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地理经典题目解析-《洪涝灾害》

标签:
教师教师编制备考教师编制考试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 |
分类: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备考 |
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http://www.zgjsks.com/uploadfile/2022/0421/20220421052832682.png
1.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
2.若图示区域雨季7—8月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提出,我国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都显著增加。老百姓在生态绿化植被的选择上也日趋多元化,逐渐由过去的以生态林为主向桃树、梨树、柑橘等林木混种转变,且注重树木种植密度和空间分布,生态环境逐渐朝良性的方向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湿地面积增加对当地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是( )。
A.下渗减弱 B.水汽输送量增加 C.降水减少 D.蒸发量增加
4.“一棵大树,蓄水千担;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这条谚语主要体现了森林是( )。
空气的“净化器” 土壤的“稳定器”
洪涝的“控制器” 水源的“储存器”
A. B. C. D.
2021年7月19—21日,河南省郑州市部分地区3天的降水量约等于一年的降水量,城市发生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郑州出现此次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
A.降水量多 B.地势低平
C.排水缓慢 D.降水时间分配不均
6.郑州洪涝余水最终的主要去向是( )。
A.自然蒸发 B.地表下渗 C.地表排涝 D.植被吸收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观察图中信息,该河流属于海河流域,其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图中显示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故A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水库对洪涝灾害具有调节作用,若水库较多,可调节河流径流,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C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C。
2.【答案】B。解析:图示区域属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区域内降水集中,洪涝灾害易淹没村庄,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水量较大,可能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7、8月份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完毕,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故B符合题意。答案选B。
3.【答案】D。解析:湿地面积增加,地表水体增加,有利于下渗量增加,A选项错误。水汽输送受盛行风影响显著,是指由海洋向陆地输送的水汽,与湿地面积大小并无关联,B选项错误。湿地面积增加会增强区域蒸发,随着蒸发量的进一步增加,区域局部的降水可能会增加,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4.【答案】B。解析:从“一棵大树,蓄水千担”中的蓄水可以看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储存水源的作用,可以称之为水源的“储存器”,正确。从“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中的山上没有树可以看出,森林在崎岖地形中所产生的作用主要是起到了保水保土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可以称之为土壤的“稳定器”,正确。从谚语中无法看出有净化空气和调节洪涝灾害的作用,错误。正确,故选B。
5.【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河南省郑州市部分地区3天的降水量约等于一年的降水量”可知,郑州持续出现强降雨过程,从而导致城市发生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因此此处洪灾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降水量多造成的,A正确。地势低平、排水缓慢、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会造成洪涝灾害,但不是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BCD错误。故选A。
6.【答案】C。解析:由体重材料可知,河南省郑州市部分地区3天的降水量约等于一年的降水量,城市发生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郑州市短时间内降水太大,降水无法大量下渗,只能通过地表径流排走,B错误,C正确;3天内自然蒸发和植被吸收的水量很少,A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