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十六)——镇盛

分类: 文化记录 |
茂名市区的庙宇(之十六)——镇盛
开着摩托车奔走在偏僻的乡村,我的心里有时会浮现着一个场景:路边突然跳出一个蒙面大汉,手持着大刀,口中叫嚷到,“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想要从此过,留下买路钱”。
这世间并不见得十分太平,我时常是一个孤独行者,预备着生命可能会受到威胁。我总认为,人的生命最重要,于是,当我走进那些僻乡野村的庙宇时,我也会面对神明行礼膜拜,敬奉香火钱,然后在心中默默祷告,保佑出行平安。这也是漫长历史长河里神明诞生的一个原由,几千年来,人们把自己不能掌握的命运,寄托到众神的力量中去。
之后,我继续独自上路!为什么我不断在路上,因为我是一个思想者!
2015年12月15日于桐庐
http://s8/mw690/003Sgah9zy79dYY0z4387&690
茂南区镇盛镇荷榭村保障祠。所谓“祠”并不是宗族祠堂,而是一座庙宇。
http://s13/mw690/003Sgah9zy79dYY4wjy1c&690
庙宇对面的“那彭剧场”。这里属于那彭社,根据我去过那么多庙宇的经验,所谓××
那彭社居民主要有黄、柯、陈等姓氏,黄姓占绝大多数。
茂名市茂南荷榭村位于镇盛镇北部,环市西路跨境而过。该村辖16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720户,人口3180人;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茂名市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
据村中《黄氏族谱》记载,黄氏始祖黄峭,原居福建邵武府邵武县,后世子孙黄季春由福建兴化府莆田到高州任通判,十七世祖黄玉书再迁来此地,已有700多年历史。取意荷塘、荷花上的亭台楼阁,取名荷榭。(茂南乡情系列丛书《镇盛》)
http://s2/mw690/003Sgah9zy79dYYdqENe1&690
http://s11/mw690/003Sgah9zy79dYYjnSO0a&690
http://s6/mw690/003Sgah9zy79dYYryOpe5&690
http://s10/mw690/003Sgah9zy79dYYxksV49&690
左、右殿皆奉祀万寿尊王,为土地神
http://s2/mw690/003Sgah9zy79dYYBCMh21&690
中殿右柱楹联。
中殿左柱楹联。
http://s7/mw690/003Sgah9zy79dYYLNcy56&690
保障祠坐落在一座石岭上,为红色的沉积岩,类丹霞地貌。在这一带这种红色沉积岩分布十分广泛,袂花镇的铜鼓岭最具有代表性。荷榭村也是坐落在这些山岭四周。
庙宇门口树立着两支旗杆。印象中这是我见到过的那么多茂名庙宇中,第一次树立旗杆的。上网寻找关于庙宇旗杆的资料,由于没有询问到保障祠的资料,所以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在封建社会,客家地区有人考取了秀才、举人、进士,不管出在那家都被视为全村、本宗族人的荣耀。中了科举的人可在庙前或屋前或陵墓前竖一对(不是一支)旗杆,也有用花岗岩或大理石石条构筑成像“叠”字形的牌坊。旗杆有石制和木制两种。石旗杆(也称石楣杆或石桅樯)一般长5至6米。木旗杆比石旗杆要长一些,它镶钳在两块石柱中间。这种旗杆在旧时的客家城乡到处都可看到,它是官位,科举的象征,被称为客家人的“华表”又叫“石笔”。
我国古代最初用在私人府邸和衙门、军营门前。不同品级,旗杆和旗子的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后移至佛寺,品级的功能已丧失,主要用来挂旗,寺院每逢初一、十五或举办法会,都要在寺庙大门前的旗杆上扯旗。旗杆一般为木制,上部较细,下部较粗,大部分是用黄花松材,下面用夹杆石固定。也有的寺庙用铁旗杆,如陕西宝鸡金台观,陕西汾城天平寺。有的还用石旗杆,如朝阳市内汉藏(zàng)合一喇嘛庙佑顺寺前就是做工精致的石旗杆。昆明庆竹寺前乃是不惜工本的铜旗杆。
而一些寺庙的大雄宝殿前大院正中摆放着一尊大宝鼎,通常刻有该寺寺名,其北则摆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炉或焟烛台,殿前左右各有旗杆一对,旗杆顶部各有一个幡斗,逢佛教重大节日,将升起“六色佛旗”,它是佛教九大标志之一(其余八大标志是塔、法轮、莲花座或须弥座、光相、佛陀胸前的卐字(卐音wàn)、念珠、菩提树、袈裟或佛脚印),有的佛寺大雄宝殿前还设一对雕龙柱或一对玲珑塔。
http://s14/mw690/003Sgah9zy79dYYXpEx5d&690
旗杆座,这块石头类似一块石锁,应该为旧物,不知为何物,有何作用?后来看到《走进黄埔村》一书中祠堂前旗杆有两块旗杆夹石,与此类似,因此判断这块也是旗杆夹石,只是只剩下一块。石孔是用来穿绳子固定旗杆用的。
http://s14/mw690/003Sgah9zy79dYZ1dyRad&690
http://s15/mw690/003Sgah9zy79dYZ5RdI0e&690
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那梭村位于镇盛镇西北部,中心座落在公镇路中段。辖19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780户,人口3680人;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0亩。(茂名市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
据说,那梭村由罗梭垌、文林更改而来,村民迁来时,这里叫罗梭垌村,1958年又改称文林大队。后因茂南区金塘镇已有文林大队,改称那梭村。有黄、肖、柯、陈、叶姓氏。(茂南乡情系列丛书《镇盛》)
这里与茂名碧桂园毗邻,本社居民主要有陈、叶、柯姓氏。
镇盛以吴姓人口最多,其次是李、黄。其余分别有陈、梁、戴、何、古、肖、张、柯、许、杨、刘、倪、蔡、郑、丁、徐、余、林、潘、凌、王、邓、罗、谢、叶、薛、郭、周、江、冼、阙、汤、谭等姓氏。(茂南乡情系列丛书《镇盛》)而黄姓主要的分布地荷榭(那彭社)、那梭(原罗梭垌,那庆社)、博郡等地名,都是古越语地名,而据《茂名文史》第二辑记载,1979年12月在兴建镇盛圩圩边大桥时,在桥东50米处一个叫黄岭的地方,发现了一面铜鼓,这说明古代这片地方是俚人的聚居地。
http://s16/mw690/003Sgah9zy79dYZcv4X5f&690
庙宇中座中殿奉祀财神爷、关圣帝。
http://s2/mw690/003Sgah9zy79dYZiBrjb1&690
庙宇后座左殿奉祀冼太夫人(左二)、合和神(左三、左四,即冯宝、冼太夫妇)
http://s1/mw690/003Sgah9zy79dYZA5ck00&690
从左到右依次为把薄、太奶夫人、新安境主、侯王罗大人、抄书、太奶夫人、新安境主、观音
http://s12/mw690/003Sgah9zy79dYZIvSX7b&690
从右侧看。侯王两侧都是太奶夫人、新安境主。太奶夫人、新安境主都是土地神。
http://s14/mw690/003Sgah9zy79dYZL1MN6d&690
碑记记载此庙2004年重建,侯王罗大人、太奶夫人、新安境主为本社尊崇之灵神。
罗冼庙,相传明代已建有此庙,2004年重建后该庙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http://s2/mw690/003Sgah9zy79dYZPeX701&690
庙门牌匾显示,这里是比较正规的宗教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