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兰坪是个好地方之六——沧江汉调

(2013-09-26 12:00:00)
标签:

365

旅游

文化

杂谈

兰坪是个好地方之六

——沧江汉调

格梅江

http://s3/bmiddle/d3716992gx6CVzKfaFk72&690

 

天上大星配小星,

地上罗汉配观音;

观音殿里油灯灭,

罗汉伸手摸观音;

神仙也有此等事,

那个凡人不动心。

这是碧玉河杨辉彦唱的一首汉调。

http://s2/mw690/d3716992gx6CVzLHYrv11&690

河西和中排的拉玛人早在明代就与从外地来开矿的汉族接触,赶马帮的汉族调子,大量流传和保留在民间。“砍柴莫砍葡萄藤,嫁人莫嫁赶马人,腊月三十才结婚,初一初二又出门”。这是河西拉玛人唱的赶马调,这种调子在汉族地区已经失传了。

http://s8/mw690/d3716992gx6CVzMWxfh47&690

在碧玉河有50多种汉调,据说老一辈的人会唱70多种,在少数民族地区能听到这么多种汉族调子,已经是大出意料了。但是,让人惊讶的是,这一带的拉玛人、傈僳族等,不会汉语的妇女还能唱汉调,而且对答如流。

http://s16/mw690/d3716992gx6CVzNV38H4f&690

这种汉调叫“沧江汉调”,已经成为兰坪的一种品牌歌曲。唱汉调,碧玉河的杨辉彦是高手,高亢清亮的歌声,震响山谷。

http://s10/mw690/d3716992gx6CVzPhGyZa9&690

杨辉彦最遗憾的事没能上中央台演出,让全国的汉族同胞听听他演唱的“沧江汉调”。2004年,“东方情人节”在罗古箐举行,他唱的汉调震撼全场。也感动了前来祝贺的云南电视著名主播王娟。王娟记下了杨辉彦的电话号码,要把他推荐到中央三台“小崔说事”。不久来电,节目已经定下,名称是“支部书记唱山歌”,叫他等候通知。几年后他才知道,关键时刻碧玉河不通信号,王娟与他联系不上,节目被迫取消。

http://s7/mw690/d3716992gx6CVzRnYa2d6&690

拉玛帅哥杨辉彦,1980年木瓜邑农中毕业。那年正好家乡包产到户,他分得一份承包地。靠土地吃饭,一家大小勤劳田间,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没有讨媳妇的钱,他到金顶矿山打工找钱。没有想到有了意外的收获,在那里他遇上了唱汉调的高手,伊人漂亮,嗓子又好,许多男士对唱中败下阵来,杨帅哥一上,情况大有不同。和知音通宵达旦地对唱,以至于,女孩的父亲提起斧头找杨辉彦。帅哥逃回碧玉河。回到家乡的杨辉彦成了唱汉调的高手。后来在中排与共兴之间赶马帮,在共兴他又遇到了汉调张氏三姊妹,每赶一趟马帮到河西共兴都要唱通宵。杨辉彦的母亲是曹家老四,当年,曹氏5姊妹唱“开益”,唱汉调,在碧玉河上下村,包括河对面的维西各寨,“唱遍天下无对手”。杨辉彦的汉调并非空穴来风,有遗传基因,也有从小受到熏陶的因素。读高小时上山砍柴唱汉调,被人告发唱“黄调”,差一点被学校开除,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至于,后天唱调的“艳遇”则是他的造化。

http://s10/mw690/d3716992gx6CVzSuiyR09&690

因为唱汉调,他从村里唱到乡里,再唱到县里州里省里,2000年,还参加国际合唱节,把沧江汉调唱到了北京。他说:民族文化是块宝,我到北京不是当支部书记去的,是唱民歌唱到的。这辈子要一直唱下去,“唱到牙齿落”。

http://s11/mw690/d3716992gx6CVzVTuwG1a&690

兰坪的汉调也处于濒危状态,40岁以下的人已经不会唱,30岁以下的人听不懂。目前,州、县人大代表提案呼吁。

好在,中排的书记,爱唱调,在他的辖区,每年举行一次比赛,鼓励先人,提携后学。

他唱了一首当领导一个人在乡机关的苦恼的汉调:

三只斑鸠绕个弯,

一对单来一对双;

人人都说单的好,

白天好过夜孤单。

说出了他高处不胜寒的心情。

临行告别,他说帮他宣传好沧江汉调,再给我唱一首告别歌:

爬坡坡,爬坡坡,

爬到半山跌一跤;

不是路滑才摔跤,

想起阿妹脚打飘。

中排书记说,在兰坪:“四群工作很简单,唱起汉调就和谐了”。可见,兰坪汉调在中排的民众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