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印”的一体化

标签:
国画大师诗书画印文化 |
中国的诗、书、画、印是四种各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各自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不同侧面,但是这四种艺术形式被国画大师们很好的融合进了国画艺术之中,使国画艺术更加丰富与醇厚。
国画逐渐形成的“诗书画印”一体化的中国绘画特色,对画家的诗文、书法等综合学养提出了最高的要求,所以自古以来,著名的国画大师们在诗文、书法或者印章等方面的造诣也是很高的,这也是现代许多国画画家都孜孜以求的境界与水平。
一、书——国画魅力的完美呼应
古人历来就有“书画同源”、“书画一体”或者“书画同法”的观点,这是因为中国书法字体作为象形字,其最初的起源是来源于“画”这种形式的,以至于一开始书画创作所用的工具都是文房字宝,故而有“书画同法”之说。
古人对毛笔的驾驭能力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实践证明,要想写好一手毛笔字,没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是绝对不行的。因此赢得人们的喜爱。古代众多国画大师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最著名的如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沈周、文徵明,清代金农、郑板桥,近现代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是书画两绝的大师。
长期以来,书与画结合的水平高低,是区分作品好坏的基本条件。
二、诗——国画意蕴的高度凝练
在宋代以前,画上是很少题字的,那时虽然也有题画诗,却不是写在画面上的。到了宋代,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国画大师,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这样,就出现了以“诗书画”融合为特色的“文人画”的萌芽。
http://s1/mw690/d43f92ddgx6Brdz2HZu50&690
元初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诗文、书法、绘画无一不精,他博雅渊深的诗文艺术在诗词低靡的元代亦属佼佼,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诗风倡导者。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里曾说:“惟松雪画诗书三绝,真如骖之靳矣。”也就是说,在诗书画趋于一体的宋元明时期,唯有国画大师赵盂頫的诗书画都是好的,可以相配相融,完美无憾的。
三、印——国画边角的璀璨明珠
印章在书画中的使用最早见于唐代,到了元代,随着文人画的继续发展,印也加入了诗、书、画的行列,到了明清两代,印学还形成了许多流派,名家辈出,各派争奇斗艳,推动了印章艺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与诗书画“一体化”的进程。
一枚小小的印章,包含了古代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在它的字里行间都折射出璀璨的优秀文化,都彰显出诗书画印兼精的国画大师们自身的艰苦磨练和文化修养。对于具有诗书画印水平较高的文人,每当作品完成后,对于落款和盖章的位置都是非常讲究的,八大山人就是佼佼者,画面一只鸟,一落款,一钤章,没有印章的作品,皆视为没有完成的作品。
同时,印章作为一种不可复制的艺术品,在自己的作品上打上印章,或是在收藏品上打上收藏章,也是鉴别书画真伪的重要佐证。
现代著名国画大师王震先生指出,中国画中“诗书画印”的一体化,可谓是珠联璧合,正因此国画才称得是上千百年来的文化结晶,是中国跨越千年的各种文化要素的高度凝练,更是令世人仰慕的艺术瑰宝!
国画大师最后强调,作为国画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者,现代国画画家一定要深入研究古人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国博大深厚的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国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