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2022-04-12 17:56:10)
标签:

教师

教师编制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考试

分类: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备考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每年都会涉及到心理学的相关考题,其中,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出题形式较灵活,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会考查简答题,这就需要各位考生加强对于该知识的理解性学习和记忆。今天,就带大家解读一下其中的重点内容。

一、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1.实验过程:

实验前:狗+食物→分泌唾液。

实验中:狗+铃声+食物→分泌唾液。

实验后:狗+铃声→分泌唾液。

实验前,狗在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生理反应,是不需要学习,先天就有的,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而引起这种无条件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实验中,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狗吃到食物,依然会分泌唾液,这时食物依然是无条件刺激,而铃声只是一种不会引起分泌唾液的中性刺激。

实验后,经过反复的练习,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反复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应就是条件反射,我们把它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这部分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本能的,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例如,膝跳发射、迎风流泪等都是不学而能的无条件反射;谈虎色变、画饼充饥等都是后天习得的条件反射。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条件反射的获得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比如,每次进食都伴随铃声,多次后,狗只听到铃声也分泌唾液了。这其实就是实验的过程,考查频率较低,了解即可。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比如,形成了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后,每次摇铃都不给食物,多次后狗就不分泌唾液了。

2.泛化与分化

刺激泛化指的是条件反射形成后,与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时,蛇和井绳是相似刺激,无法分清,但却产生相同的效果——“害怕”。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能区分什么是绳子和蛇。

这部分知识大家需要重点把握第二对规律,相对来说考查频率更高。注意区分不同概念,结合例子进行理解。相似刺激分不清,对应的是刺激的泛化,相似刺激分得清,对应的是刺激的分化。

题目练习:

1.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

A.替代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刺激的泛化和分化的概念区分。对于英语学习相似单词分不清,也就是不能对于相类似的刺激进行区分,不能做出不同反应,因此属于刺激的泛化。

以上是对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具体内容的分析,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它们,争取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2022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