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经典诵读脚本《学而·砺志·报国》

(2018-03-26 15:14:34)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山之石

 

http://s8/middle/634de2eft937cb0fb6c17&690

http://s7/middle/634de2eft937cb2244f76&690

http://s15/middle/634de2eft937cb7ecf9ee&690

http://s8/middle/634de2eft937cbcd84217&690

http://s5/middle/634de2eft937cbf6fb6f4&690



http://s3/middle/634de2eft937cc02fd262&690

http://s1/middle/634de2eft937cc05d9350&690

学而·砺志·
报国

诵读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小学部)

 

序幕

 

画外音:上课啦,读书啦!

(体现儿童的稚气和银铃般的读书声。)

男、女童各一齐上,诵《三字经》:

女:子不学    男:子不学

女:非所宜    男:非所宜

女:幼不学    男:幼不学

女:老何为    男:老何为

女:人不学    男:人不学

女:不知义    男:不知义

齐诵: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琢,不成器。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诵读《三字经》,是人生和求学的开篇,础基固本,明人本大义。)

 

第一章              学而篇

(男、女童下。古筝《孔圣九章》起,出示篇名字牌——学而

随音乐节奏,以唱诵为主,辅以舞蹈——8人书生妆扮,手持简牍。再现古人读书遗风,展现学子时代风采。

齐: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舞蹈1上)

(随音乐节奏唱诵)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以下随音乐节拍唱诵)

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女: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男: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女: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男: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女: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诵读经典,做少年君子。立志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修身为本,先从“好学、敏求、博学、审问、深思、明辨、笃行”做起。)

 

第二章  砺志篇

(音乐《高山流水》起,舞蹈2起,出示篇名字牌——砺志。吟诵铿锵有力,表现少年奋发图强、淬炼志向的远大抱负。)

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男: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女: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甲:苦其心志

乙:劳其筋骨

丙:饿其体肤

合: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学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唯有经历风雨,方能见彩虹。)

 

第三章  报国篇

(舞蹈下。出示篇名字牌——报国,音乐起

齐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武术上)

 (唱诵《出塞》)

随着气势恢宏的战鼓音乐,精彩纷呈的中华武术,少年气宇轩昂、掷地有声的吟诵,尽显时代风、报国志。

 (武术下,古筝曲《战台风》起)

领诵: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齐:  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桴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领诵: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齐: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领诵:身既死兮神以灵,  子魂魄兮为鬼雄!

齐:  子魂魄兮为鬼雄!


 (中华魂,民族情:奉献时代,报国九死未悔,御侮成仁,舍生取义。效命疆场,共青山不老。)


  (音乐停,背景一起出示篇章字牌:学而·砺志·报国)

  全体齐诵:学而!砺志!报国!!

(醒目提示,卒章再显读书志、报国情。)

  谢幕,齐下。)

                                    
                                     

(本诵读节目获09年曲阜市经典诵读比赛第一名及山东省经典诵读比赛三等奖。)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