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茶器艺术职业经理人一一蓝天
茶器艺术职业经理人一
一蓝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6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铜器锤起铜壶著名堂口:玉川堂

(2017-08-10 16:59:02)
标签:

日本铁壶

日本银壶

铜壶

玉川堂

分类: 茶道用具

日本铜器锤起铜壶著名堂口:玉川堂

http://imglf2.nosdn.127.net/img/ZlFtVkpVWDdRbmNNQ2wvQVQyV01ZNUNGQzdNMnVVSTByVmF5dkYwVWZpSjBzaVNxMkNxeER3PT0.jpg?=imageView&thumbnail=164x164&quality=96&stripmeta=0&type=jpg

玉川堂是世界上知名的锤起铜器老字号,由其创始人玉川觉兵卫在江户时代后期(1816年)创立,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一、 纯手工制作

玉川堂却是一直沿袭着近200年来的历史,使用着甚至是创业时所用过的制作工具,坚持“锤起”制作。“锤起”是将平面的铜板改造成为立体的铜器的过程,需要工匠们极其高端的工艺技术,是追求精益求精的极致精品。

 二、 原材料

玉川堂制品以金属铜和银为原材料,这两种金属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虽然都很难溶,但是却会有微量的离子运动出去,能够净化注入器皿中的水;使用铜/银制的茶器、酒器来泡茶饮酒,铜/银将会释放出铜/银离子,使茶水变得温和、甘甜,酒水变得香浓、醇厚。

 三、着色工艺

玉川堂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独特颜色镶嵌法和经长年独自研发出的着色技术:在铜/银器的表面烙上锡,再将烙印上锡的器皿浸入硫化钾等液体中,这样器皿表面就能浮现出多种多样的色彩,会呈现出很精美艳丽的花纹。

在过去手工艺人称为工匠,而在手工艺大受追捧的时代,每一位工匠都是创造师,在玉川堂,手工艺人们每一件器具的制作,每一锤每一下都是一场与铜器的对话,每一件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是心力和汗水的孕育。它的“生命”诞生于此,而“生命”的延续,在于每一位呵护它们的你。你手中流动的色彩,或明丽或高雅,或质朴或绚烂,每一件都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可以长期使用,你可以煮茶、喝酒,可以做饭、插花,也可以静静观赏把玩,是生活的艺术品,艺术的生活品。

历代堂主简介LIDAITANGZHUJIANJIE


初代 玉川 覚兵衛(1799——1871)

继承仙台的流浪工匠藤七的锤起铜器制法,开始制造日用铜器。以燕锤起铜器的创业之功劳受到称赞,1901年(明治34年)受到当时的农商大臣的追奖。

二代目 玉川 覚次郎(1829——1891)

逐渐加入工艺品的要素,1873年(明治6年),在日本首次参加的维也纳世博会中出展,使燕锤起铜器驰名世界。

之后于二战前在国内外的展览会中出展约30多回。

三代目 玉川 覚平(1853——1922)

于1893年(明治26年),世界哥伦比亚博览会,1910年(明治43年),日影博览会中获奖。1894年(明治27年)在明治天皇的大婚25周年上献上花瓶一支。从此在皇室的各项红事中玉川堂制品的呈送成为例习。

四代目 玉川 覚平(1881——1947)

师从明治时代金属雕刻界的至宝,海野胜眠后,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开发汤沸的口打出技法和上色技术,致力于成品的近代化,多样化,使成品在美观上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五代目 玉川 覚平(1901——1992)

战后快速地着手复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造受毁灭状态的锤起铜器行业。在1958年(昭和33年),被新泻县指定为“新泻县指定无形文化财产”,在1980年(昭和55年)被文化厅选为“应记录制作技术等措施的无形文化财产”。

六代目 玉川 政男(1938——)

培养了许多手艺人,于1981年(昭和56年),设立“燕分水铜器协同组合”,受当时的通商产业大臣指定成为“传统的工艺品”。2002年(平成14年)、木纹金(木目金)技术全球首创者,亲弟的玉川宣夫获得紫绶褒章,2010年(平成22年),被认定成为日本国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人间国宝)。

七代目 玉川 基行(1970——)

继承祖父辈两百年的传承,致力于作为地方产业的国内唯一的锤起铜器産地的发展。2008年,玉川堂的店铺,储藏室,锻炼场,码头的梯磴都被记录成为了日本国有形文化财(建造物)

上海铁壶之家

茶道顾问:

周豪

18217113490(可直接添加威信)

专业经营日本匠人制作铁壶、银壶,茶道、香道、花道器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3261号振华企业广场B座102室。

原文:玉川堂  来自:铁壶之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