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王家(一)--------王氏家族

标签:
文化 |
新城王家(一)
新城王氏家族
新城王氏家族从明中期到清初创造200多年长盛不衰的传奇,横跨明清两朝,到王士禛达到家族知名度顶峰,是科甲蝉联、簪缨不绝的大家族,齐鲁名门望族之一,被称为“江北青箱”、明末“王半朝”,对齐鲁儒学影响极大,也是海丰吴氏家族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王渔洋先祖王贵元朝末年,从青州诸城迁至新城,开始受惠明朝推行的“阜民之财,息民之力"政策。王贵有五子,小儿王伍的次子王麟,十四岁便被保送到京城国子监就读,却数困棘闱,但开启王氏家族的儒学之风。四世王耿光、王重光,王重光成为新城王氏家族第一个进士,家训:存道义之心,行道义之事,友读书之人,言读书之言。五世代表人物王之垣,王重光的次子,1562年进士及第,万历元年(1573)受益于张居正十年主政,1582年明神宗皇帝亲理朝政,洞察时局称病隐退。王之城、王之都、王之栋、王之辅……王之辅,王重光的三子,推迟仕途,担起家族教导子弟重任,史称新城王氏"振振起举,文学高第及开秩崇者几无虚岁,天下称科名之盛以王氏第一"。新城王氏家族五世王象乾、王象民、王象晋、王象益、王象明、王象后……六世王与胤、王与敕……,涉及兵部军政,政治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家族中先后有十余人进士及第,同朝为官,"科甲之盛,海内新城王氏第一"。明末清初封建王朝更迭,王氏家族称为"壬午之难",王氏共死了三十余人,七世精英几乎丧失殆尽,只保存王象晋这一支,兴盛百余年的家族基业走入低谷,但清朝仍然坚持读书、科举进士,七世王与敕,四子中有三人高中进士,幼子王士祯更是官至刑部尚书。新城王氏开始再次扬名于天下。
据考证,王家明清时先后考中36位进士、52位举人、162位贡生,至于监生、增生、庠生那就更多了。明清时,王家尚书、督、抚以及道、府以上的朝廷大员有数十人,还出现了“父子尚书”的辉煌时期。新城王家出了许多文人,包括著作家、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以及名医。王氏家族在明清两朝被称作“王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