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的庙宇(之五)——高山镇、高州城

分类: 文化记录 |
茂名的庙宇(之五)——高山镇、高州城
我挂着相机走进高山雷府庙的时候,这里的庙管问我:“你们那里是不是也准备立这神像啊!”
他这样子的问题,是否也提出了本地庙宇神明来源的一种方式,就是从其它庙宇引进过来。我笑着回答他说:“我只是一个神像研究的爱好者。”于是我向他详细了解雷府庙雷祖、三司、土地等神明的来源,以及他的村落姓氏来源和历史。确实,高山雷府庙的神明并非由他们的祖籍地所带来的,而是不知什么时候从别的地方引进过来的。当然,他或许忽略了道公传播的影响因素,或许,这一切已经失载于他们的口头传承当中。有的是他认为高山雷府庙的雷祖与湛江的雷神是相同的,就是雷震子,而湛江雷祖陈文玉的故事他也相当熟悉;三司是相当于今日的公检法,因为“司”是“司法”的意思。他说,这些神明都是封神榜里的神仙。
庙宇的神明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或许已经面目全非,过程当中加入了各自的说法,有了新的演绎与内涵。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些神明获取更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雷府庙不远处的章福村清河庙的神明也有着同样丰富的内容,虽然庙里没有任何碑记,我也没有见到庙管。庙宇正殿奉祀的两尊神明,我从正殿的对联草率推测是关公,不过经过同仁的纠正和我去现场的再了解,知晓其中一尊臂缠龙头(龙角?)的是关圣帝,另一尊手持“五雷号令”的是(郑六)侯王,而它们手持的这些道教器物是作为辟邪厌胜物使用的。而从庙门前壁上张贴的公告可以知道这里的村民是张姓,“清河”正是张姓的一个堂号或郡望,似乎庙宇又有着祠堂一样的性质与功能。
所以,我们无法忽视庙宇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这正是我对庙宇文化感到有趣的地方。
2014年10月26日于桐庐,2014年11月7日修改
http://s12/mw690/003Sgah9zy796tL71z59b&690
高山镇章福村的小东江边的绿道,由本村建造,长约2公里。从市九中右侧进入。走到绿道的中间可以见到一座小小的土地庙长山庙。
http://s2/mw690/003Sgah9zy796tL9T1v41&690
高山镇的高山雷府庙,位于市九中东边,从茂南区人民医院左侧的道路进去。听庙管介绍,他姓李,先祖是化州旺岭的李氏,然后迁徙到镇盛镇的莲塘村,七世祖再来到这里,到他已经是二十六世,大概有在此居住了五百多年了。我看到庙宇的碑记本社居民主要还有刘姓。
http://s4/mw690/003Sgah9zy796tLbZU783&690
正殿奉祀雷祖。本地又多称之为雷神、雷公。
雷祖,与湛江雷祖庙中雷祖不同,而与其偏殿奉祀的雷首形像类似。
古代雷神形象不定,体形或龙、或人、或兽;脸彤或人头、猴头、猪头、鬼头。明清时代,雷神的形象趋于统一,其标准形象概为《集说诠真》中所述:“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连鼓五个,左右盘蹑一鼓,称曰雷公江天君。”可见雷神此时最明显的特征是猴脸、尖嘴,所以民间有了“雷公脸”、“雷公嘴”的说法。
高山雷府庙的雷祖是虬眉火红,蓝面鸟嘴,右手擎斧,左手执楔,而不是“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但没见雷震子的背翅。在清姚福钧的《铸鼎余闻》卷一说雷神是“大首鬼形,白拥项,朱犊鼻,黄带,右手持斧,左手恃凿,运连鼓于火中”。
雷公与雨离不开,大概其之一功能为祈雨。
http://s12/mw690/003Sgah9zy796tLecuT8b&690
右殿奉祀三司。三司为今日的公检法的说法是出于字面,不过庙管也称三司是福、禄、寿三个神。
http://s3/mw690/003Sgah9zy796tLgiNc02&690
左殿奉祀土地神,庙管说有珊瑚、樟木、龙泉等土主,以前分处在各个水口,后来才把它们集中在雷府庙里。他说还有一些土主没有搬进庙里。我现在也明白为何一些庙里有那么多土地神。
那尊红脸的大神,应该不是土地,大概也是别的地方搬过来的。我开始猜测其为康王,同仁根据其手持“五雷号令”判断其为郑六侯王,后来我再去了解,确实如此。我才明白一个神像的形象是各具特点的,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应重视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http://s12/mw690/003Sgah9zy796tLiG8z7b&690
高山镇章福村的清河庙。离绿道不远。庙宇前壁上张贴有张姓组织去电白七迳扫墓的公示,表明张姓可能由七迳迁来。
http://s16/mw690/003Sgah9zy796tLmD4X6f&690
正殿奉祀关圣帝、(郑六)侯王,左边为周仓、关平,右边为把薄、抄书。左边那尊侯王右手持着“五雷号令”,右边那尊关圣帝右手手臂缠着龙头(是不是龙角呢?)。查找资料知道,五雷号令令牌为道教法器,五雷即东、西、南、北、中五方雷王。令牌的形状一般为长条形,上圆下方,上圆代表天,下方代表地,天圆地方体现了道教“道法自然”的根本。
在宗教仪式进行时用来配合仪式动作的诸般器物,主要是前场的神职人员如道士、法师等所使用,通常用来召唤官将护法,如五雷令、七星剑、奉旨等,或是以之洁净、辟邪,如水盂、法器、法索、龙角等,还有就是以之节制仪式之进行或诵念经咒者,如帝钟、铜钹、木鱼等,民间通常相信这些法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法力,故常被单独作为辟邪厌胜物使用。
http://s6/mw690/003Sgah9zy796tLpAot05&690
土地神公婆
http://s14/mw690/003Sgah9zy796tLtRYFed&690
高州城东南的茂名大道高州中医院后面的那青社、观音阁。
http://s5/mw690/003Sgah9zy796tLzvkoa4&690
http://s15/mw690/003Sgah9zy796tLC4rkce&690
http://s14/mw690/003Sgah9zy796tLHObj7d&690
那青社左殿奉祀那青土主、牛王土主
http://s12/mw690/003Sgah9zy796tLNiQPdb&690
正殿奉祀康皇大帝、文昌帝、关圣帝、北帝、华光大帝
http://s8/mw690/003Sgah9zy796tLSGgf37&690
http://s6/mw690/003Sgah9zy796tLWvUpa5&690
右殿奉祀冼夫人,侍女,甘、祝、盘三先锋
http://s2/mw690/003Sgah9zy796tM2sgNd1&690
高州城北郊平江街平江冼太庙,不过现在挂着文化室的牌匾。平江街居住着解放后上岸定居的的疍家居民,原有天后宫,1995年重建冼太庙,正殿奉祀天后、冼太,左龛奉祀康皇、玉主,右龛奉祀九仙玄女、六仙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