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宏观教育原理模拟试题

(2022-03-22 19:50:29)
标签:

教师

教师资格证

教育

育儿

分类: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备考

1.教育活动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和( )。

A.教育影响 B.教育手段 C.教育物资 D.教育内容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三要素。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

B项,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等。教育手段是教育影响的一个部分,不全面,故此项不选。

C项,教育物资是指进入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物质资源,与题干不符,故此项不选。

D项,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内容是教育影响的一个部分,不全面,故此项不选。

所以本题选A。

2.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集中体现在( )。

A.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B.培养人的活动

C.具有历史性 D.起源于劳动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A选项,教育为人类社会所特有是教育本质属性中的特点,但并不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B选项,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C选项,历史性是教育的社会属性,指的是教育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等各不相同。

D选项,劳动起源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故答案为B。

3.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D.杨贤江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教育思想。

A项,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等内容。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B项,黄炎培提出的是职业教育思想。他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原则。

C项,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提倡五育并举。

D项,杨贤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故此题正确选项为A项。

4.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王阳明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学思想。

A项,孔子最早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的思想,也是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

B项,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性善论”,也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项,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以儒家思想作为统一思想学术的准绳,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以儒术为“正统”的先河。

D项,王阳明创立了“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

故本题选A。

5.“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等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的主要思想。

A选项,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他的教育观点包括:“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出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B选项,柏拉图著作《理想国》。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把人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运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受情绪驱动的劳动者。

C选项,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提出“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D选项,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他认为教育是思想上的接生,强调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产婆术”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题干中“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之改造”是杜威的教育观点。故本题答案为A。

6.下列说法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接近的是( )。

A.温故而知新 B.拾级登梯,循阶而上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的主要思想。

A选项,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他的教育观点包括:“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出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B选项,柏拉图著作《理想国》。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把人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运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受情绪驱动的劳动者。

C选项,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提出“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D选项,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他认为教育是思想上的接生,强调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产婆术”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题干中“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之改造”是杜威的教育观点。故本题答案为A。

7.马克思曾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 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这体现了教育的(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经济功能。

A项,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即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为经济发展的各部门提供一支具有足够数量、较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能够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第二,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成果。

B项,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C项,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D项,教育的生态功能就是教育对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所起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责任和绿色的生活习惯;二是通过发展创造科学技术,提高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解决生态问题;三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态文明的理念。

题干中所述使人获得劳动技能和技巧属于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的体现,属于经济功能。故本题选A。

8.制约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决定因素是( )。

A.政治经济体制 B.社会生产力

C.人口数量与质量 D.文化习俗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和社会的关系。

A选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教育目的、宗旨和内容。

B选项,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规格、体制和结构,生产力制约着课程设置、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

C选项,人口数量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投入,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D选项,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观念的发展以及教育管理体制。

制约教育的目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决定因素是政治经济体制。故答案选A。

9.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的因素的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文化 D.人口质量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宗旨和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

B项,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规格、体制、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

C项,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体现在: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文化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发展;文化影响着教育管理体制。

D项,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在: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教育投入;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故此题选择B项。

10.我国政府通过在国外设立“孔子学堂”,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喜欢中国。这说明教育可以( )。

A.创造更新文化 B.传播交流文化 C.选择提升文化 D.筛选保存文化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A项,教育对于文化的更新与创造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教育为文化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大量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

(2)教育选择文化并将选择后的文化确定为教育内容,使得文化更具有生命力;(3)教育带来的文化交流,使原生文化在与多元文化交融后,激发出文化创新的生机和活力。

B项,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促进文化的优化和发展。

C项,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和认知意向的改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文化选择是对某种、某部分文化的吸收和舍弃。为了有效地传承文化,必须发挥教育教育对文化的选项功能,从而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项,教育筛选保存文化是指教育通过培养人来传承文化,为特定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对文化的筛选、整理、传递、保存。

题干中建立孔子学堂,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国外,这种横向的交流,体现了文化的在空间上的传播、交流的功能,所以B项正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