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配合的学生!
开学一个多月了,老师们纷纷反映学生状态不在线。不听课的,不写作业的,每天一抓一大把。有几个学生,居然还把课本弄丢了,上课时干脆趴着睡觉。气得让人血压飙升,胸口发疼。遇到这种毫不配合的学生,真的无计可施。本想把树苗扶起来,没想到从根子已经“坏”了,软趴趴地根本扶不直。老师,永远教不会不配合的学生。
再优秀的老师也叫不醒装睡的学生大概每个班级里,都有这样的学生。上课从来不好好听——把身子斜靠在墙上,翘着二郎腿,两眼放空,傻愣愣地不知道在想什么。经常忘带书、带错书、丢了书,每天就背着个轻飘飘的书包来学校。作业都是“交白卷”——脸皮薄一点的就借同学作业抄,脸皮厚一点的直接交个空本子上来。课桌上要不一干二净,要不乱七八糟,想找东西都无从下手。学习成绩永远挂车尾——试卷100分满分,他们回回考个位数,哪怕多蒙几道选择题都不至于这样。自己对此得意洋洋,还嫌老师多管闲事,誓要将“摆烂”进行到底。
老师叫不醒的,永远是那些装睡的学生。该教的知识都教了,该讲的道理都讲了,老师对学生已经竭尽所能,倾囊相授。剩下的,只能看学生自己能不能吸收,会不会醒悟,愿不愿学好。孔老夫子曾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如果孩子自甘变成朽木,成为粪土,那么恐怕连孔圣人,都没办法教好。当年,读私塾的鲁迅迟到了,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他就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再也没有迟到过。如今,上学的孩子迟到了,被老师罚站半节课。不反思自己的过错,还向家长告状,导致老师被学校批评记过。不配合,让老师和学生成了两条平行线。不想学好的学生,任凭老师使尽浑身解数,说尽万千教诲,都不会学好。
再负责的老师也敌不过不配合的家长学生不学好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是家长不作为,导致孩子不配合。有个老师遇到过这样的家长和学生。一个才上二年级的学生,每逢周一就不来学校。问他的家长,他的家长说,因为孩子没写周末作业。更离谱的是,家长还要求老师不要跟孩子要作业。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学校的校规、教师的教诲奏效的前提,是家长和学生都能配合。然而现实是:越来越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站到了老师的“对立面”。家长无条件包庇孩子,纵容孩子的不良习惯与行为。孩子得到家长的“撑腰”,更不服老师的管教,甚至挑战学校的权威。作家明珠絮语说过:“最差的家校关系是互相敌视。”孩子成绩退步了,家长都没过问原因,直接让学校换老师;孩子在学校磕磕碰碰了,家长都没了解过程,直接找媒体曝光;孩子受到惩罚了,家长一顶「侮辱学生」的帽子直接盖到老师头上……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若家长从来不配合老师的教育,孩子又怎么会配合老师的教学?若家长自己都舍不得管教孩子,老师又怎么敢真真正正地管教?家长怎么对待老师和学校,孩子就会怎么对待老师和学校。不配合,让老师和家长、孩子成了敌对关系。没有信任的家长,只会加大老师教育学生的难度,耽误孩子的教育。教育如果单靠老师
那就太耽误孩子了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不听课又不写作业,老师批评学生,学生反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孩子上课玩手机,老师没收了手机并告知家长,家长抱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真的被误解了。首先,“教好”是十分模糊的概念。老师教出的学生考第一但人品不过关,不算“教好”;老师教出的学生成绩平平但自立自强,不算“没教好”。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批驳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听到学生不好、成绩不良是我们工作不好的结果,会感到难过的。”“难教的儿童总是会有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他们。”老师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长、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记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画出美丽的画,不是不可能,只是无法保证百分百的成功。因此,李镇西校长曾经严肃驳斥:“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达十二分的鄙夷。”老师给不了学生的东西,太多了。给不了学生良好的习惯、读书的兴趣、优良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力、成长的幸福感等等。这些,都需要家长给孩子从小培养。教育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更需要家长乃至社会的配合!师生配合、家校配合
才是教育的康庄大道前教育部长陈宝生说过:“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质量,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家长尊重和理解老师,孩子就能“亲其师,信其道”。家长配合和支持老师,孩子就能从学校教育中受益。还是那一句话:“家长和老师肩并肩站在一起,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横一竖合在一起,给孩子十倍的力量,帮他去成长。”孩子请这样做:自觉主动学习,懂得学习是一种责任,培养上进拼搏精神。尊重配合老师,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牢记老师谆谆教诲。及时求助大人,调整心理和学习状态,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家长请这样做:不去溺爱护短,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马上进行管教修正;放下心中偏见,就事论事与老师交流,避免发生矛盾冲突;家长信任老师,互相配合教育好孩子,是最该做好的事情。老师请这样做: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少找家长告状,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正面对待学生家长;多去理解家长,明确一切交流的前提,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在教育这一链条上,孩子、家长和老师必须肩并肩,心连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配合,让教育效果最大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