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期简报:汪伟工作坊在线研讨活动会议实录(第一期)
(2020-03-10 20:38:01)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历史 |
分类: 工作简报 |
时间:2020年2月19日(星期三)
研讨形式:线上研讨交流
主持人:汪伟
研讨主题:
1.“我对'语用'的认识和理解?
2.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语用’?
3.目前我在实施阅读教学中有哪些困惑?
研讨内容:
汪伟: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通过工作坊开展一次在线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围绕《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讨论交流我们对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本次研讨的话题有三个,分别是“我对'语用'的认识和理解?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语用’?目前我在实施阅读教学中有哪些困惑?我们将逐一交流。大家可以先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结合别人的发言,深入交流。先来说说第一个话题,交流自己对于“语用"这一课题核心理念的理解。
刘睿:学生通过了解汉语和汉字的特征,具备能够根据语言文字的特征使用他们的能力。
龙飞: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模仿句子(句式)并进行迁移运用,以此来优化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作品,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的苦与乐。小虫子的生活处处有危险,但有更多美妙的生活陪伴着他们,当“我”在摇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露珠洗脸,把触须擦得亮亮的,是多么惬意!坐上“免费的特快列车”跟着小狗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是多么幸运,读到此处,我引导学生想象,小虫子还会做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这又是免费的什么呢?仿照课文的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学生们的答案精彩纷呈“小虫子舒服地躺在花朵上,这可是免费的小床呀!小虫子在荷叶上跳舞,这可是免费的舞台呀!小虫子在蘑菇下躲雨,这可是免费的雨伞呀!小虫子快活地爬到树枝上,这可是免费的攀爬架呀!……”
靳海英:我认为“语用”就是老师教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的一个过程。
肖莉:王崧舟老师认为学习语用不是一个平面的问题,而是一个有层次地递进过程。学习语用,至少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汪伟:刘睿老师强调了“能力”,即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温洁:赞同,由易到难,从仿写开始,仿词,仿句,仿段,仿篇。
靳海英:这也是我们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一个训练的阶梯。
汪伟:非常赞同李琴老师的观点。
严白露:教学中,感觉自己对运用处理的粗糙,学生学的知识没内化,就没有达到语用的提升。
汪伟:肖莉老师的这一段话值得细读。我觉得,语用就形式而言,应该是听说读写思多方位的集合;就内容而言,语用应该包括字词句段篇整个语文要素的学习运用。
靳海英:赞同肖老师的观点。如果学生能达到储备之用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龙飞:那朗读训练算不算呢?
刘从芳:应该算吧!
靳海英:我觉得应该算。
肖莉:我非常赞同王崧舟老师的看法,我觉得基于语用的语文教学唯有将三个层次同时纳入教学视野,将三个层次融合贯通,才是语文的灵魂。
李琴:朗读包含在听说读写中的读吧!
汪伟:我觉得是算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发的材料里面,有一篇写到语用实施策略第一就是积累。过去,我们怕是从没有想过积累也是“语用”吧
刘冰心:积累是为了更好的运用。
刘从芳:只有在朗读过程中,才能让学生内化文中的语言,才能形成语感,达到积累。
靳海英:积累多了,运用也会游刃有余吧。
汪伟:不仅如此,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还包括审美鉴赏能力和思维建构能力。
龙飞:思维的构建就得通过语言。
温洁:学语文就是为了积累语言文字,是语用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严白露:积累后会运用,增加经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会更准确。
张伍云:语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积累就是“积”,运用就是“发”!不止发于课堂,更在于生活,在于学生的终身!
龙飞:审美的鉴赏能力也得通过朗读培养。
汪伟: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更深的话题,我们教语文孩子学语文,到底要教什么学什么?
张伍云:听说读写思都是我们要关注的。
刘从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
刘冰心: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我们应该先奠定基础,字词关要扎实。
温洁:我认为首先是教会识字,培养兴趣,积累语言,应用表达。识字是最基本的工具,积累语言有多种途径,当然生活处处有语文,要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还要贴近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素材丰富了,指导应用技巧,就会应用的游刃有余。
汪伟:所以,我们可以达成一个共识,语用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全,但绝不是过去的学几个生字词语句子,也不是写一段话一篇文章。
严白露:学段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也会不一样。
温洁:语文是生活,生活是语文。无处不在,不可分割。当然,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也是语用外延的延伸,也是语文的跨界。
汪伟:说得好!年段不同,语用侧重点不同,这一点我很赞同。
刘从芳: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就相当于语文实践活动,我们是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得趣,其语文素养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汪伟:说得好,年段不同,语用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同时,就统编教材而言,各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正是我们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抓手。
龙飞:低段就是识字和写字为重点,但还是要在阅读中识字,寓识字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刘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是语文思维能力的一种。
汪伟:大家刚才就如何理解”语用“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一方面展示出大家这一段时间的理论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大家通过思维的碰撞,达成了一些共识,相信会给大家很多启发。
二、话题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用“训练?
汪伟:接下来,我们来交流第二个话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用“训练?
温洁:生活处处有语文。识字与生活接轨,就找到了捷径。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不到五岁,识字1500,可以阅读不带拼音的任何书籍。幼儿园不教识字啊。问其原因,就是生活中识字。父母有心,孩子有意,可见,家庭教育是语用最肥沃的土壤。只可惜,常常被人忽略!
刘从芳:我认为低段除了识字、写字,还有字词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句式的实践运用也应作为教学中语用训练的要素。
汪伟:我认为,坚持”语用“主导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首先明确三点:1.改变课堂评价唯考试、分数为中心的单一机制;2.理清基于课程标准,符合儿童身心发育规律的语用“序列”;3.选择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
刘睿:是的,每一课都有语用训练点,就像汪老师说的,怎样针对不同的年段选择符合儿童身心发育规律的语用序列。
温洁:谢谢。语文缘于生活。引导孩子爱生活,贴近生活,感受生活,描摹生活,勾勒生活,表达生活。做好了,做好了,语文就学好了,语用就成了!
李琴: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用应该思考这样几点:1.该明确文体,根据文体来开发“语用点”。文体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比如诗歌、戏剧、小说、散文、说明文等,叙述视角、表达方式、塑造人物形象、音律等等方面各不相同。2.重积累,在悟的基础上“背诵”,学会范式表达,方能个性表达。3.我觉得直指语用的评价方式很有必要,尤其是低段学生,需要明确的导向。4.我觉得语用和语境是联系紧密的。
彭洁:语用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逐步提升的过程,只有长期日积月累才能逐步提升。
汪伟:你说的我很赞同。关注文本,寻找语用训练点很重要。我们说了这么多方面,但却不是所有的东西在每节课上都要用到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贴合教材和课标要求的,才是有必要训练的。
大家关注李琴老师刚才的发言,我很有感触!我刚才提到的三点,是我今天读书思考的一点收获,每一点后面都有一段阐释性文字,时间关系我来不及打出来,后面我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我里面提到的观点,其核心理念就是”儿童中心论“,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在小学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过去常常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依然是牵着学生走我们设计好的路,学生的学习没有真正发生。其实,学生是可以自己学习的。这一点,周一贯先生举了一个例子,说小孩子学走路,没人讲理论说要领,但是孩子磕磕绊绊的就会了,最多就是大人牵牵手扶扶胳膊而已。
三、话题三:目前自己在实施阅读教学中有哪些困惑?
汪伟:老师们,我们接着再聊第三个话题:目前我在实施阅读教学中有哪些困惑?大家可以直言不讳地说说自己地困惑或者困难,我们进行梳理总结。
李琴:我在实施阅读教学中的困惑:(1)针对语用点,设计不出梯度。(2)仿写是一个训练语用的好方法,但是我在一二年级教学中,发现这个是难点,首先学生看不懂训练点,第二学生兴趣不高。
张伍云:共同话题。
汪伟:就你的第一个问题,我曾经也很迷茫。现在我的理解是,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也就是我们讨论的“语用”。
李琴:谢谢解惑!看二年级学生的课外积累本,摘抄的句子哦都是越短越直白为好,毫无文学色彩,课文中学的一点也不知道迁移。所以有了这个疑惑!
严白露:每次孩子们积累都要强调抄哪一类型的才行。
汪伟:冰心,你回忆一下,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在游戏时,或者在进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时,需要别人引导吗?所以,这里还是一个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选择的问题。
张伍云:我们可以考虑改变朗读的形式。
严白露:对孩子们读书,要学新课前,我让孩子们在家朗读,家长发孩子朗读视频,第二天找小老师教读,对小老师进行表扬,有的孩子就会争着来家大家读书。
你这就更先进了,这就是简易版的翻转课堂啊,符合“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的理念。大家请看薛法根老师的这一个教学案例,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汪伟:就统编教材而言,我觉得语用训练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把握的。我们只需要结合课标结合教材前面的单元导语和文章课后的习题,以及单元末的语文园地等等,就能很好的把握课堂上需要训练的东西。当然不同的文体,它的体裁特征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汪伟:我们说的语用训练,不能单纯的理解为读读写写,而是一种综合能力。可以说课堂上孩子们张口说话,其实就是在学语文,用语文。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应该放手,让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如何有效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班级授课制决定了我们面对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成长。我们既要看到孩子们成长的共性需求,找法子铺路子帮助他们,还要看到不同层次孩子成长的个性需求,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四、本次研讨待解决的问题归纳梳理:
1.语文到底要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
2.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地氛围中展开学习探究?
4.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语用训练的效果,怎样把语用落实在生活中?
7.成人和儿童在审美趣味上有哪些差异?
8.如何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轻松完成课外积累?
9.如何指导低年级孩子阅读,有哪些可行有效的方法?
10.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调动课堂氛围?
11.如何调动一年级学生的朗读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