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笔记袍服版块

标签:
文化 |
在贴吧微博等各个地方学习时积累的知识,多半来源于同袍前辈,持续更新,不保证完全正确,即使是写过的内容也会随时更新推翻,仅供参考。
衣裳的争议
古画出现的所有“衣裳”都不单穿,必加大氅。
唐代日常汉服的层次与搭配
男装篇http://www.douban.com/note/303151044/
现行的不少圆领受当代戏剧、影视剧装束影响很大,“领缘”异常宽大且不说,而且有些根本就不是“领子”,根本就不是单独接上去的领子,而更像是衣服的一部分裁开再缝上去的。
深衣
袍服的衣缘
汉服出土实物同款式对比复原要放开胆呀http://tieba.baidu.com/p/2022754220#
出土的同款式的汉服细节之处也有很多不同,而现代复原汉服反而有些拘谨于细节处的变化并不多。
“同色衣缘不镶边是错误的”的问题http://tieba.baidu.com/p/2788780828?pid=43754255476&cid=#43754255476
袍服腰带宽窄问题:http://tieba.baidu.com/p/709346969?see_lz=1
宽加细的争议
这幅也有可能是上衣异色的下摆造成的效果,而不是腰带
http://s3/mw690/003SKMPigy6GHJ32HfAb2&690
所以单单一幅图证据是不充分的
这个是和顾恺之这幅画同时期的服饰
http://s11/mw690/003SKMPigy6GHJ60NSi6a&690
http://s11/mw690/003SKMPigy6GHJ6rl6q8a&690
所谓宽腰带,你要看具体时间,具体服饰,资料多多比对才能下结论
单凭一幅图片还是有些妄言了
图像会有错觉的,就像上图那样
作为腰带款式而言
从战国到春秋多流行两条腰带,内着革带,外着大带,外观上较宽
在汉代有不少是只着单带。有不少出土资料证明,汉代革带经常外系,这个革带是挺细的,不过3-5厘米左右
里宽外细的腰带组合,目前针对两汉到魏晋而言还是资料不充分的,难以有效证实这一款式存在的两汉的不少出土俑像有单着细带——怀疑是革带(原因:革带细的牢,丝带或者麻布做的带子系着时容易松脱)
也有系双腰带的
很是多见
至于上面东晋时期的短襦,实物出土于甘肃毕家湾,这是照实物尺寸制作的,拿来实验研究的
外穿确实有一种宽加细的错觉,做重要的是时间,和顾恺之处于同一时期,这就有意思了 图像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能“可能”,无法确定
需要更多的旁证才能成证据
上面只是举例说明,上面图像的解读存在着其他“可能”的解释,我们不清楚的太多了。
另有说法
【现在商家做的“曲裾”】吐槽一下绕襟部分,应该加衣缘吧http://tieba.baidu.com/p/1657053277
曲裾系带普遍低腰的猜测。
秦汉以后的直裾深衣http://tieba.baidu.com/p/1612785054?see_lz=1
朱子深衣“曲裾”的前世今生——先秦至南宋的“续衽钩边”http://tieba.baidu.com/p/1343256734#
关于深衣外是否可以加罩衫。(罩衫即披风褙子大氅比甲等统称)
http://s6/mw690/003SKMPigy6EM54Bzh325&690
直/曲裾袍
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
http://s10/mw690/003SKMPigy6EM4QhxH329&690
http://s3/mw690/003SKMPigy6EM4Ql0cO32&690
http://s6/mw690/003SKMPigy6EM4Rh7RX75&690
其实这几件的剪裁和拼接方式并不完全一样,大致相似但有小区别,同一个墓葬出来的都这样.所以其实先人在这方面反而不象现在有的朋友那么僵化和钻牛角尖。
曲裾袍
看文物资料,大部分双绕和三绕曲裾袍表现出来的风格和效果似乎都有:上松下紧、低胯、单长腰带、腰带束得低、膝盖处收束、可以穿几层、衣袖逐层缩短衣领逐层向外和下移、腰线逐层除低、最外层一般是薄透的直裾或曲裾单衣。希望商家做双三绕曲时可以表现出历史上曲裾袍的这些风格。
是否真的有短曲存在有争议,我找神似短曲的文物有三种。
一曲裾下摆到超过小腿一半处,比现在的短曲明显长。下图是<国宝档案>里出现的拓片,演奏编钟的场景。http://s15/mw690/003SKMPigy6Fx0i7Tzw1e&690
二是http://weibo.com/1686632421/AfsifgYub?type=repost第三张疑似特殊剪裁直裾.
三是 http://tieba.baidu.com/p/1084376488也是直裾
我不知道“洛阳金村出土的银人像”长啥样,但这描述像极了之前说的第二种神似短曲的短直裾。
曲裾袍在先秦和汉时本身也不是只有唯一形制的,它本身处于变化中。我们无法确定以哪个时点或地点的曲裾袍为最标准的版。这么多曲裾袍的版本是好事,可以选择你喜欢的风格和形制的来做,双绕、三绕、燕尾、短版曲裾袍,都可以。。
并不是现在做的曲裾袍全是想象的,许多商家也做单绕曲裾袍,它是有文物依据的,是按马王堆文物复原的,所以至少现在的单绕曲裾袍是完全可靠的。
另外,现在有些商家曲裾袍(以及其他非曲裾的袍服)用宽加细的腰带或影视剧臆造的“腰封”,这个确实算乱来,因为各种历史资料很少见有宽加细双腰带或影视剧腰封的。
很期待商家能在双绕或三绕曲裾上尝试做出腰带低束、低胯、上松下紧、或者膝部收束两头松弛的鱼尾效果的曲裾袍,跟文物上表现出的风格一样。
http://s12/mw690/003SKMPigy6EOC7RqAjbb&690
http://s14/mw690/003SKMPigy6EOC8SFvTed&690
http://s11/mw690/003SKMPigy6EOC9538m3a&690
http://s2/mw690/003SKMPigy6EOC9iwUN01&690
http://s3/mw690/003SKMPigy6EOC9vST082&690
http://s12/mw690/003SKMPigy6EOC9InvJfb&690
http://s14/mw690/003SKMPigy6EOC9Vt5r4d&690
http://s15/mw690/003SKMPigy6EOCa8ztIde&690
http://s16/mw690/003SKMPigy6EOCalY3d6f&690
鱼尾下摆
华采衣兮若英—江陵马山一号楚墓(N15)复原http://tieba.baidu.com/p/1099289997?see_lz=1
历代曲裾详细科普http://weibo.com/1686632421/AfsifgYub?type=repost
被误解的曲裾——秦汉士兵服http://tieba.baidu.com/p/1084376488杨家湾的兵哥哥们人字形下摆一直被当做小曲的证据之一
于是说我们来研究马王堆的曲裾的做法和穿法http://tieba.baidu.com/p/509897697
复原马王堆曲裾——娃衣版http://tieba.baidu.com/p/635512087
刍议曲裾http://tieba.baidu.com/f?kz=1085245213
请求解惑——关于战国曲裾和汉代曲裾的区别?http://tieba.baidu.com/p/508353929
=====================================================
直裰/直身/道袍/行衣
主要区别
道袍是两侧缝有裰,道袍打褶子,直裰不用打褶子。
http://s5/mw690/003SKMPigy6EL8VQyUse4&690
行衣以青色为主,宽袖蓝衣缘,无护领,无摆。但是穿着主体不同。行衣在明代中后期一般是官员和士人在燕居或者出行时所穿。
http://s15/mw690/003SKMPigy6EL8TVkdwfe&690
直裰,只有男士穿,衣长过膝,明制有具体规定。又说衣长和袖长不定,根据需求而定,更随意,没有衣缘。前者是士庶穿着,后者是仆役穿着。直裰通常指百姓,仆役及僧道等所穿的交领长衣。和行衣的阶层不同。袖子的宽幅也是明显小于行衣的。
后背有一条直通到底的中缝,前襟上也有一条中缝(这是基本裁剪规则)。
两宋时期的直裰是斜襟大袖,不开衩,四周镶黑边。元明时期的直裰只有领子有边缘,其余部分没有,两侧开衩,部分明制直裰有护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