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康市第一小学汪伟工作坊
安康市第一小学汪伟工
作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86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九期简报:汪伟工作坊在线研讨活动会议实录(第一期)

(2020-03-10 20:38:01)
标签:

教育

文化

杂谈

历史

分类: 工作简报

时间:2020年2月19日(星期三)    地点:汪伟工作坊QQ群

研讨形式:线上研讨交流            参会人员:工作坊全体成员

主持人:汪伟                      记录人:刘冰心

研讨主题:

1.“我对'语用'的认识和理解?

2.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语用’?

3.目前我在实施阅读教学中有哪些困惑?

研讨内容:

汪伟: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通过工作坊开展一次在线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围绕《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讨论交流我们对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本次研讨的话题有三个,分别是“我对'语用'的认识和理解?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语用’?目前我在实施阅读教学中有哪些困惑?我们逐一交流。大家可以先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结合别人的发言,深入交流。先来说说第一个话题,交流自己对于“语用"这一课题核心理念的理解。
    一、话题一:交流自己对于“语用”这一课题核心理念的理解。

     汪伟课标中说,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里面的“语言文字运用”应该就是“语用”的源头。
    严白露:语用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龙飞:我理解的“语用”就是用课文教语文知识、语文策略和语文技能。语文课就得关注语言,注重积累,强化语用。
刘睿学生通过了解汉语和汉字的特征,具备能够根据语言文字的特征使用他们的能力
    汪伟:三位老师的理解很充分,大家能具体谈谈吗?比如就某节课来说。

龙飞: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模仿句子(句式)并进行迁移运用,以此来优化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作品,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的苦与乐。小虫子的生活处处有危险,但有更多美妙的生活陪伴着他们,当“我”在摇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露珠洗脸,把触须擦得亮亮的,是多么惬意!坐上“免费的特快列车”跟着小狗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是多么幸运,读到此处,我引导学生想象,小虫子还会做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这又是免费的什么呢?仿照课文的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学生们的答案精彩纷呈“小虫子舒服地躺在花朵上,这可是免费的小床呀!小虫子在荷叶上跳舞,这可是免费的舞台呀!小虫子在蘑菇下躲雨,这可是免费的雨伞呀!小虫子快活地爬到树枝上,这可是免费的攀爬架呀!……”
    严白露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运用中运用语言,从而形成语言能力。
    汪伟:过去,我理解的很肤浅,以为“语用”就是“读写结合训练点”,就是某篇文章教学中,某个可以训练写作的地方

靳海英:我认为“语用”就是老师教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的一个过程。
    刘从芳:我理解的语用就是通过教材的学习,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从而达到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温洁:语用就是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为什么用,怎么样,达到怎样的效果。不走形式,不赶热闹,不为了用而用。用的恰到好处,达到训练目的,既是最适合的。
     汪伟:龙老师说到的,就是训练学生读写能力,这应该是“语用”的一部分。
    刘从芳:其实,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汪伟:“学习过程”来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我觉得方向是对的。
    刘睿:就是运用
    靳海英:“用”对学生来说是难点,这就要看老师如何引导学生。
    李琴:各位研究者已经明确了语用是语言文字运用,新课标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包括学语言、用语言。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通过各种文体来开发出“语用点”,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涉及到听、说、读、写、画、演、导等各种能力。这种语用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持久发展方面的奠基,因为学生有一天会离开课堂和老师,语用能力能让他们更好适应,比如让人的语言库和谐,自由舒展在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让学生懂美、审美、创造美,传播美,在美与丑之间积极调整;观他人情思而反观自身,修身养性,增长智慧等,诗意栖息。

肖莉:王崧舟老师认为学习语用不是一个平面的问题,而是一个有层次地递进过程。学习语用,至少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直接之用,即让学生直接运用言语文字,这是显性之用,我们通常理解的语用,往往停留在这个层次。储备之用,即让学生积累必要的语识(语用知识)、典范的语料(语用材料),这一层次虽没有直接之用,却为直接之用准备了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是柔性之用。无用之用,即让学生纯粹地阅读,不涉及直接之用,也不关乎储备之用,看起来似乎跟指向写作的语用没有任何瓜葛,其实不然,纯粹阅读恰恰通过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淬沥、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升华等影响和塑造着学生的语用人格,进入从深层次上促进学生语用素养的提升,这是隐性之用,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用。

汪伟:刘睿老师强调了“能力”,即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温洁:赞同,由易到难,从仿写开始,仿词,仿句,仿段,仿篇。

靳海英:这也是我们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一个训练的阶梯。

汪伟:非常赞同李老师的观点

严白露:教学中,感觉自己对运用处理的粗糙,学生学的知识没内化,就没有达到语用的提升。

汪伟:肖莉老师的这一段话值得细读。我觉得,语用就形式而言,应该是听说读写思多方位的集合;就内容而言,语用应该包括字词句段篇整个语文要素的学习运用。

靳海英:赞同肖老师的观点。如果学生能达到储备之用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那朗读训练算不算呢?

刘从芳:应该算吧

靳海英:我觉得应该算。

肖莉:我非常赞同王崧舟老师的看法,我觉得基于语用的语文教学唯有将三个层次同时纳入教学视野,将三个层次融合贯通,才是语文的灵魂。

李琴:朗读包含在听说读写中的读吧

汪伟:我觉得是算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发的材料里面,有一篇写到语用实施策略第一就是积累。过去,我们怕是从没有想过积累也是“语用”吧

刘冰心:积累是为了更好的运用

刘从芳:只有在朗读过程中,才能让学生内化文中的语言,才能形成语感,达到积累。

靳海英:积累多了,运用也会游刃有余吧。

汪伟:不仅如此,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还包括审美鉴赏能力和思维建构能力

龙飞:思维的构建就得通过语言

温洁:学语文就是为了积累语言文字,是语用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严白露:积累后会运用,增加经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会更准确

张伍云:语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积累就是“积”,运用就是“发”!不止发于课堂,更在于生活,在于学生的终身!

龙飞:审美的鉴赏能力也得通过朗读培养

汪伟: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更深的话题,我们教语文孩子学语文,到底要教什么学什么

张伍云:听说读写思都是我们要关注的。

刘从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

刘冰心: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我们应该先奠定基础,字词关要扎实

温洁:我认为首先是教会识字,培养兴趣,积累语言,应用表达。识字是最基本的工具,积累语言有多种途径,当然生活处处有语文,要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还要贴近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素材丰富了,指导应用技巧,就会应用的游刃有余。

汪伟:所以,我们可以达成一个共识,语用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全,但绝不是过去的学几个生字词语句子,也不是写一段话一篇文章。

严白露:学段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也会不一样

温洁:语文是生活,生活是语文。无处不在,不可分割。当然,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也是语用外延的延伸,也是语文的跨界。

汪伟:说得好!年段不同,语用侧重点不同,这一点我很赞同。

刘从芳: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就相当于语文实践活动,我们是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得趣,其语文素养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汪伟:说得好,年段不同,语用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同时,就统编教材而言,各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正是我们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抓手。

龙飞:低段就是识字和写字为重点,但还是要在阅读中识字,寓识字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刘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是语文思维能力的一种

汪伟:大家刚才就如何理解”语用“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一方面展示出大家这一段时间的理论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大家通过思维的碰撞,达成了一些共识,相信会给大家很多启发。

二、话题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用“训练?

汪伟:接下来,我们来交流第二个话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用“训练?

温洁:生活处处有语文。识字与生活接轨,就找到了捷径。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不到五岁,识字1500,可以阅读不带拼音的任何书籍。幼儿园不教识字啊。问其原因,就是生活中识字。父母有心,孩子有意,可见,家庭教育是语用最肥沃的土壤。只可惜,常常被人忽略!

刘从芳:我认为低段除了识字、写字,还有字词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句式的实践运用也应作为教学中语用训练的要素
    龙飞:我在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组织教学,在阅读中识字,寓识字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加强课文的朗读指导,带领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合理设计说话练习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靳海英:是的,主要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严白露: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关注文本,寻找语用训练点,集中在重要教学内容上,让学生学的透彻些。
    刘冰心:我觉得对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不同,结合课文的内在训练因素,按照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所确定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单位或部位。语言文字运用点确定得好,语言文字运用才会卓有成效。

汪伟:我认为,坚持”语用“主导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首先明确三点:1.改变课堂评价唯考试、分数为中心的单一机制;2.理清基于课程标准,符合儿童身心发育规律的语用序列3.选择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
    靳海英:在低段教学中,除了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多练习说话,如造句,看图说话,大声朗读等。
    汪伟:你说的这一点我有同感,我女儿就是这样,上小学之前,几乎可以不用拼音看整本的书了,回忆她学习生字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逗弄她,让她认认字,一点点积累下来,还真不少。
    彭洁:落实语文应用不仅是课堂上指导方法实践运用(识字、写字、朗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更重要运用在生活中,与人交流、与人相处等,生活处处有语文。
    靳海英:只要善于发现,其实每一课中都要语用的训练点。
    刘从芳:我觉得我们还应该根据不同的课文,把握文章结构,语音特点,深挖语用训练点。
    汪伟:你们说的很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除了识字学词造句之类,还有朗读的训练也非常重要,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促进孩子的语感提升。
    李惠民: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感,激发学生对优美语言文字的喜欢,我觉得这也是语文课堂中语用训练点。

刘睿:是的,每一课都有语用训练点,就像汪老师说的,怎样针对不同的年段选择符合儿童身心发育规律的语用序列

温洁:谢谢。语文缘于生活。引导孩子爱生活,贴近生活,感受生活,描摹生活,勾勒生活,表达生活。做好了,做好了,语文就学好了,语用就成了!

李琴: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用应该思考这样几点:1.该明确文体,根据文体来开发“语用点”。文体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比如诗歌、戏剧、小说、散文、说明文等,叙述视角、表达方式、塑造人物形象、音律等等方面各不相同。2.重积累,在悟的基础上“背诵”,学会范式表达,方能个性表达。3.我觉得直指语用的评价方式很有必要,尤其是低段学生,需要明确的导向。4.我觉得语用和语境是联系紧密的。

彭洁:语用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逐步提升的过程,只有长期日积月累才能逐步提升。

汪伟:你说的我很赞同。关注文本,寻找语用训练点很重要。我们说了这么多方面,但却不是所有的东西在每节课上都要用到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贴合教材和课标要求的,才是有必要训练的

大家关注李琴老师刚才的发言,我很有感触!我刚才提到的三点,是我今天读书思考的一点收获,每一点后面都有一段阐释性文字,时间关系我来不及打出来,后面我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我里面提到的观点,其核心理念就是”儿童中心论“,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在小学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过去常常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依然是牵着学生走我们设计好的路,学生的学习没有真正发生。其实,学生是可以自己学习的。这一点,周一贯先生举了一个例子,说小孩子学走路,没人讲理论说要领,但是孩子磕磕绊绊的就会了,最多就是大人牵牵手扶扶胳膊而已。
    汪伟:关于教学中“语用”训练的落实,还有哪位老师要发言呢?
    张伍云:语用训练,练在课内,用在课外。课堂训练要设法寻找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创设生活情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汪伟:你能举例谈谈吗?
    张伍云:我觉得教材里有很多的训练。比如,我记得语文园地里一个口语交际的训练——推销,不知道统编教材里还有没?课堂中,我们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推销的方法、技巧等,可以设法让学生去实际操练。课堂中让学生推销自己的物品,还可以开展“跳蚤市场”或者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把课堂中学到的运用于生活,并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提高。我是临时想到这个,教材中和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
    汪伟:嗯,也就是说,课堂中我们去帮助学生获得能力,为他们搭梯子铺路子,为的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去,实践中去。这也正是课标倡导的,培养学生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话题三:目前自己在实施阅读教学中有哪些困惑?

汪伟老师们,我们接着再聊第三个话题:目前我在实施阅读教学中有哪些困惑?大家可以直言不讳地说说自己地困惑或者困难,我们进行梳理总结。
    严白露:1.我在实施阅读教学中侧重了理解,但琐碎的分析让我感觉花了功夫,效果却不理想。对语文到底要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有时真的很迷茫。2.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汪伟: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教学中比较难以把握地有这样几点:一个是语用训练点的选择,拿到一篇课文我们到底该选择哪些”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个就是如何训练的问题,也就是实施。我们常常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地氛围中展开学习探究,也是很难的。
    刘睿:这两个问题我也不明白
    张伍云:我在低段教学中,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某个训练点,学生在课堂上能表达,但是不能及时有效运用。比如有的说话练习,课堂上学生表达得不错,课后表达就差强人意了,甚至生活中不知运用。怎样提高语用训练的效果,怎样把语用落实在生活中?
    彭洁:我的困惑:1.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总是找不到好方法无法达到预期效果。2.四年级上册已经提出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但就一篇比较长的文章,例如《牛和鹅》如何找到突破口,指导阅读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还请老师帮忙指导?

李琴:我在实施阅读教学中的困惑:(1)针对语用点,设计不出梯度。(2)仿写是一个训练语用的好方法,但是我在一二年级教学中,发现这个是难点,首先学生看不懂训练点,第二学生兴趣不高。

张伍云:共同话题

汪伟:就你的第一个问题,我曾经也很迷茫。现在我的理解是,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也就是我们讨论的“语用”。
    张伍云: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要根据文本的体裁特点、表达特点,单元要素,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甚至是重要的时间和时政节点,来选取训练点。有时候教材中的训练点,我们也可以根据情况改一改吧。
    汪伟:你的这个关注点很好,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的语用训练“表里不一”,看似达成了,实则学生尚不能独立语用。
    李琴:比如仿写的例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我们成人觉得好觉得美,但是45名儿童他们的什么体验不是这样的,他们喜欢的是好玩、有趣、简短的句子,是不是成人和儿童在审美趣味上差异的原因呢
    肖莉:我的困惑有:1.有时候想让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但是又怕孩子们负担重,又怕超出新课标的要求,所以不敢放手。2.如何指导低年级孩子阅读,有哪些可行有效的方法?3.低段教学中指导孩子阅读,写话时如何选取语用训练点。
    张伍云:是的。包括以前代高段,全班只有一两个学生会用到学过的写作方法来写作文做阅读题时,会就是不知道用!
    汪伟:感谢解惑,你说的非常全面。的确是这样,不过就是到了具体设计的时候,就成了我们的一个“难点”了。
    张伍云:你说的这个也跟个体的生活体验有关!
    汪伟:建议大家就各自的困惑多多交换意见哦,这样我们的讨论就有实效了
    严白露:肖老师的第一个问题我也很困惑,我现在带的二年级。
    张伍云:是的!要不落痕迹地落实训练就更难了。
    汪伟:比如仿写的例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我们成人觉得好觉得美,但是45名儿童他们的什么体验不是这样的,他们喜欢的是好玩、有趣、简短的句子,是不是成人和儿童在审美趣味上差异的原因呢你说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角度问题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设计,而不是成人角度有的时候,训练仿写也不能为了训练而训练,符合语境的,贴合文本的训练,才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刘冰心:我的困惑主要是课堂氛围不够活跃,阅读教学过程中难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难以产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的兴趣,师生互动最后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
    张伍云:我觉得积累先以教材为主,适当举一反三。比如《小小的船》中的叠词,可以找出文中的叠词和搭配,再引导学生用叠词说一说教室里、家里、公园里等生活中的事物,最后积累5到10个同类词语及搭配。
    汪伟:严老师,关于课堂上训练了,习作不会用的问题,我觉得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时间未到而已
    张伍云:嗯,知道和会用,有个过程。
    刘从芳:我觉得积累可以在课内积累,也可以在课外积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对于低段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最重要,让他们有读书的成就感。

李琴:谢谢解惑!看二年级学生的课外积累本,摘抄的句子哦都是越短越直白为好,毫无文学色彩,课文中学的一点也不知道迁移。所以有了这个疑惑!
    严白露:训练还不够,学生学到的还没真正成为自身的知识
    汪伟:对的,积累的方式也应该多样。抄抄背背式的积累是最低效的
    张伍云:学生慢慢阅读之后,课外积累也要跟进。是不太好掌控量,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家长提意见说积累每天一次多了,我就改成一周一次课外阅读的积累,课内积累是随时发生。
    张伍云:我觉得,有时候要适当的指定性积累。
    汪伟:我们不能简单的把积累理解为摘抄,这一点必须纠正。
    严白露:每次孩子们积累都要强调抄哪一类型的才行。谢谢解惑!看二年级学生的课外积累本,摘抄的句子哦都是越短越直白为好,毫无文学色彩,课文中学的一点也不知道迁移。所以有了这个疑惑!
    严白露:训练还不够,学生学到的还没真正成为自身的知识
    汪伟:对的,积累的方式也应该多样。抄抄背背式的积累是最低效的
    张伍云:学生慢慢阅读之后,课外积累也要跟进。是不太好掌控量,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家长提意见说积累每天一次多了,我就改成一周一次课外阅读的积累,课内积累是随时发生。
    张伍云:我觉得,有时候要适当的指定性积累。
    汪伟:我们不能简单的把积累理解为摘抄,这一点必须纠正。

白露:每次孩子们积累都要强调抄哪一类型的才行。

汪伟:冰心,你回忆一下,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在游戏时,或者在进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时,需要别人引导吗?所以,这里还是一个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选择的问题。
    张伍云:我们班有两个学生天天在微信朋友圈背诵古诗,阅读课外书,我经常点赞。
    汪伟:这个方法很新潮啊
    张伍云:家长会上我也表扬
    刘从芳: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堂,语用训练,重视学生的朗读。可是我发现现在一年级的学生在早读时都不愿张嘴读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张伍云:家长自己做的,用这个方法激励孩子,我赞成。
    汪伟:我想到了一个案例,我认识的一位老师为了训练他女儿的写作能力,经常利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出去玩。在玩的过程中,他就鼓励孩子拍拍照,然后用做美篇的形式附上照片,在照片的后面添上一两句话,这样形成一个美片的作品,最后发布到自己的朋友圈儿,让朋友点赞。
    严白露:这个方法好
    张伍云:是的,一篇课文有个两遍,娃儿都不愿张嘴了
    彭洁:我们班有个孩子,他爸爸给他做了一个公众号,每天用这种方式激励他读书,所以他的朗读水平很高,同时在书中读得过程中了解了许多知识,用在课上和习作上,这也算是语用吧
    汪伟:这个方法很新潮,也很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现在我们不是很流行发朋友圈吗?所以他让孩子也参与到这样的事情中,自然孩子也很喜欢,而朋友们的点赞,也让孩子有了很高的成就感,孩子的写作兴趣自然也就高了。
    张伍云:所以,孩子喜欢的,才有长久的训练和效果我们是不是也要开发孩子喜欢的方式方法了。
    汪伟:所以解放思想很重要,我们生活中很多的东西,其实也都可以用到我们的课堂中去,让孩子们用这样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来,自然就解决了孩子的兴趣问题。

张伍云:我们可以考虑改变朗读的形式。

严白露:对孩子们读书,要学新课前,我让孩子们在家朗读,家长发孩子朗读视频,第二天找小老师教读,对小老师进行表扬,有的孩子就会争着来家大家读书。
    汪伟:

 

 

你这就更先进了,这就是简易版的翻转课堂啊,符合“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的理念大家请看薛法根老师的这一个教学案例,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张伍云:可以轮流来,增强积极性和参与度。
    严白露:是的,还有小奖励
    张伍云:大师的设计和课堂驾驭能力!
    严白露:有时真觉得自己理论太少,在教学中摸索
    汪伟:陈忠云校长在担任红星校区负责人之前,一直带的是校本部的六年级八班,从一年级开始,他一直训练让孩子们自己上课。有的时候他出差了,竟然有孩子在班级里自己组织课堂上课,还组织的有条有理,像模像样,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汪伟:就统编教材而言,我觉得语用训练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把握的。我们只需要结合课标结合教材前面的单元导语和文章课后的习题,以及单元末的语文园地等等,就能很好的把握课堂上需要训练的东西。当然不同的文体,它的体裁特征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张伍云:汪主任关注的很全面。

汪伟:我们说的语用训练,不能单纯的理解为读读写写,而是一种综合能力。可以说课堂上孩子们张口说话,其实就是在学语文,用语文。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应该放手,让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如何有效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班级授课制决定了我们面对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成长。我们既要看到孩子们成长的共性需求,找法子铺路子帮助他们,还要看到不同层次孩子成长的个性需求,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汪伟:今天晚上的讨论非常成功,老师们不仅交流了各自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的许多感悟和见解,也说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困惑。老师们的思考都非常深刻,我很钦佩!这也说明我们这个课题选题很符合当下大家专业成长中的真实需求。                                           

四、本次研讨待解决的问题归纳梳理:

1.语文到底要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

2.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地氛围中展开学习探究

4.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语用训练的效果,怎样把语用落实在生活中?
    5.在教学中如何将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效果?
    6.针对语用点,怎样设计出梯度

7.成人和儿童在审美趣味上有哪些差异

8.如何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轻松完成课外积累?

9.如何指导低年级孩子阅读,有哪些可行有效的方法?
10.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调动课堂氛围?

11.如何调动一年级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