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的庙宇(之三十二)——信宜天马山

茂名的庙宇(之三十二)——信宜天马山
2005年4月24日我去过一次信宜天马山,在风景旅游区大门口刚进去不远见到有一座武帝庙,庙外有一间小屋,上面贴着当地捐款建庙人的名字,我很有兴趣地读了一下,有仇、盘、韦、农、冼等姓氏。我当时认为盘氏就是旧时瑶族人的姓氏,至于韦、农氏是明朝从广西调遣来的狼兵的后裔。明朝在高坡有狼寨积奇、万洞、六琶等。
2019年10月4日,我再度来到天马山旅游,从高坡镇进入到西镇、文垌,这两个熟悉的地名一下子涌进我的脑海。在我的研究资料中,明朝中叶到达信宜的狼兵农、韦、李、陈、邓等姓氏的后代,正是居住在文垌、西镇等地。过西镇、文垌等村落,然后爬过一个高高山坳,到达位于旺将村委会的天马山景区。旺将村四周环山,地势宽阔,梯田里稻谷金黄,极像我7月份去过的高州大坡镇清湖村。清湖村旧时是一座狼寨,不过这里虽然有仇、盘、韦、农、冼等姓氏的记录,但旧志中并没有旺将村是狼寨、瑶寨的记载,抑或旧时名字不同,我一时并没有深究。
天马山景区里有一条去广西容县黎村、北流扶新的古道,山上还有瑶寨的遗址,路途遥远没有时间去看一看。回程,去景区门口旁的新建武帝庙拍照记录,研读碑文,虽然没有什么与狼、瑶相关的记录,但对于我来说,姓氏也是一种解读历史、民族、文化的有趣信息。
2019年11月15日,茂名桐庐
天马山景区内的“饮马长川”碑,碑文里说饮马川这条小溪边是边的小路是广西通往天马山的唯一通道。
北界旺将天马山河口金板坪武帝庙。
中殿奉祀关公、关平、周仓。
右殿奉祀观音。
左殿奉祀冼太夫人。
按照神像后面的对联,这应该是关公的千里马。
10月金秋,旺将村的梯田里的稻谷金黄一片。
据武帝庙石碑记载,庙始建于清道光丁酉1897年(碑文有误,应为1837年),2004年开始重建,2005年重光。武帝庙理事会成员姓氏主要有潘、仇、陈、彭、宁、叶、梁、许等姓氏,重修武帝庙捐款人员名单中,本村的有仇、陈、潘、彭、宁、叶、梁、周、许、李、黄、林、韦、农等姓氏,其中仇、陈、潘、彭、宁、叶人数最多,而韦姓人数很少,几乎未见到农姓和盘姓。
据《信宜人口与计划生育志》记载,2004年信宜仇姓人口447人,来源没有记载,看来大概,几乎全部都分布在这个旺将村了。我掌握的资料,岭南广西灵山、博白、南宁、桂林,广东深圳、东莞、顺德、封开、高明等地有仇姓分布。
我们回到文垌、西镇,我收集到一些姓氏宗族的文献资料记载这里曾是明代狼兵聚居戍守的地方。据《信宜人口与计划生育志》记载:
农姓:郡号雁门。《风俗通》谓神农后,最早迁入信宜的是农仲钦,原居于广西南宁桂德州,据传是侬志高的后代。侬志高失败后,子孙害怕被宋皇朝官兵杀戮,改姓农。明初(约1400年),农仲钦当上小军官,奉令来信宜攻打瑶族。遂与同来的韦、李、陈、邓(邓与农仲钦有中表亲)等共5人入籍信宜。选择今高坡镇文垌村为乐业地。官府给予垦照,写明“上至望天堂,下至文垌口,四水归源”,为他们的垦殖地区。至1988年,农姓传至25世。有3支住在文垌,一支迁住广西容县。
据信宜《一经韦氏宗谱》记载:
溯吾道远公是会国公之孙,乃法亮公之第十二子也,于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年)奉旨进驻北流县扶新墟等地,征剿恶贼,功勋显著,赏赐粮田,在原地守隘护民,遂落业于北流河垭(音bǎng)高地岗又名剑地,公殁葬于剑地。祖妣梁氏后葬鹅母塘,又名山猪卵。即在朝升祖坟后土之上,坐辛丑兼艮坤。远公妣梁氏生一子意正,配陈氏生五子,长子儒斗,朝圣承继,迁居九连山开基。次子儒壁,生有二子,其裔孙前居琶垌杨梅至出500米处屋向庙岗,后迁利垌冲。儒高配吴氏生一子,迁居垭垌。四子儒顺、五子儒坚两昆传至曾玄无后已矣。而儒高之子朝升后迁信宜县六问堡石律寨,今之高坡西镇旺礼田,文垌六周、大田屋、六行坡高及坪等处。……
附:广西归德州告示
为给照事,因北流县扶来里屡遭土匪暴乱,四出抢劫,横行霸道,民众逃亡,田地抛荒,亟应平定贼乱,上报
三院批示:
(饬由归德,武靖二州调派韦道远、韦黄珍、黄钦、黄深、朱凤五人带兵前赴北流县所属辖地征剿贼寨。戡乱有功,即将首恶贼户粮田全部没收,赏赐给韦道远等人为饷。在原地守隘护民,毋得妄为有黩)。为此
韦道远执照
明英宗天顺七年二月初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