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珠地之美---登封窑特征与鉴别方法

(2015-11-23 17:41:09)
标签:

登封窑

登封窑特点

登封窑鉴定方法

登封窑瓷器价格

瓷器鉴定


 

http://s12/mw690/003SN1zUgy6Xed9YBkf8b&690

 

     登封窑始创于隋、唐,鼎盛与北宋时期,衰落于金、元,金、元时期,明清、民国一直到九十年代,登封窑都处于低落状态,多用民间日用生产。隋唐时期发现了黑瓷、白瓷、黄瓷、花瓷等;北宋时期,登封窑的白瓷及其装饰更加成熟,且出现了钧瓷、汝瓷、三彩、雕塑等;金、元,金、元时期,由于战乱,登封窑渐次衰落;明清时期,陶瓷烧造重心南移,登封窑和大多数北方窑口一样,仍以生产民间日用的黑、白、青、黄、青花等瓷器为主;民国时期基本维持这一现状,仍以日用黑、白瓷为主,在民间一直保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登封窑从胎到釉,从造型到纹饰都体现了完整和谐和统一的审美理念。其纹饰如珍珠铺地,在地、釉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从底色到纹饰的过渡显得更加自然、柔和和协调,既表现出了适当的对比度,也缓解了底色和图案间的生硬。登封窑的人物画,尤其是珍珠地橄榄瓶上的人物画,大都表现了僧侣道士和文人墨客的追求山林野趣、质朴自然的生活情趣,体现了随意、洒脱和恬淡。不仅具有艺术鉴赏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使民间传承的登封窑作品具有了一定的审美品位。  登封窑以白描的技法传承并发展了唐代吴道子的画风。细线划花、刻花、剔花、绘花等,在装饰手段上生动地表现了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形成了登封窑自身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对后世的陶瓷装饰艺术和其他的造型艺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登封窑烧制艺术还和兄弟艺术完美的结合,把诸如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北宋李公麟的“依杖仙黎图”等搬上了陶瓷艺术作品,使纸质的作品成了陶瓷作品,使平面作品成为立体作品,扩大了这些艺术品的影响,也推动了这些艺术品之间的相互借鉴作用。

登封窑特征及鉴别要点如下:

1、装饰技法特点

唐代:

唐代陶瓷装饰虽然各种技法都已经出现,但主题装饰仍以点彩为主。早唐时期三彩、黑釉蓝彩、黄釉褐彩,以及晚唐时期的白釉绿彩,都是以点彩为主,如登封窑的黑釉蓝彩罐、黄釉褐彩水注、白釉点绿彩执壶、碗等,都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点斑技术特点。 唐代从胎装饰过渡到釉装饰,是陶瓷装饰的一大突破,如登封窑前庄遗址的黄釉席地点褐彩水注,就体现了这一过渡的特征。

宋代:

北宋早期细线划花,标志着划花装饰技艺的成熟,如登封前庄遗址细线划花的大海碗、盘等。 北宋早期借鉴姊妹艺术,把金银器的錾金技艺、镶嵌技艺引入到陶瓷装饰,是陶瓷装饰的创新,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珍珠地双虎纹瓶和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北宋镶嵌海石榴花纹盘口瓶。金元时期完成了陶瓷从宋以刀绘艺术为主到笔绘艺术的过渡。 北宋装饰技法虽然门类众多,但仍以剔、刻、划等基本刀绘技法为主。金元时期,剔、刻、划虽然仍大量使用,但最具代表性的是以笔绘的白底黑花为主,如现藏日本出光美术馆的白釉剔刻划水注和白底黑花瓶

2、造型特点,登封窑的产品体现了宋代瓷器端庄、协调、流畅、简约的主体风格,并继承了唐代丰柔华美的特点。如橄榄瓶,浑厚饱满、曲线流畅、和谐自然,既体现出了北宋时期的审美追求,又可以看到唐代的雍容大气。这种造型和主题纹饰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上下边饰的选择恰到好处,中间主题纹饰的选择非此莫属。

3釉色特点,登封窑乳白的釉色与纹饰表现出来的褐色相得益彰,更显沉静、恬淡、自然。其釉质的莹润、文雅、含蓄,是其他窑口难以企及的。尤其在釉色、釉质与纹饰的搭配方面,更显优雅脱俗,成为登封窑的特色。由于登封窑烧成温度偏高,所以釉面光泽亮丽,虽历经千年岁月的侵蚀仍“面不改色”,依然如新。

4、纹饰特点:装饰题材多样,布局疏朗。据不完全考证,装饰在各种器形上的题材共有:人物、动物、花卉、禽鱼4大类,30多种。植物花卉类:有荷花、菊花、牡丹、忍冬纹、卷草纹、长颈草、变形花草等;飞禽走兽类:有鹦鹉、鸳鸯、龙、凤、游鸭、老虎、兔子、山羊、海兽、梅花鹿、大象等;人物类:有太白醉酒、药王、婴戏、官人、道士、和尚等不同的人物造型十几种之多;几何图案类:有方格状、钱币纹等。登封窑的装饰题材丰富,可谓应有尽有,而且把历史名画、宫廷画家的作品也装饰在所烧制的器物上。如根据浙江湖州陶瓷研究学者、收藏家汪黎明先生掌握的资料,宋摹本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宫廷画家李公麟画的马,都在登封窑的方瓶和梅瓶上出现过,这些从技法到题材都是对陶瓷装饰的突破。纹饰布局灵活,构图丰满,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富有层次和变化,给人一种疏朗、清新的感觉。登封窑非常注重图案搭配和布局的谐调,不同的器型选择不同的纹饰,力求两者的协调统一。同一器型的不同纹饰,也注重布局的协调、合理。构图多以写实为主,结合造型特点,设计匀称灵活,毫无拘束,一枝通透,一气呵成,没有程式化的古板和拘泥,充分体现了宋人的随意、自在、豪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