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一件有趣的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6-01-16 15:38:21)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记一件有趣的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发现作文中的不足,并有的放矢地进行修改。

2、 熟悉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及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叙事类记叙文的特点,把事情写清楚。

2、 突出“有趣”的特点,把事情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设计“角色扮演”,将游戏与作文修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材料阅读

两篇《及一件有趣的事》的作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两篇作文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三、 重、难点攻克

1、“专家会诊——探病症

在老师不参与、不引导的情况下,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发现的文章的不足。

 

2、“探讨会商——出方案”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总结出文章最明显的问题,然后讨论,找到解决方法。

 

3、“动手操作——做手术”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各显其能,对文章进行修改,使文章升格。

   

四、 总结

学生展示自己修改之后的作文,老师适时的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

 

反思:

不同学龄段的同课异构,当我接到这一课题任务时,内心中更多的是新奇与跃跃欲试。但当我真的着手备课时,却真真切切地感到棘手。

首先,面对庞杂的7年级—9年级的记叙文作文训练要求,要如何从中择取最能体现我们课题序列化的特点的记叙文写作训练要求,并通过我要讲授的内容《记一件有趣的事》体现出来?这是我备课前期最为花费时间的部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决定上一堂作文修改课,并把重难点定为:1、要求同学掌握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即要善于详略得当的把握好记叙文6要素在文章中的合理安排,此处涉及到交代清楚记叙文的6要素、并做到详略得当。2、指导学生如何把一件事写得有趣。即要熟练掌握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主题,善用动词、形容词等。

然后,当我确定好课型及教学重难点后,我决定选择8年级的学生作为我上课的对象,那么寻找适合8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又能很好地完成我的教学设想的文章成了我备课中的第二个拦路虎。经过对大量文章的筛选,我找到两篇比较满意的文章。但问题是:这两篇文章,是令我满意的优秀作文。我需要把这两篇作文改成问题作文,可是从教十几年来,我只有把问题作文改好的经验,还从未尝试过把优秀作文改成问题作文,这是一番全新的体验。第一遍修改后,拿给其他老师看,被评价为“这两篇作文写得很好啊!”于是又有了第二次修改,第三次修改,直到最后有老师一语中的地指出两篇文章我想体现出的做严重问题:一篇是详略不当,一件事情讲不清楚。一篇是语言贫乏,读之无趣。

最后,就是当我看似一切准备停当后,我才突然觉悟,我对于8年级学生,可以说是毫不了解,从未接触。到底8年级的学生和我一直在打交道的高中学生相比,他们的心理特点是怎样的?他们的心理认知又是怎样的?他们的语文素养怎么样?他们对老师有哪些要求?8年级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的结构?…太多的疑问,使我原本的信心满满变得忐忑不安。最后,我决定求助于我的工作室室友兼同事余老师,余老师为我安排在8年级先磨了一堂课。余老师和另一位孙老师在听完课后,为我的课把了脉,定了调。并建议我根据8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原本一堂常规课设计为一堂兼具游戏特点的作文修改课。这一点在正式上课后,得到了工作室老师的一直好评。

以上这些零零散散的叙述,大致讲了我这节课的成型过程。关于这节课上完之后的总结还有更多需要反思的。

首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我期望的高度。整堂课的气氛,总体上比较沉闷,根本没有体现出8年级学生应有的活力和积极性。经过工作室老师们的分析,原因有:1、作文的量有点大,也许只选取一篇进行修改可能更好一些。2、对于学生没有适当的引导,学生有些迷茫。这两个方面都是由于我没有处理好而造成的,所以这件事提醒我,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课,首先要认真地备学生!

然后,在具体教学环节的展开上,第二个环节,我原本是希望学生自己自由讨论,顺理成章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当我手握粉笔往黑板上板书的时候,才赫然察觉我竟然代替学生完成了这一修改作文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应该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我的全盘包办使得这一环节的设计毫无意义了!课后回想这一段,我认为应该是日积月累养成的满堂灌的教书习惯,在课堂出现意外状况时(学生的反应与预期相异),产生的惯性。其实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思考,并由此衍生出的自由表达,哪怕他们思考的角度是错的,哪怕他们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是错的,哪怕他们表达的词不达意,这些对于学生们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成长的作用仍然远远大于教师们越俎代庖式的传授,哪怕我们总结的都对、都简洁明了!

除了以上这两点,这堂课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例如作业设置的不合理;对于如何写出一件事的“趣点”,指导不明确;课堂中的亮点没有适时地抓住;对于选材没有指导……这堂课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现在想来,虽然布置给我的教学任务,我完成了,但是“课”并没有真正结束。也许以上的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太在意这是一堂公开课,以至于忘记了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了?也许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多么“光鲜”,而是是否很好的回答了:你是否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学到什么?学生们是否真的学到了?真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