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建筑之美

(2018-01-11 08:03:52)
标签:

图片

我的手机摄影图片(四)

感受建筑之美

建筑造型及其建筑的内外装饰,是一个时代或时期内,人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潮流的展现。它的表述语言多半是:对称、协调、数比、飘逸、晴朗、简洁、虚实、反复、交替、循环、回旋、展延、动势、联缀、变奏……

而这一切又多半通过线条来得以赋形。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就是关于线条的艺术。建筑师如同画师又胜于画师,将线条在三维空间甚至多维空间(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3维空间中巧妙组合,然后,涂上恰当的色彩,拉风云变幻的天际为衬,栽各类植被为托,便成为了一幅立体的画。因此,西方早期将建筑归于美术类是有道理的。

建筑如同音乐。因为,建筑和音乐都有着严谨的形式,都讲究节奏、旋律和数比。早在十九世纪初,德国的浪漫主义哲学家谢林就第一个感悟到了这一点,他说:“建筑是凝冻的音乐”。到了十九世纪中叶,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也感悟到了,他反过来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我们可不可以用数学方式来表达:建筑==音乐。

建筑以恰当的比例,匀衡的节奏,适宜的色彩构成的极富韵律的空间造型,如同雕塑,展现出妙不可言的意境。人们称赞中国古建筑“如鸟斯革,如翚期飞”,“遥望层城,丹楼如霞”,就是悟到了中国建筑本身深蕴的诗意。所以,建筑可称为雕塑了的诗。我们可不可以用数学方式来表达:建筑==雕塑。

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当它只有能够用数学方式表达的时候,它才是完善的。”

也正如音乐和雕塑,建筑其实也有文野粗细之分。那种火柴盒式的高层建筑,甚至是超高层建筑,多半要么太僵硬,要么太变异,要么粗老笨壮,它们挤占了空间,遮挡了阳光,一旦扎堆,集中在一起,就似毫无绿色生气的一片枯林。我很崇尚中国美学和中国古典建筑中的以曲为美,刚柔并济,师法自然,妙极自然的理念,喜欢西班牙现代最杰出的建筑家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Gaudi)追求自然之美,讲究曲线,采用曲线与有机型态的物件协调构建的建筑风格。

下面这些进入我的手机镜头的建筑图片,就是建筑是线条艺术的最好佐证:

       http://s9/bmiddle/003S6UlPzy7HxWZbEDe18&690

       http://s9/bmiddle/003S6UlPzy7HxXFN2m4c8&690

       http://s16/bmiddle/003S6UlPzy7HxXI98v57f&690

       http://s11/bmiddle/003S6UlPzy7HxX8E57k7a&690

       http://s11/bmiddle/003S6UlPzy7HxXVnLo6ca&690

       http://s14/bmiddle/003S6UlPzy7HxXgkutf4d&690

       http://s5/bmiddle/003S6UlPzy7HxXjpWza34&690

http://s14/mw690/003S6UlPzy7HxY5TZ6Z7d&690

(以上均为青岛的几栋西式老建筑和中式老建筑)

2018年1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