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寻龙城古韵之八:沉思蒯聩台

(2014-06-06 21:41:01)
标签:

文化

旅游

 

    雨后的初夏凉风,吹拂着我的面,和静开车回家探亲归来,加罢油路过蒯聩台遗址时,下车在台前广场左右两侧的绿地花林间的小道上散步;中间格外空旷广场上,有玩空竹的老人,有嬉闹的顽童,有在中心原型花池追捕蝴蝶的小女孩....

广场的北端耸立着一个高出周围四五米的孤台,长宽都有二三十米,上面长满了不知名的小,看出来离四周不足两米的地方,是刚刚移植冬青,让人感觉到比光秃秃的有生机我知道这是一个人工堆积而成的土丘,原来大,由于历代洪水淹没和人为破坏,现存的不足原来的百分之一二
  据《濮阳市志》记载:10多年前,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上进行了发掘,发现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是一个大聚落,自下而上分别叠压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春秋和汉代文化层,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众多不同年代的窖穴和房基,出土文物极为丰富。
  数千年的文化叠压,显示无数曾经生动鲜活的生命是这个土台上的匆匆过客。我们何尝不是其中的一位!面对这整修一新的蒯聩台,让我们去追寻那若隐若现的春秋时期,卫国太子蒯聩的人生轨迹,给我们的启示:

一、杀南子未遂自逃亡

公元前492年,卫灵公去世,而作为太子蒯聩逃亡晋国,于是灵公夫人——历史上有名的南子,就立蒯聩的儿子辄为国君,就是卫出公。
  家国不和就会让人钻空子,对卫国早有想法的晋国,借机派人护送蒯聩回国争位。卫国人听说了,就发兵阻击,蒯聩无法到达国都,只好到戚城(另见我的《戚城四季风》)先求自保,卫国军队也不再攻击他,于是蒯聩就在此隐居下来等待时机,卫国出现了尴尬的父子争国局面。
  局面的形成,还要归功于南子。(下为传说,当故事听。)

堂堂卫国太子竟然要出国逃亡,并失去继承王位的机会,都和他父亲卫灵公的夫人——著名的宋国美女南子有关。
  南子的美貌和风情万种是很有名的,据说孔子和她私下见了面,都免不了被子路怀疑,不得不发誓说:“我和她真的没什么,真的没什么!不然天打雷劈!”还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年老的卫灵公对她宠爱有加,甚至为她召来了宋国的公子朝,殊不知南子未嫁之时就和公子朝暗通款曲,久别重逢,两人情意更笃,只瞒了卫灵公一个人。
  太子蒯聩“出差”经过宋国的野外,有宋国人嘲讽地对他唱小曲,内容十分不堪:“既然已经满足了你们发情的母猪,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漂亮的公猪?”蒯聩听了羞愧万分,回国后决心杀掉南子,他对自己的家臣戏阳速说:“你和我一起去见南子,只要我一回头,你就把她杀了。”戏阳速同意了。于是蒯聩带着他一起去见南子,太子回头三次,戏阳速还是不上前动手。南子看蒯聩脸色不对,吓得“哇”的一声哭着逃走了,并高喊:“太子要杀我!”灵公大怒,太子不得不逃亡到宋国,后来又到了晋国,他的手下也全部被驱逐了。
  事后蒯聩对戏阳速恨得咬牙切齿,对别人说:“都是这个人害了我!”戏阳速也不服软:“太子是想嫁祸于我!他大逆不道,让我杀死他的母亲。如果我不答应,他会杀了我;如果我真杀了夫人,他就会归罪于我。我才不上这当呢!”

蒯聩避居戚城一带,心中自然不甘;卫出公也很尴尬:这江山本来应该是父亲的,现在父亲流落在外,自己做了国君,名分上未免有点说不过去。但卫国既得利益的大臣劝他说,这是祖父的决定,不能违背。于是卫出公逐渐心安理得起来。可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蒯聩在离国都很近的地方住着,不能杀他也不能赶他,卫国的不稳定因素也太大了点。

   二、 机会来了又怎样
  太子蒯聩在此隐居了十二左右,终于等到了机会。
  蒯聩的姐姐嫁给了卫国的权臣孔文子,被称为孔伯姬。孔家有个叫浑良夫的家臣,是个高大俊美的帅哥,孔文子死后,伯姬寂寞难耐,浑良夫乘虚而入,两个地位悬殊的人成了情人,日久情深,想“修成正果”却难以如愿。
  于是,伯姬让浑良夫到戚城找她的弟弟蒯聩想办法,伯姬的儿子孔悝此时执掌卫国军政大权,相当于“总理”兼“国防部长”。蒯聩觉得对方有利用价值,对浑良夫说:假如你能帮我当上国君,我封你为大夫,让你“服冕乘轩”,免你三次死罪,并将伯姬嫁给你。随后两人盟誓。
  浑良夫回来与伯姬计议已定,就悄悄把蒯聩带入卫国的都城,先藏匿在孔家的菜园,然后让蒯聩男扮女装,混入孔府,直接进入伯姬卧室。几个人吃完饭,痴情的伯姬亲自出马,拿着戈当手杖走在前面,蒯聩带着混进来的个随从,用车载了一头公猪跟在后面,把毫无准备的外甥孔悝直追到墙角,用现在恐怖分子的手段将他劫持到一座高台,然后用那时候的办法,杀了公猪,强逼他盟誓效忠。按照当时卫国的情况,掌握了孔悝,大约也就控制了局面。
  孔悝的家臣栾宁此时正准备喝酒,肉还没烤熟,听说发生了叛乱,便派人火速报告孔悝的另一个家臣——孔子的大弟子子路,自己则让人套上马车,装上酒肉,到宫中拉起卫出公,边喝酒边吃肉,向鲁国逃去。
  子路是孔子学生中最勇武豪迈的一位,这时候已经63岁了,他闻讯后火速赶到都城,在城门口正好碰上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同样是孔悝家臣的子羔。子羔对他说:“你去也来不及了,不要惹祸上身吧。”子路说:“我拿了孔悝的工资,就不能逃避灾祸。”于是子羔出了城,而子路进了城。来到孔府,守卫大门的人跟他说,不要进去了,没有什么用。子路说:“你为了个人利益而逃避孔氏灾难,我子路不会这样,我既然拿了人家的工资,知道他有了灾难就不能不管。”
  说罢子路只身来到高台前,向蒯聩高喊:“太子何必劫持孔悝?即使你杀了他,也会有人接着跟你斗。”并说,“太子胆小无勇,如果用火烧台,烧毁一半,他一定会放了孔悝。”蒯聩听了很害怕,就令他手下的力士石乞等人下来对付子路。子路身材高大,勇武过人,可惜这时上了年纪,猛虎难抵群狼,一不小心系在下巴上的缨就被砍断了,头上的冠摇摇欲坠,子路叹了口气说:“君子即使死了,冠也要戴正。”于是停下手,把缨系好,冠扶正,石乞等人乘机一拥而上,杀死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结缨遇难”。
  子路死后,蒯聩为了宣泄被压抑多年的积郁,也为了恫吓卫国人,残忍地下令将他剁为肉酱。至此政变成功,蒯聩如愿当了国君。过了半年,他不能容忍孔悝手握重权,在一次酒宴后,派人暗杀自己的外甥,孔悝逃得一条命后,流亡到了国外。又过了半年,蒯聩找了三条借口,杀了曾与他盟誓的浑良夫。(助纣为淫,活该!)

    三、君子小人自分明
  蒯聩在国君的宝座上也就坐了两年。他不恤民力,大兴土木,残酷剥削、虐待工匠。贵族石囿引导手工业奴隶暴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百工起义”。蒯聩仓皇翻墙出逃,不小心摔断了一条腿,在逃命的途中被人杀死。从此卫国陷入长年的混乱,国力越来越衰微

 

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土台子,起眼不起眼,在于你知不知;风流不风流,在于你想不想。一个再高贵不过的人,留给后人的是再低俗不过的龌龊事,你不觉得“结缨遇难”的子路,虽死尤荣,虽微而贵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