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城里的老地方——锦州“松山”的那些事儿……
(2013-07-27 20:41:43)分类: 锦州往事 |
锦州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城市,它也是一座老城,拥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流传着千奇百怪的民间传说。一些老锦州人虽已生活在这个城市已经多年,但对于一些古老街巷的历史渊源和自然地理都不是十分了解。记者通过采访一些了解锦州的人,通过他们的话语来讲述锦州街巷的古老传说,也从现代的视角,去讲述居住在那里的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希望可以通过本次的连续报道,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锦州的历史与文化。
在锦州,有许多地方是以地区标志性建筑而命名,像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凌河区,它因小凌河而命名的,而再像是古塔区,它则以百年的古塔为名的,但谈到松山新区,它又是因什么而命名的呢?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以松山命名的了。”随后却又陷入了深思,锦州的松山在哪儿呢?为什么以它命名?许多锦州人都不是十分了解,甚至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锦州是一座文明古城,它的每条河流、每座山名都有自己的古老的故事,并被人们流传至今,我们先不用去深究这些故事的真与假,只是从故事的本身来了解锦州城的人文趣事,这些就足矣了。
寻找“松山”的下落
松山位于南山山脉,西到女儿河河谷,东至小凌河河谷。之所以称之为松山,是因为在以前那座山的南坡上长满了松树,而因此得名。在松山上,最高主峰称之为“罕王殿山”,而一般的知道那里的人,把它更为通俗地称为“乳头峰”。在古代,人们命名山峰更为直接简单,主要以形状为主要的依据,像是锦州的笔架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法炮制,松山的最高主峰的命名也与其形状有关。此外,把其称之为“乳头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主峰的东南侧,有一处泉水,常年有清澈的泉水从中涌出,水质也十分甘甜,就像是母亲的乳汁一样,因此这个“乳头峰”的名字更为实至名归。据侯先生所说,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股泉水依旧存在,民国时期,锦州城有四大家族,长期从10公里外的“乳头峰”去取泉水供富人享用,可见那里的泉水的水质十分优质。
松山再也不像早期那么名副其实,只从山上的低洼处看见些许松树以及类似荆棘一样的植物,而那山峰上甘甜的泉水早已不复存在了。
松山的历史传说
在锦州,作为地区命名依据的山、水以及古建筑,其必定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松山新区之所以以松山为名,主要是它所带来的历史文化色彩。众所周知,从全国的范围看,锦州处于咽喉地段,从古至今都是军事要地。从古时的“松锦之战”,让松山渲染上一种传奇的色彩。
“松锦之战”是由皇太极发动的,明、清双方各投入10多万大军,从清军围困锦州城起,到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这场大战历时两年,最后以明军惨败告终。在这次战役中,皇太极不但吸取着前期失败的经验,同时明朝不断地犯下致命的错误,明朝节节败退,即使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也损失殆尽,只剩下3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松锦之战”是清明双方的最后关键的一役,同时也为明朝敲响了丧钟,从此战之后明朝再无能力组织起对清朝进行有效的反击。
古代著名的“松锦之战”就发生在松山上,而其中的“松”字指的就是锦州的松山。在锦州城内,如果是了解那段历史,不少当地人会把那次战争称之为“松杏之战”,而其中的“杏”字指的则是杏山。记者从《锦州文史考辨》中找到了传说中的杏山,它坐落在锦州西南15公里,那里曾有一座古城,在书中被称之为“杏山城”。杏山城没有护城河,城在山的南边,地处高处,其势平坦,易守难攻。现古城遗迹已消失,那里原有一座“真武庙”,并有一座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碑,记录了极为珍贵的杏山、锦州两地史料,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松山与杏山一样,同样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在明清时期,皇太极占领了松山,作为其作战基地。据侯先生听当时村民所说,松山的主峰也被称作为“罕王殿山”,传说在山峰上曾有一座罕王殿。这个罕王殿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青瓦红墙,一副气派的样子,它只是被罕王所居住过的帐篷而已,后人为了纪念这次战争把其称之为“罕王殿”。
在当地,也听说了另一种说法,当时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就已经开始占据松山,攻打宁远,也就是现在的兴城,但是由于明朝派出的大将拿出了红夷大炮,把努尔哈赤打伤,导致他不得不撤退,因为伤势过于严重而去世。在后人评价努尔哈赤时,称其最得意的事情是萨尔浒之战夺得胜利,而最为遗憾的就是败战宁远。经过几番苦战,皇太极终于完成了其父的遗愿,战后,相传有人为了纪念本次“松锦之战”,作诗吟赋《杏山松山纪事》于石上,诗中写道:“兵集十三万,亲征统八旗。粮空营漫守,胆怯力不支。退循奔无暇,追逃扣克期。惠勋阐谟烈,是仰服丰碑。”
在锦州,有许多地方是以地区标志性建筑而命名,像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凌河区,它因小凌河而命名的,而再像是古塔区,它则以百年的古塔为名的,但谈到松山新区,它又是因什么而命名的呢?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以松山命名的了。”随后却又陷入了深思,锦州的松山在哪儿呢?为什么以它命名?许多锦州人都不是十分了解,甚至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锦州是一座文明古城,它的每条河流、每座山名都有自己的古老的故事,并被人们流传至今,我们先不用去深究这些故事的真与假,只是从故事的本身来了解锦州城的人文趣事,这些就足矣了。
寻找“松山”的下落
松山位于南山山脉,西到女儿河河谷,东至小凌河河谷。之所以称之为松山,是因为在以前那座山的南坡上长满了松树,而因此得名。在松山上,最高主峰称之为“罕王殿山”,而一般的知道那里的人,把它更为通俗地称为“乳头峰”。在古代,人们命名山峰更为直接简单,主要以形状为主要的依据,像是锦州的笔架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法炮制,松山的最高主峰的命名也与其形状有关。此外,把其称之为“乳头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主峰的东南侧,有一处泉水,常年有清澈的泉水从中涌出,水质也十分甘甜,就像是母亲的乳汁一样,因此这个“乳头峰”的名字更为实至名归。据侯先生所说,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股泉水依旧存在,民国时期,锦州城有四大家族,长期从10公里外的“乳头峰”去取泉水供富人享用,可见那里的泉水的水质十分优质。
松山再也不像早期那么名副其实,只从山上的低洼处看见些许松树以及类似荆棘一样的植物,而那山峰上甘甜的泉水早已不复存在了。
松山的历史传说
在锦州,作为地区命名依据的山、水以及古建筑,其必定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松山新区之所以以松山为名,主要是它所带来的历史文化色彩。众所周知,从全国的范围看,锦州处于咽喉地段,从古至今都是军事要地。从古时的“松锦之战”,让松山渲染上一种传奇的色彩。
“松锦之战”是由皇太极发动的,明、清双方各投入10多万大军,从清军围困锦州城起,到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这场大战历时两年,最后以明军惨败告终。在这次战役中,皇太极不但吸取着前期失败的经验,同时明朝不断地犯下致命的错误,明朝节节败退,即使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也损失殆尽,只剩下3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松锦之战”是清明双方的最后关键的一役,同时也为明朝敲响了丧钟,从此战之后明朝再无能力组织起对清朝进行有效的反击。
古代著名的“松锦之战”就发生在松山上,而其中的“松”字指的就是锦州的松山。在锦州城内,如果是了解那段历史,不少当地人会把那次战争称之为“松杏之战”,而其中的“杏”字指的则是杏山。记者从《锦州文史考辨》中找到了传说中的杏山,它坐落在锦州西南15公里,那里曾有一座古城,在书中被称之为“杏山城”。杏山城没有护城河,城在山的南边,地处高处,其势平坦,易守难攻。现古城遗迹已消失,那里原有一座“真武庙”,并有一座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碑,记录了极为珍贵的杏山、锦州两地史料,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松山与杏山一样,同样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在明清时期,皇太极占领了松山,作为其作战基地。据侯先生听当时村民所说,松山的主峰也被称作为“罕王殿山”,传说在山峰上曾有一座罕王殿。这个罕王殿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青瓦红墙,一副气派的样子,它只是被罕王所居住过的帐篷而已,后人为了纪念这次战争把其称之为“罕王殿”。
在当地,也听说了另一种说法,当时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就已经开始占据松山,攻打宁远,也就是现在的兴城,但是由于明朝派出的大将拿出了红夷大炮,把努尔哈赤打伤,导致他不得不撤退,因为伤势过于严重而去世。在后人评价努尔哈赤时,称其最得意的事情是萨尔浒之战夺得胜利,而最为遗憾的就是败战宁远。经过几番苦战,皇太极终于完成了其父的遗愿,战后,相传有人为了纪念本次“松锦之战”,作诗吟赋《杏山松山纪事》于石上,诗中写道:“兵集十三万,亲征统八旗。粮空营漫守,胆怯力不支。退循奔无暇,追逃扣克期。惠勋阐谟烈,是仰服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