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石曹罗侯庙门联奇特文字的来源

分类: 文化记录 |
追寻石曹罗侯庙门联奇特文字的来源
茂名市区官山五路电白区羊角镇石曹村委会上宾塘村罗侯庙有一副文字奇特的门联(见我的《茂名市区的庙宇(之二)》:“罗列四方神光普照,侯封万户圣泽旁流。”其中有“四方”、“圣泽”四个字并不是通常的汉字写法,我曾经猜想这些字如此写法是出于道公内部传承的异体字体系,即道公经文。
是否存在本地道公的书写经文的文字系统,我只是从道公书写符咒进行的的猜测,从来没有见过用非规范汉字书写的经文。不过,在两广古代百越民族及其后裔,存在着一个“古壮字(或称“土俗壮字”体系),并在道公、麽公以及民歌记录者、史诗记录者当中流传至今,由于庙宇多少都与巫师、道公脱不了干系,因此我就往古壮字方面去考虑了。
两广已经发现古代百越民族的不少文字文物,比如,广西平果感(甘)桑石刻文的文字刻石数量最多,文字字数也多,时间出现在战国时期,郑超雄认为感桑石刻与甲骨文多类似祭司占卜文,也被认为是“麽公文字”,是方国统治者或者麽公祭祀时吟唱的祭词,用于人神交流,未能发展为通行文字,当时的先民把这些祭祀、占卜的结果记录在石片上,作为备忘的记录和处事的准绳。
高州雷垌也发现类似的两块古代文字刻石,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副教授叶柏来认为它也是古代俚僚占卜者的卜辞刻文以及古代占卜灵棋符号的变种,时间大概是南北朝时代。不过雷垌石刻文与汉字的关联较深,感(甘)桑石刻文与汉字的关联较浅,但是也说明,从战国时代起,中原就与南方有很多的文化、血缘交流。
不过对于罗侯庙的奇特文字,我查阅了《古壮字字典》,并没有相对应的古壮字。后来我认为它应该还是汉字,于是去寻找《康熙字典》,最终发现罗侯庙“四方”、“圣泽”几个奇特的文字在《康熙字典》几乎全有,除开“四”字,其余都古体字、异体字。
文字的产生、传播,最初都与巫师有关,甲骨文、古壮字都是如此。因此在研究本地神庙里诸神的诞生时,也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巫师、道公的作用,他们可能就是神庙建筑、文化的建立者、传播者、记录者,在文明欠发达的古代乡村,他们大概就是乡村里最有文化的人,是乡村的精神领袖,这一切可以从许多庙宇的碑记中找到痕迹。
2014年5月29日
http://s5/mw690/003Sgah9zy795nZsE3G54&690
平果感(甘)桑石刻文
http://s8/mw690/003Sgah9zy795nZxnWD37&690
平果感(甘)桑石刻文
http://s7/mw690/003Sgah9zy795nZDYsm46&690
广西古壮字书册
http://s1/mw690/003Sgah9zy795nZGcsE80&690
广西古壮字书册
http://s1/mw690/003Sgah9zy795nZKpGwf0&690
高州雷垌石刻部分文字符号,转载自张均昭《一种未能破解的古俚人文字遗存》一文
http://s4/mw690/003Sgah9zy795nZMJsnc3&690
转载自叶柏来《石刻战国古文字惊现高州》
http://s5/mw690/003Sgah9zy795nZP3Zaf4&690
转载自叶柏来《石刻战国古文字惊现高州》
http://s13/mw690/003Sgah9zy795nZR4Go5c&690
转载自叶柏来《石刻战国古文字惊现高州》
http://s12/mw690/003Sgah9zy795nZT0bpbb&690(石曹罗侯庙门联“方”字,古体字)
http://s13/mw690/003Sgah9zy795nZUV9q1c&690(石曹罗侯庙门联“圣”字,古体字)
http://s8/mw690/003Sgah9zy795nZWvX1a7&690(石曹罗侯庙门联“泽”字,异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