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河故人》摘录

(2019-08-04 10:49: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篇

汪曾祺先生用干净而传神的文字记录了他的一些故人旧事。儿时的家庭成员和教员、故乡的街巷店铺和坊间奇人、昔日西南联大那些气质各异的师生,以及在战乱年代仍有趣地生活着的人们,书中更是收录了汪曾祺先生谈沈从文先生的多篇文字,从中可以窥见20世纪中国两位文学大师之间真挚动人的深情厚谊。

读书时好像这些人物就在你面前,是你的朋友。更多的感触是难以望其项背。现做几处摘录。

1.我很向往苏轼所说的:“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2.《绣襦记》《教歌》两个叫花子唱的“莲花落”有句“一年春尽又是一年春”,我很喜欢这句唱词。

3.祖父药店自撰的对联“万花仙掌露,全树上林春”

制药的过道上挂着一副对联“修合虽无人见 存心自有天知”

4.今年又是“岁交春”,大年初一立春。语云:“千年难得龙华会,万年难得岁交春”,难得的。据说岁交春大吉大利,这一年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5.凡事都是这样,要能适应、习惯、凑合。

6.《游泰山记》里的名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祖崃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我一直记得。尤其是“明烛天南”,我觉得写得真美,我第一次知道“烛”字可以当动词用。“居雾”的“居”字也下得极好。

7.我的地质系的同学,年龄和我不相上下,都已经过了70了,他们大概是离、退休了。但是我很知道,他们会是离而不休、退而不休的。他们大概都还在查资料、写论文,在培养博士生、硕士生,不会是听鸟养花、优游终老的。

中国的知识分 子是多好的知识分子呀!

8.教授的衣服也多残破了。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时期穿了个亲威送给他的灰色夹袍,式样早就过时,领子很高,袖子很窄。朱自清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深蓝氆氇的一口钟(大概就是彝族察尔瓦)披在身上,远看有点像一个侠客。 有一个姓从南院(女生宿舍)到新校舍去,天已经黑了,路上没有人,她听到后面有梯里突鲁的脚步声,以为是坏人追了上来,很紧张。回头一看,是化学教授曾昭伦。他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鞋(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趿着),因此发出此梯里突鲁的声音。

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精神,人天可感。

9.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棋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10.《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11.斤澜的哈哈笑是很有名的。这是他的保护色。斤澜每遇有人提到某人、某事,不想表态,就把提问者的原话重复次, 然后就殿以哈的笑声。“ XXX,哈哈哈....“这件事,哈哈哈....把想要从口中掏出他的真实看法的新闻记者之类的人弄得莫名其妙,斤澜这种使人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尾巴的笑声,使他摆脱了尷尬,而且得到一层安全的甲壳。在反右派运动中,他就是这样应付过来的。林斤澜不被打成右派,是无天理,因此我说他是“漏网右派”,他也欣然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