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中秋,在中秋节诸多节日元素中,最不可缺的就是盈盈的满月,节日活动也大都围绕月亮展开。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其中一说认为中秋节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人敬拜月亮的活动。中秋节在唐初成为固定节日,盛行于宋,但祭祀月亮的活动却早得多。古籍《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讲述了帝王春天敬拜太阳、秋天敬拜月亮的活动,随后,拜月风俗被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效仿,渐渐传到民间。
西府部分农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敬月亮”的习俗。宝鸡教育学院教师、民俗学者杨权良曾多次跟随家人一起“敬月亮”,中秋节这天若是晴天,晚上八点以后月亮会越来越圆,这时,农人会在小院摆一个供桌,桌上摆满瓜果梨枣和月饼,燃香祷告,希望生活能够美满幸福,就像这轮满月一般圆满。敬拜完成后,家人分食供桌上的瓜果月饼。
随着人们科学知识水平的提升,“敬月亮”已不再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而是人们表达美好愿望、感恩大自然的一种方式。
中秋节为什么要“敬月亮”?杨权良说,中秋节这天为满月,象征圆满,人们希望生活像满月一样处于最美好的状态;中秋月亮又圆又亮,象征团圆,敬拜满月表达人们阖家团圆的心愿。同时,古人把月亮也叫“太阴”,与太阳相对而生,日月轮转,带来了万物的生长、发育和丰收,中秋时节,瓜果庄稼成熟,敬拜月亮表达对自然的感谢。另外,月亮代表“阴”,也象征女性,所以,西府人敬拜月亮的多为女性,面对圆满的中秋明月,女人们难免会发出感慨:人生若得此般圆满,多好。(宝鸡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