.GPS技术在城市坐标数据采集中的应用[J]. 矿山测量2005(02) 

[4] 李刚.浅谈GPS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5] 唐冲.GPS网的优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7) 

[6] 张旺,温顺福,纪海东,吴胜杰.GPS网的优化设计[J]. 有色矿冶2007(03) 

[7] 王纪林.安林地区矿山测量GPS控制网的建立及应用[J]. 现代矿业2009(07) 

[8] 赵庆海.1954年北京坐标为起算对GPS基线网平差的影响[J]. 四川测绘2002(03) 

[9] 柴学周.GPS控制网起算点的检验[J]. 三晋测绘2002(01) 

[10] 谢征海.重庆高架轻轨二号线GPS平面控制网复测简介[J]. 城市勘测2003(03) 

[11] 金玲玲.GPS在高速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安徽建筑2010(02) 

[12] 高永甲,孙加强.GPS 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J]. 物探装备2009(01) 

[13] 彭联合.论高速公路工程测量监理工作的控制[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04) 

[14] 王玉英.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经营管理者2009(02) 

[15] 张浩.GPS快速测量法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运用[J]. 硅谷2009(06) 

[16] 张相群.GPS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09(04) 

[17] 韦兴剑.GPS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04) 

[18] 刘伟德.公路工程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分析和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4) 

[19] 王晓静,王现成,袁建东.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9)

我们提供各类专业的论文,保证100%原创,而且有整套系统核心代码和答辩PPT,需要的话可以加QQ:1904899919  低价出售。另外可以提供论文检测服务。欢迎光临小店了解垂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