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的庙宇(之三十一)——高州大潮镇、茂南区公馆镇等

分类: 文化记录 |
茂名的庙宇(之三十一)——高州大潮镇、茂南区公馆镇等
新冠疫情令我这一年来出远门次数不多,汇集零零散散的一些记录拼凑成篇。现场多用相机记录,甚少用心全面思考。只有回来查阅资料后,方能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知识,也还不能排除我的认知存在的局限性,任由观者自己去评判吧。
2020年9月20日
高州市长坡镇S280省道旁的乌石头村委会新坡村,在设教与乌石头之间,为良德水库移民村落。这些建筑是1958年前后高州水库移民搬迁来此的农垦场队住宅,从所剩余的建筑来看,它们应是十几栋平行排列整齐的平房组成,横排两侧也是平房,形成四周围蔽的堡垒式建筑群,颇具特色。现在村民基本上在马路对面建起新居,也有拆除旧屋新建。
新坡村是革命老区,原址在黄塘乡(今平山镇水库淹没区)。这是平房的正面。
虽然觉得保存这些建筑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但是它的衰落似乎无可避免,所以图片记录下来也很有意义。我与村里的一位周姓老人聊天,了解村落的历史。老人说革命烈士周宗岳是本村人,我们也聊到了黄塘乡名人辈出的周氏家族。有关平山镇革命老区的资料,可参见《南粤春秋——高州市革命老区风云录》,书里记录周宗岳的家乡名称却有大坡村、坡头村两个,不知哪个正确,新坡似为新起的村名。
平房的侧面。
2020年9月11日农历七月廿四日,东岸镇大潮村委会西岸村“韦健公祠”入伙。韦健公祠位于大潮墟西边约200米。
西岸村宗亲撰写的“高州黄塘韦氏先祖史记”、“韦健公祠”碑记。
据碑记记载,高州黄塘韦氏二世之二房韦健公于明朝中叶带子离开黄塘,镇守甘竹羊岭寨、礼垌寨,到九世韦远朝带子移居大潮西岸村、信宜成垌村居住。
《大潮黄塘韦氏族谱》记载:宗支原在广西珠玑巷来,在黄塘双花居住,再复迁过甘竹羊岭居住。始祖讳韦昊公,元配黄孺人,考妣仝葬官寨山顶。生四子,长韦岳,次韦健,三韦容,四韦亨。二世祖讳韦健公,元配陆孺人,生二子,长韦汉,次韦琛。
甘竹寨是明朝的狼寨之一。
据据明朝万历《高州府志》卷二记载,明朝茂名县狼寨为:大屯寨、李观寨、石壁寨、黎垌寨、大桑寨、甘竹寨、牛皮寨、周垌寨、清湖寨、鹤垌寨、军堡寨、双花寨、近周寨、寨背寨、莲塘寨、潘龙寨、平眠寨。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茂名狼二十七寨,招主三名,领兵八百三十九名。石壁寨,兵三十二名;东岸寨,兵二十名;李观二寨,兵八十二名;白鹤寨,兵二十名;平圃寨,兵二十名;大双寨,兵五十一名;甘竹寨,兵三十一名;黎垌寨,兵二十名;马子寨,兵三十一名;井埇(chōng)寨,兵二十名;牛皮寨,兵三十一名;大朝寨,兵五名;以上招主一名。潘龙寨,兵三十二名;平眠寨,兵十一名;高岭寨,兵二十一名;黄岭寨,兵十名;金坑寨,兵十四名;以上招主一名。双花二寨,兵一百零三名;黄塘寨,兵五十一名;周垌寨,兵五十一名;清湖寨,兵五十名;以上招主一名。大乪(náng方言,中国广东一带对弯曲的河流之称)寨,兵二十一名;冼坑寨,兵十名;大屯寨,兵四十一名;竹□(氵+朗)寨,俱兵十名;水坑寨,兵五十一名。
按照石壁寨、东岸寨、平圃寨、大双寨、甘竹寨、黎垌寨、大朝等狼寨为同一个招主管领的记载判断,大潮墟名的来源应该就是大朝,它们都位于今日东岸镇。大潮墟是山间一片狭窄的盘地,在地理上扼山间关隘要冲,利于驻兵防守。旧时这里属均墟乡,乡政府所在地为均(军)墟,1958年建设水库均墟被淹没,便迁到海拔更高、但稍为偏僻的大潮墟。2003年大潮镇合并到东岸镇之后,大潮墟已变得没落。关于大潮村的狼寨历史,尚未找到调查资料。
在西岸社文化广场旁的宣传栏上贴有一张2020年六雁村扩建公路的捐款名单,六雁、新丰等村落的姓氏主要有廖、陀、钟、韦、冯、周、赖、胡、伍等姓氏,本地的廖、陀、钟、冯、周、赖、胡等姓氏多具有畲瑶色彩。六雁坐落在西岸村西边的山窝里。
大潮河在大潮墟流过,而西岸村就坐落在河之西北岸,应该由此得名。
中堂及拜亭。
大潮社,X616县道的旁边,与大潮村的另一座庙宇文武庙隔路相望,大潮社、文武庙都在大潮墟的西边,大潮河旁边。据大潮社的碑记记录,本社姓氏有:潮一队冯,潮二队廖、黄、李,潮三队梁、刘、冯,潮四队冯、丁、苏,秧地坡黄、冯。另一间文武庙具有浓厚的畲瑶色彩,具体见我的《茂名的庙宇(之二十五)——高州平山、东岸、马贵》。
正殿主神,未知何名。
墙上贴的红纸符咒神明从右到左依次为:“麒麟在此”“招财童子贵人到位”“蔡宗兴先生在此”“紫微龙德贵人到位”“张天师贵人到位”“进殿大吉”“李天师贵人到位”“北极祛邪玄天上帝贵人到位”“杨曾廖赖贵人到位”“进宝仙官贵人到位”“凤凰在此”。
蔡宗兴不知是哪路神仙,猜测是民间道教人物。杨曾廖赖即是形派风水大师杨筠松(唐朝窦州人,今信宜、高州、罗定一带)、曾文遄、廖禹、赖文俊(赖布衣),民间道教也祀奉之为神明。
紫薇是根据一个人的出生的年月日时来排出地盘十二宫的位置以构成命盘,参看各个宫位的星系之间的关系来预测一个人一生总体运程和吉凶祸福的一种术数。龙德星主贵人,逢凶化吉,努力有成,德望崇高。象征贵人多助,由祸转福,不忌诸凶,能避煞。
张天师指张道陵。以道教神仙体系来说,主要有张道陵、葛玄葛、萨守坚、许逊四大天师。这里的天师,是一种神职,是因为除魔卫道,行善积德,受人间香火供奉,天庭册封的一个神位。按道教历史传统来讲,祖天师后代亦承袭天师之位,也是天师,这是为历代皇帝所承认的天师。这些天师拥有政治地位,包括北魏时期的道教改革者寇谦之,受到了统治者的册封,被称为寇天师。在古代,一些德高望重,道行很深的高道亦被称为天师,比如叶法善,杜光庭、钟馗等。
浙西南道教门派灵宝仙坛里李天师是李道通。浙西南道教门派灵宝仙坛,为道教天师叶法善所传,主要供奉道教张天师(张道陵),叶天师(叶法善),李天师三天师(李道通),相传三天师为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原始天尊三徒弟。源于闽越的原始宗教闾山派、西南瑶族、土家族的道教中也有李天师。
进宝仙官是萧升。在上海城隍庙有财神殿,供奉财神、招财仙官、进宝仙官、利市仙官、纳珍仙官。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传为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统帅招财仙官陈九公、进宝仙官萧升、利市仙官姚少司和纳珍仙官曹宝,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
玄天上帝,全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也称北极玄天上帝。常被简称为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大帝、北极大帝、北极佑圣真君、开天大帝、真武神、元武神等称;俗称上帝公、上帝爷或帝爷公。其象征北极星与四象中的玄武,为统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属水,能统领所有水族与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属于黑色,又称黑帝。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镇邦护国之神、战神,明朝公家建了许多玄天上帝庙,并由官方祭祀。北帝据说拥有消灾解困,治水御火,护持武运及延年益寿的神力,故颇受拥戴。
左殿土主公婆。
茂南区公馆镇油甘窝村委会古城山村古城大庙。
附:几年前开始重修古城大庙时的简介。简介说古城大庙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约1840年),由于沧桑多变,曾三易其址。本次重建是由于政府要建设环湖路,乃第四次易址重建。古城大庙供奉关圣帝、周仓、关平、罗大人、罗大王等神像。简介还记录了咸丰年间的一段事实,本地发生瘟疫,那里缺医少药,村民聚集日夜忻诵明圣经,祈求关圣帝君,不日瘟疫果然消失。
茂南区公馆镇油甘窝村委会古城山村古城大庙。
公告中有“付中皇菩萨、田头土主、灵山境主生铁香炉一对”,但庙中似乎没有这些神明,可能是村中各水口的土地神。
正殿主神,推测从左到右依次祀奉周仓、关平、关圣帝、罗大人、罗大王(后三个神明皆有大小两相)。
左殿茄蓝境主(土地神)。
右殿。此神明骑牛,猜测是太上老君,不过太上老君手中宝物是金刚镯,此神明手中是笏板,且太上老君与联语契合度不高。联语中右联的“北斗”是星曜,“天府”是紫微十四主星之一,大概是紫微斗数术数体系的术语。
紫微斗数是中国古代术数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种,是根据一个人的出生的年月日时来排出地盘十二宫的位置以构成命盘,参看各个宫位的星系之间的关系来预测一个人一生总体运程和吉凶祸福的一种术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里,把天上的星辰与人间的人事相对应。人间最尊贵的就是帝王,而天上的帝王就是紫微星,也就是北极星,它在紫微垣统领天上的星辰。“紫微”就是“紫微斗数”全部星曜的首领和代表。按照紫微斗数中星曜的划分方法,全部星曜分为北斗、南斗和中天三个系统,“紫微斗数”中的“斗”就是南北二斗的意思。至于“紫微斗数”中的“数”指的是吉凶祸福的气数。因此,所谓“紫微斗数”就是将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按照特定的方法换算为以紫微星为首的南北二斗星辰排布来推算人一生吉凶祸福、命运气数的一种术数。紫微斗数也简称为紫微斗或斗数,被命理界称为三大神数之首。
在“紫微斗数”中,天府为南斗主星,属阳土。由于天府为主星,所以亦喜得“百官朝拱”。唯紫微的“百宫朝拱”,以天府天相为最有力,天地府本身会天相,则不得谓天相为朝拱;紫微天相同会,亦不能称为朝拱。紫微与天府两相比较,虽然同为主星,可是斗数以北斗为主,所以天府亦只是紫微的臣佐而已。当“紫微天府”于寅申两宮同度之吋,得天魁、天钺;文昌、文曲;左辅、右弼会照,称为“君臣庆会”,古人称道:“君臣庆会,才擅经邦”,在此格局之中,作为君主的仍是紫微而不是天府。天府所执掌的是财权,本身并不是财星,占人譬喻之为财库;即如今日之中 央银行行长。因此他只有运用财帛、储藏财帛的能力,而缺乏生财的能力。所以同样是主星,他跟紫微比较,便少了制衡全局的才能,权偏于财权的领导。亦正由于此,天府的決断力、领导力便也逊于紫微。但同时亦没有紫微那样,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以上两段资料引自“紫微占星专业网”)
古城大庙碑记。
茂南区羊角镇南香塘村周氏香火堂。汝南郡为周氏堂号。
茂南区羊角镇南香塘村周氏香火堂内部神台。香火堂同“香火祠”,指供奉神佛或祖先时燃点的香和灯火的房子。我觉得它是介于庙宇与祠堂之间一种简易的祀奉祖先或神明的房子,所以我们看到这个香火堂正中贴着“神”字,即祀奉祖先神。
族谱中南香村周、和石村周来历有所不同。
双山、和石村周氏族谱记载,太始祖濂溪,生于宋真宗丁巳年,始祖业荣,于明景泰元年与仪兄同入高郡,落业于电白林头谭黄村,后迁茂名开基。业荣始祖是濂溪祖十七世孙,由闽入粤居东莞顺德,后迁电白谭黄为该族开基之鼻祖,后才迁双山、和石。
南香周氏族谱记载,始祖平波公自南海峰江商游至电白今羊角墟地,见其地梅菉、沙琅来往路经于此,电城、高凉来往由射鳌头过渡路亦经于此,诚为通衢大道,近水近山堪营生意所也,适值路交十字之中有羊角扭大树一株,乃依之结茅店贸易生意。数年间,发财日盛,后有严、梁、吕、郑四家亦来此造店贸易,兴旺发达逐渐形成羊角墟。后被三桥陈族欺凌,遂迁南香村定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