籀园小学科学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计划表

标签:
科学组教研活动教育 |
分类: 校本培训计划 |
籀园小学科学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计划表
周 次 |
(1)课堂教学研究(主题、形式、执教者、主评人);或(2)教学内容的文本解读和拓展(内容、形式、主讲人、组织者);或(3)名著导读、理论学习(内容、主讲人) |
负责人及活动地点 |
预备周 8.26—9.1 |
教研组长会议 |
|
第1周 9.2—9.8 |
1.讨论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确定教研工作行事历及教研主题、科技节相关事宜; 2.讨论开学起始课安排; 3.集体备课:分组通读本册教材、制定计划、讨论器材准备; |
|
第2周 9.9—9.15 |
1.布置本学期学生活动事项。 2.传达温州市教研员会议内容。 3.明确各项活动,落实到人,做好各项比赛准备。 4.市小学生网上优秀科学观察日志评比 |
|
第3周 9.16—9.22 |
1.课例研讨《土壤中有什么》 |
许婧 |
第4周 9.23—9.29 |
市第二届教学研究项目组第三次活动暨“浙派名师”研修班活动 市直属小学各学科协作教研活动(一) |
温州市籀园小学 |
第5周 9.30—10.6 |
放假 |
|
第6周 10.7—10.13 |
教学内容的文本解读和拓展 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主讲人:黄卫华 |
黄卫华 |
第7周 10.14—10.20 |
素养提升工程之科学教师专项教学技能培训 形式:参与式培训 主讲人:潘洁慧、程茜剡 |
潘洁慧 程茜剡 |
第8周 10.21—10.27 |
市直属小学各学科协作教研活动(二) |
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 |
第9周 10.28—11.3 |
1.课例研讨 2.全国小学科学年会(10.28-11.1)(重庆) |
薛海珍(科学教室1) |
第10周 11.4—11.10 |
1.名著导读 2.省谢哦学科学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活动(11.7-8) |
丁国锦(国际部) |
第11周 11.11—11.17 |
1.期中家庭实验展示:少诺巡回演讲 |
薛海珍(科学教室1) |
第12周 11.18—11.24 |
1.课例研讨 2.省小学科学分会学术年会(11月20-22)(宁波) |
薛海珍(科学教室1) |
第13周 11.25—12.1 |
1.课例研讨 |
|
第14周 12.2—12.8 |
1.素养提升工程之二评价研究 2.市小学生现场实验操作比赛 |
(待定)温州市实验小学 |
第15周 12.9—12.15 |
1.课例研讨 |
薛海珍(科学教室1) |
第16周 12.16—12.22 |
1.课例研讨 2.市第三届小学科学学科课改领航现场会 市直属小学各学科协作教研活动(四) |
温州市实验小学 |
第17周 12.23—12.29 |
1.讨论六年级毕业论文答辩相关事项 |
程茜剡 陈侃 |
第18周 12.30—1.5 |
1.学生作业展评(家庭实验室及记录本互查登记; 教案,课件、反思整理探讨,汇总“好课”资料。 |
薛海珍(科学教室1) |
2013年第一学期三上科学教学进度安排
(2)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3)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4)“水和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周次 |
时间 |
教学内容 |
课时 |
备注 |
1 |
预备周 8.26—9.1 |
|
|
|
2 |
第1周 9.2—9.8 |
实业教育 植物--我看到了什么 |
1.5 0.5 |
|
3 |
第2周 9.9—9.15 |
我看到了什么 校园的树木 |
1 1 |
|
4 |
第3周 9.16—9.22 |
校园的树木 |
2 |
|
5 |
第4周 9.23—9.29 |
大树和小草 水生植物 |
1 1 |
|
6 |
第5周 9.30—10.6 |
国庆放假 |
|
|
7 |
第6周 10.7—10.13 |
植物的叶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
1 1 |
|
8 |
第7周 10.14—10.20 |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动物—寻访小动物 |
1 1 |
|
9 |
第8周 10.21—10.27 |
蜗牛(一) 蜗牛(二) |
1 1 |
|
10 |
第9周 10.28—11.3 |
蚯蚓 蚂蚁 |
1
|
|
11 |
第10周 11.4—11.10 |
金鱼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
1 1 |
|
12 |
第11周 11.11—11.17 |
我们周围的材料--我们周围的材料 哪种材料硬 |
1 1 |
|
13 |
第12周 11.18—11.24 |
比较韧性 它们吸水吗 |
1 1 |
|
14 |
第13周 11.25—12.1 |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砖瓦和陶器、瓷器 |
1 1 |
|
15 |
第14周 12.2—12.8 |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水 |
1 1 |
|
16 |
第15周 12.9—12.15 |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谁流得更快一些 |
1 1 |
|
17 |
第16周 12.16—12.22 |
比较水的多少 我们周围的空气 |
1 1 |
|
18 |
第17周 12.23—12.29 |
空气占据空间吗 元旦 |
1 1 |
|
19 |
第18周 12.30—1.5 |
空气有重量吗 期末复习 |
1 1 |
|
20 |
第19周 1.6-1.12 |
期末考试,学期结束工作 |
|
|
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
四年级由10个平行班级组成,每班有44人共440人左右。
四年级的孩子从三年级刚刚升上来,对于家庭实验和科学课堂有了初步的认识和适应,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区分和分析提炼能力较差,有待教师的提点和指导。此阶段的孩子生性好动,而且开始出现一定的分化,低调的孩子开始趋于低调,高调的孩子开始趋于热闹。教学过程应该兼顾平均,争取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并且设置简单浅显的问题,鼓励孩子思维卷入。
二、
1.全册内容安排及结构体系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2.各单元主要内容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撑概念建立的过程性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教科书中有多处涉及了这类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探索尺的音高变化”“观察上肢的运动”“测量心跳和呼吸”“体验心脏的工作”,等等。在四年级引入控制变量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已经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天气”单元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教科书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如“描述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描述物体是怎样产生声音的”,等等。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比如“天气”单元中,需要学生对所记录一个月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的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柱形图等做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
四、
周次 |
时间 |
教学内容 |
课时 |
备注 |
1 |
预备周 8.26—9.1 |
1.1我们关心天气 |
1课时 |
|
2 |
第1周 9.2—9.8 |
教师节;中秋节(9月10日至12日放假) |
|
|
3 |
第2周 9.9—9.15 |
1.2天气日历 1.3温度与气温 |
2课时 |
|
4 |
第3周 9.16—9.22 |
1.4风向和风速 1.5降水量的测量 |
2课时 |
|
5 |
第4周 9.23—9.29 |
1.6云的观察 1.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
2课时 |
|
6 |
第5周 9.30—10.6 |
国庆放假 |
2课时 |
|
7 |
第6周 10.7—10.13 |
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
2课时 |
|
8 |
第7周 10.14—10.20 |
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
2课时 |
|
9 |
第8周 10.21—10.27 |
2.5溶解的快与慢 2.6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
2课时 |
|
10 |
第9周 10.28—11.3 |
2.7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3.1听听声音 |
2课时 |
|
11 |
第10周 11.4—11.10 |
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3声音的变化 |
2课时 |
|
12 |
第11周 11.11—11.17 |
3.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3.5声音的传播 |
2课时 |
|
13 |
第12周 11.18—11.24 |
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7保护我们的听力 |
2课时 |
|
14 |
第13周 11.25—12.1 |
3.1身体的结构 3.2骨骼关节肌肉 |
2课时 |
|
15 |
第14周 12.2—12.8 |
3.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3.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
2课时 |
|
16 |
第15周 12.9—12.15 |
3.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3.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
2课时 |
|
17 |
第16周 12.16—12.22 |
3.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
1课时 |
|
18 |
第17周 12.23—12.29 |
元旦 |
|
|
19 |
第18周 12.30—1.5 |
期末复习 |
|
|
20 |
第19周 1.6-1.12 |
期末考试,学期结束工作 |
|
|
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共有9个平行班,每班学生为 42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人数所占比例约占总授课人数的57%。
通过前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技能,比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但五年级学生普遍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从年龄特征上看,此段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有强烈地探究欲望,但其他学习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大多数学生处在一种喜欢科学课但又无法重视科学课的尴尬中。
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安排及结构体系
全册教材包括了“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共32课,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分属“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三个部分。这些课文已经不仅仅研究特征,教材的着眼点开始放在向事物的发展变化推进。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主要内容
(1)“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知道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地表。
(4)“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由于本册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2.引导学生体验长期观察研究活动
在本册学习中,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时间 |
教学内容 |
|
备注 |
1 |
预备周 8.26—9.1 |
开学 |
|
|
2 |
第1周 9.2—9.8 |
始业教育 种子发芽实验(一) |
|
|
3 |
第2周 9.9—9.15 |
种子发芽实验(二)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
|
|
4 |
第3周 9.16—9.22 |
蚯蚓的选择 食物链和食物网 做一个生态瓶 |
|
|
5 |
第4周 9.23—9.29 |
改变生态瓶 维护生态平衡 单元复习及评测 |
|
|
6 |
第5周 9.30—10.6 |
国庆放假 |
|
|
7 |
第6周 10.7—10.13 |
单元复习及评测 光和影
阳光下的影子 |
|
|
8 |
第7周 10.14—10.20 |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反射 光与热 |
|
|
9 |
第8周 10.21—10.27 |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
|
|
10 |
第9周 10.28—11.3 |
单元复习及评测 期中考查分析 |
|
|
11 |
第10周 11.4—11.10 |
期中考查分析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
|
|
12 |
第11周 11.11—11.17 |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土壤中有什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
|
|
13 |
第12周 11.18—11.24 |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
|
|
14 |
第13周 11.25—12.1 |
单元复习及评测 我们的小缆车 |
|
|
15 |
第14周 12.2—12.8 |
用橡皮筋作动力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测量力的大小 |
|
|
16 |
第15周 12.9—12.15 |
运动与摩擦力 滑动与滚动 运动与设计 |
|
|
17 |
第16周 12.16—12.22 |
设计制作小赛车 单元复习及评测 |
|
|
18 |
第17周 12.23—12.29 |
机动和调整(元旦) |
|
|
19 |
第18周 12.30—1.5 |
期末复习 |
3 |
|
六年级上册教学进度安排
一、
1、六年级每班学生人数减少,相应的小组数也减少。这个年级的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学生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科学课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3、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另外,学生在课堂操作实验过程中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 机械和工具
第二单元 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
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本单元主要介绍植物,动物和人类在多样性的一些区别,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大自然。
三、 教学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三、
教学进度
周次 |
时间 |
教学内容 |
课时 |
备注 |
1 |
预备周 8.26—9.1 |
始业教育 |
2 |
|
2 |
第1周 9.2—9.8 |
使用工具 杠杆的科学、 |
1 2 |
|
3 |
第2周 9.9—9.15 |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轮轴的秘密 定滑轮和动滑轮(一) |
1 1 1 |
|
4 |
第3周 9.16—9.22 |
定滑轮和动滑轮(二) 滑轮组 斜面的作用、 |
1 1 1 |
|
5 |
第4周 9.23—9.29 |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单元总结 抵抗弯曲 |
1 1 1 |
|
6 |
第5周 9.30—10.6 |
国庆放假一周 |
|
|
7 |
第6周 10.7—10.13 |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 找拱形 |
1 1 1 |
|
8 |
第7周 10.14—10.20 |
找拱形 做框架 |
1 2 |
|
9 |
第8周 10.21—10.27 |
建高塔 桥的形状和结构 |
2 1 |
|
10 |
第9周 10.28—11.3 |
用纸造一座桥 单元总结 电和磁 |
1 1 1 |
|
11 |
第10周 11.4—11.10 |
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力(一) 电磁铁的磁力(二) |
1 1 1 |
|
12 |
第11周 11.11—11.17 |
电磁铁的磁力(二) 神奇的小电动机 |
1 2 |
|
13 |
第12周 11.18—11.24 |
电能和能量 电能从哪里来 |
2 1 |
|
14 |
第13周 11.25—12.1 |
能量与太阳 单元总结 校园生物大搜索 |
1 1 1 |
|
15 |
第14周 12.2—12.8 |
校园生物大搜索 校园生物分布图 多种多样的植物 |
1 1 1 |
|
16 |
第15周 12.9—12.15 |
种类繁多的动物 相貌各异的我们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
1 1 1 |
|
17 |
第16周 12.16—12.22 |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谁选择了它们 |
2 1 |
|
18 |
第17周 12.23—12.29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单元总结 元旦 |
1 1 |
|
19 |
第18周 12.30—1.5 |
作业分析 学期总结 |
1 2 |
|
http://s9/mw690/d3b73d69gx6CHBzUiPm48&690
http://s16/mw690/d3b73d69gx6CHBJXciHc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