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教学设计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一、教材分析
孔子作为一个圣人,他的文化思想博大精深,他的精神流传后世长盛不衰,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脉,而《论语》也是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的经典。先秦诸子散文选了7篇论语的内容,从各方面展现孔子的为人及其思想。但是要真正的走近孔子,却不是几篇论语能解决,所以本次教学我通过研究教材之后,以原教材知识为铺垫,又走出教材,与《论语》整本书阅读相结合,对知识进行了一次大的创新与整合,想借由学生的知识再创造和深度思考去解读孔子,并从圣人那里得到启悟和借鉴,并且去思考论语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从长远角度来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成长奠基。
从这个目的出发,我选择《走近孔子》作为本次汇报课的主题。这是一篇体验式学习,由重视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索过程转变,我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体验思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文言文学习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通过第一单元7篇文章的的学习,对《论语》节选章节已经有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感悟。但是对孔子思想和精神的感悟属于浅表层面。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领悟孔子所具有的担当精神,和为信仰而不知疲倦的激情,以期对学生的人生有所启发。
(2)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去审视历史人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五、教学思路设计
温故知新,回顾交流
品议思考,合作探究
感悟启示,写作训练
教师练笔,升华总结
六、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的准备:网络教学平台的熟悉运用。
2、学习资料的准备:课前老师多媒体备课,学生预习并背诵文章。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通过木车的同学们,我们如何能够想象在几千年前的中华大地上,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苍茫的人世间往复奔走,而不知疲倦,是的,他就是圣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宣扬思想而激情万丈、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情,称为“木车的激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孔子,去感受他那木车的激情。板书(ppt1)
激情引出孔子)
<二>、温故知新,回顾交流(回顾并总结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形象)
学生活动1:温习所学内容,概括孔子形象。
(学者,为人师表,智慧,博学,好学勤学,亲切和蔼,有担当,有责任,很执着等)
<三>、合作探究,深入思考(对孔子周游列国的行为深入探究,表达自己的观点)
1、当时的孔子在鲁国已经官至大司寇,那么他为什么要离开鲁国,他乘坐木车去干什么呢?司马迁在《孔子世家》里对他的遭遇有详细的记载,请阅读材料,找出关于孔子遭遇的关键词并分析孔子是如何面对他的人生遭遇的?
2、是什么精神力量让孔子坚持十几年而初心不改呢?(观看《孔子》视频)
对于孔子的执着,有人说他很伟大,有人说他迂腐,甚至说他周游列国从政之路是失败的,你的看法是什么?
学生活动2:4人为一组讨论交流并分享观点。
<四>、写作训练,感悟提升(通过写作体现自己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
孔子远去了,可是他似乎一直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似乎离我们又近了一些。此时,你的心中或许也激荡着几许激情,那么,走近孔子带给大家什么样的触动。请大家思考拿出纸笔,写出你的感悟或对孔子的评价。(可以随意创作)
学生活动3:微写作训练
教师活动: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论语别裁》(南怀瑾)
《丧家狗》(李零)
《在这个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卢新宁
2、课后作业设计:在阅读《论语》的基础上,对孔子的形象做一个全面梳理,并且针对《论语》中的某一个思想(如孝道、担当精神等)做一篇探究型的文章。
十一、教学反思
1、 知识的整合与创新
2、 课堂的自主与探究
3、 情感的熏陶和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