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幼师2019年校本研训项目第二次全员培训活动

标签:
教育 |
分类: A1B2申报项目专题培训 |






本次课堂教学研讨半月谈活动的主题是“学为中心,精准备课”,以七大教研组的同课异构课为载体,以促进两校区教师的共同提升,更主要的是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一个集中交流、展示、研讨的平台,促使教师们深入研究活动主题,探求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次教学研讨半月谈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启动阶段、开展阶段、总结阶段。
(一)活动启动阶段
3月25日,我校特邀温州市教研院职成教单淮峰主任来校讲座,他面向我校全体教师,重点阐述了学为中心指导下的中职课堂变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单主任的讲座从理论上厘清了大家对“学为中心”的认识,给广大教师提供了研究的思路与范式。
本次课堂教学研讨半月谈活动,赢得了校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各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各备课组老师也全部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在“学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各备课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共同确定教学目标、积极探讨教学方法,反复组内磨课、探讨、修改,开课教师充分运用微课、云班课、UMU、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和媒体设备,对语文、口语、数学、英语、物理、政治、钢琴、声乐、视唱、舞蹈、美术、体育、书法等十三个学科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共有三十四位老师开设了公开课,其中,语文组开课七节,数学组开课六节,英语组开课三节,综合组开课六节,音舞组开课十节,美术组开课八节,体育组开课三节。
此次活动,学校还邀请了多位专家来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专家们认真听课、积极评课,他们对我校开展的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赞扬,并盛赞我校青年教师虚心务实的教学态度、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尤其对我校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大加赞赏。专家们的精心指导既开阔了广大青年教师的理论视野,也带给青年教师们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指导,使大家受益匪浅。
各教研组在研讨中坦诚直言,透过相互学习、反思和专家点拨,不但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急需解决或感到困惑的一些难题,更主要的是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思想意识、教研理念等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活动主题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透过研讨,不仅仅让教师参与了教研、投身于教研,而且在浓郁的教研氛围中,大家真正享受了教研。
总之,这次半月谈主题教研活动能够获得成功,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各教研组、各备课组的大力配合,更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用心参与。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将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继续加强两校区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扬我校优秀的教研传统,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得到锻炼、获得提升,实现教师、学生的双成长,实现学校内涵的高提升。
——记2018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半月谈活动
为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给老师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研讨、展示教师风采的舞台,我校开展了以“学为中心,精准教学”为主题的教学半月谈活动。其中,语文组半月谈活动于4月9日和4月12日分两校区举行。本校语文组全体老师参与本次活动,特级教师朱伟老师莅临指导。
4月9日上午,俞霜霜、戴若琪、罗倩倩三位教师就《雨霖铃》一课进行了古诗词的同课异构研讨。三位教师分别从“画面”、“点染”、“意象”三个角度切入,实现异构的同时深入解读文本,给这次研讨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考。
俞霜霜老师从幼师学生专业特点着手,通过“课前绘图+课上解说”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词句内容展开想象,品析词中的场景。
戴若琪老师的《雨霖铃》课堂,以“点染”为抓手,解读文本,形式丰富多样。一读,二演,三品,四唱,引领学生多元感知文本,实现贴近文本,共情词人。
罗倩倩老师以鉴赏《雨霖铃》的意象和意境为重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初读“离情别绪”,再品“离别之伤”;试填“伤感意象”,学以致用。
4月9日下午,以《普通话的声调》为主题的两节口语课同样异彩纷呈。徐冰瑶老师以网络流行的短视频导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声调不准的现象,进而教授普通话声调并进行练读。李学勉老师通过启发式、互动式、小组合作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例词例句练习,读准声调。绕口令、词语接龙等丰富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语流语境中声调的准确运用。
4月12日下午,小说教学的同课异构研讨在乐清校区开展。金雅妮和陈琪两位老师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课题,探讨小说教学的现实意义,发人深省。
金雅妮老师的设计环环相扣,深入浅出,探讨人物形象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美丑。
陈琪老师大胆取舍,重点以“看客”的角度反思人性,结合文本又联系现实,学生有所获更有所思。
在公开课结束之后,语文组进行了集体评课,朱伟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对语文组的老师们提出了建议和希望:一是希望语文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要多阅读有关语文教学的相关期刊杂志,如《语文学习》、《高中语文经典课例综述》等,以此提升理论素养;二是教学要基于学情,在充分考虑学情的情况下展现自身不同的教学风格,真正做到 “学为中心,精准教学”。
“学为中心,精准教学”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教室内认真记录和讨论的老师们。
——2018学年第二学期美术组半月谈同课异构活动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不知不觉间迎来了,2018学年第二学半月谈同课异构活动,美术组的本次活动概括为:两个校区、两级段、三个课程。开课地点包含乐清、鹿城两个校区,开课年级分为一、二年级,开课的课程内容涵盖线描、手工、书法。
4月2日,来自美术组鹿城校区的陈崧阳、杨敬波老师,专门奔赴我校乐清校区,与王婷婷老师一起开设了《衍纸》的同课异构公开课,美术组的老师们积极参加本次的听评课活动。
陈崧阳老师运用信息化技术,采用“蓝墨云”APP,课前上传微课视频,课中对学生作品进行了开放式的点评,由现场投票生成,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的审美需求。
王婷婷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衍纸书签制作”,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衍纸的历史、基本制作方法、衍纸卷等,结合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审美能力。
杨敬波老师紧密联系学生学情,在课前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能力进行剖析,,在教学上围绕学情,安排教学内容,环环紧扣,步步递进,并让学生自主选做练习内容,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学习衍纸的热情
4月9日,来自美术组乐清校区周小璇、蔡乔乔等7位老师,奔赴鹿城校区,参加听评课活动。
翁雪珍、倪伊甸、金洁洁三位老师带来《线形的分割与重组》,教师准备充分,内容丰富,翁雪珍老师注重课堂,动画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倪伊甸老师,运用彩色玻璃纸,学生积极参与互动;金洁洁老师讲练穿插,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下午,金越豪,项海峰两位老师带来了书法课《左右结构》,教师们基本功深厚,现场示范,引起阵阵掌声,金老师联系学前专业,将书法与幼儿园中的常用字形进行了分析,切合学生的专业;项老师侃侃而谈,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活跃,师生合作成为一大亮点。
课后,陈焱、南存义、潘建敏三位老师从课前准备、课堂环节、展示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点评,以期接下去的年轻老师们能够取长补短,有所收获。
碰撞与发展
-----文科组教学研讨半月谈活动
在本次教学研讨半月谈活动中,文科组共有三位教师开课:倪满满老师开设课题为《教师的职业认知》的公开课,潘文伟、张邑彤老师开设《政府的权利需要监督》的同课异构课。
(倪满满老师开课,吸引了众多教师前来听课)
首先,提前一周在组内就一节好课的标准进行了研讨,每位教师积极发言、纷纷献计献策,供开课教师参考。
第二,确定磨课的时间、地点、参加对象。3月29日,潘文伟老师在18级8班开课,倪满满、易婧、徐婷、陈瑞婕、郑晋熙等老师在课后参与了交流活动。倪满满老师在3月31日磨课,金莉丹、徐婷、潘文伟等老师在课后进行了交流。
第三,开课教师进行二次备课、从材料情境的准备、提问策略、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并在组内进行了交流。
(潘文伟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跟他一样帅气的板书)
(二)硕果累累
我组教研组长谢小伟老师邀请了温州市名师、乐清市政治学科教研员张恩丰老师进行点评,张老师从“学为中心”的内涵、学情的把握、学生可能存在问题的备课、重难点的设定和突破、教案中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书写方法、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思维碰撞点的挖掘、两位教师的教学亮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点评指导。张老师的点评深入浅出、利用教学中使用的材料进行分析,让我们不同学科的教师都能受到启发。
特级教师周岚老师也对两节政治课进行了点评,她就如何在课堂中多挖掘学生特长、发展学生能力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四月三号上午,我们备课组对倪满满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倪满满老师就幼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加工整合,体现出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思维未能有效拓展,学生特长未能有效发挥等。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反思一直在路上。我们将努力实现学生的逻辑、教材的逻辑、教师的逻辑三者的碰撞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