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独生子女政策退出历史舞台,专家曾认为,受政策影响,第一年新增加的出生人口应从400万到七八百万不等,个别学者的估计甚至超过千万。著名人口经济学家田雪原2015年底接受媒体采访时预测,新政落地后,2016年可能会增加300万出生人口。目前2016年新增人口数还没有出炉,但应该会低于专家们最保守的预期。
     
过去一年,有些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孩子,有些家庭仍在权衡,“70”后与“80后”目前是受二孩政策影响最大的两个群体,对于二孩的态度,这两个群体有着鲜明的区别。
“70后”妈妈 生了很幸福
     
2015年11月底,国家明确提出全面二孩政策,卫女士听到这个消息后,萌生了生二胎的想法,1974年出生的她当时已41周岁。
     
调查显示,“二孩政策”放开后,生育意愿最明显的群体不是正当年的“80后”,而是已经进入生育末期的“70后”人群。“我以前就有想生二胎的想法,但是政策不允许,现在出了政策,又把这事提起来了,我就想生一个了。”卫女士说。
     
与先生沟通自己的想法时,先生曾有一点小小的顾虑,但很快两人就统一了意见。2016年8月16日,卫女士的小女儿出生,几天之后就是卫女士42岁的生日。
     
“70后”在生育二胎的问题上,最关心的问题是个人身体状况以及是否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孩子,对这些问题,卫女士都没有担心过。
     
虽然怀孕时已41岁,是绝对的高龄产妇,但她整个孕期状态都很好,如果不是医院不允许,她甚至打算自然顺产。
     
老人年事已高,不可能帮助照顾小孩,卫女士请来堂姐照顾月子,出了月子以后,她与堂姐一起带孩子,并没有觉得多辛苦。“以前常听同事们说孩子如何难带,整宿哭需要一直抱着,但在我的印象里,孩子没有那么难带,同事们都说我是时间久了记不清了。结果现在这个小女儿依然很省心,什么时候醒着都是笑的,夜里也不闹。我觉得对于带孩子困难的焦虑可能与自己的预设心理有关,你把这事想的很困难,就会觉得难以接受难以面对。”卫女士说。
     
在对待老大和老二的态度上,卫女士觉得自己确实有些区别,也许不至于像网友所说的“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那么夸张,但第二个孩子确实不会像第一个孩子那样“受关注”。“我回想自己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产假期间我无时无刻不围着她转,可能是初为人母觉得新鲜吧,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但是对老二,我不会这样,我正常的工作生活,她引起的我的关注不像老大那么高。”卫女士说。
     
经济状况是阻拦很多想生二胎的家庭的硬门坎,在这个问题上,“70后”有着明显的优势。职场打拼的积累使得“70后”大多有着比较稳定的物质基础。曾有媒体调查显示,位于物质基础中上层和底层的两个群体是生育二胎意愿最为强烈的两个群体,卫女士偏于前者,她和丈夫的工作都很稳定,同时,一胎的养育经验免去了她很多因未知产生的担忧,“我养育大女儿并不觉得负担很沉重,她不用上各种班,基本是放养,对这个孩子,我们也会是一样的教育方式,所以开支不会增加太多。”
     
除了以上问题,一部分“70后”二胎妈妈还因老大的态度以及周围人的看法而有所顾虑。
     
网上曾出现过一些老大的抱怨,讲述自己已经上了中学甚至上了大学,家里竟然又添了弟弟或妹妹,这让他们觉得很难为情。卫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并没有对二胎表现出抗拒,反而很欢迎家里有第二个孩子,只是对性别有一些偏好,“她一开始希望有个妹妹,后来随着我肚子越来越大,她跟这个孩子也有了感情,到临生产时,她已经觉得,弟弟或妹妹都很好。”
     
对于周围人的看法,卫女士没有关注太多,日常她与同学们交流很多,同学们大都是羡慕的,其中不乏一些人一边羡慕一边继续纠结,卫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女儿的班里大约有3个同学的家里也迎来了二胎。
     
先生对于小女儿的到来显得比卫女士更为兴奋,他也抱有年轻时只顾打拼错过了老大的成长,用老二来弥补自己遗憾的想法,虽然事实情况是事业上升期的先生其实比年轻时更忙,但这个小婴儿的出生确实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幸福,卫女士觉得,生二胎的决定很正确
“80后”妈妈 内心是想拒绝的
     
“80后”面对“二胎”这个问题时,远不如“70后”从容,他们面对的现实压力更大,而且往往是多层压力叠加。同时,“80后”保留自我空间的意愿较“70后”更为强烈,他们不是很愿意让抚养孩子这件事占据生活过大的比重。更重要的一点是,自身就是独生子女的“80后”在看待二胎的问题上与一直有兄弟姐妹的“70后”角度、感受完全不同。
     
陈女士还有3个月左右就要迎来二胎的降生了,对于这个意外到来的孩子,她想了好久才决定咬牙生下来,“第一天知道怀孕了以后,我真的两三天没睡着觉,第一想法是不要,后来跟爸妈谈,跟公婆谈,跟领导谈,谈了一圈,大家都劝我留下,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小生命,打掉太残忍,怀孕快3个月了我才决定要这个孩子。”
     
“70后”妈妈卫女士接受采访时刚从单位下班回到家,刚歇完产假恢复工作的她目前下午不用上班,已经开始准备休假过年。而“80后”妈妈陈女士接受采访时正在收拾办公桌,她被调岗了,从一线岗位调到二线岗位,怀孕的女员工都会经历这样的变动,“我在国企,所以只是调岗,如果在私企,生二胎可能就意味着没有工作了。”陈女士说,即便能保住岗位,也不代表没有影响,“生老大时,怀孕一年喂奶一年,那两年我的绩效一直是C,也就是最低档,收入很受影响。”
     
陈女士和先生工作都很稳定,经济因素不是她想放弃二胎的主要原因,她最大的顾虑是谁能带孩子,“作为两个独生子女来说,他们要照顾4个老人,‘70后’有兄弟姐妹,大家可以轮流替换,但独生子女只能靠自己,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我真的觉得太困难了。大女儿就是我妈帮我带的,二女儿不能还指着她一个人,她的年纪也大了,我爸又还没退休,我婆婆身体不是很好,一到冬天就哮喘,帮不上太多忙。4个老人中只要有一个病了,我和先生的生活就会一团乱。”
     
不只是陈女士不想要这个二胎,她的先生最初的态度亦是如此,30多岁是一个男人事业上升期的开始,他不愿被家庭拖累太多,而陈女士对自己的事业也有所追求,“积累了10来年,人脉、经验都开始成熟,正是有所施展的时候,确实不愿意又被锁定2年。生二胎说到底还是对女人影响更大,孩子出生后至少1年的时间里,无论丈夫多体贴,很多事他都插不上手,只能妈妈来做。”
     
决定要二胎对陈女士还有另一种心理上的煎熬,她觉得有些对不起大女儿,大女儿现在还不到3岁,有时想要妈妈抱,妈妈却只能抱歉地对她说“自己肚子太大了,没法抱她”,于是女儿改为要求妈妈背一背,背起孩子的时候,陈女士一方面觉得体力受到挑战,另一面则觉得让女儿受委屈了,“我们小时候都是家里的一根独苗,受到父母所有的爱和呵护,所以也想把所有的爱和能提供的最好的物质条件都给这一个孩子,但是二孩的出生必然会带来改变。”
     
二胎出生后,陈女士计划让大女儿提前上幼儿园,提到这一点,她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在她的讲述中很难听到即将为人母的喜悦,更多的是被命运硬塞进来一个孩子的无力拒绝。
     
在看待二胎的角度上,“80后”与“70后”有着明显的不同,卫女士表示自己想要二胎的目的是因为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她生长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觉得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更合理。而作为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80后”如陈女士,更接受1个孩子的家庭结构,希望像小时候一样给予自己的孩子所有的爱和关注,尽其所能提供教育资源和物质条件,觉得这才是为人父母负责任的做法,如果因为老二的到来而降低老大的生活质量,或是因为照顾老二减少了对老大的关爱,这些“80后”独生子女父母自己就会觉得亏欠大孩,心里不舒服。
     
“80后”独生子女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也有这样的心理,所以也肯定不会要二胎,她认为专心培养好一个孩子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她没有信心对两个孩子负责。
     
李女士做得更加“决绝”,她选择打掉了意外来到的二胎,尽管她家的经济条件还不错,两边的老人也有能力带孩子,她还是没有留下这个孩子,除了对自己事业的考虑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觉得愧对自己的女儿,“我女儿还不到3岁,还处在跟母亲非常亲密的时期,这个时候怀孕生二胎,必然会减少对她的关注,我觉得心里没办法接受这件事,觉得太委屈我的女儿了。我就想好好培养这一个孩子,以后也不会考虑要二胎。”
     
陈女士告诉记者,她身边生二胎的“80后”妈妈全部是因为意外怀孕而选择生下来的,没有一个是主动计划要二胎的,仅有一例是爸爸主动计划生二胎,而生下二胎的这些妈妈们又几乎全部表示后悔,“她们很羡慕只有1个孩子的妈妈,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可以出去旅游。”陈女士说。
     
生与不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国家在政策上做了各种倾斜和引导,但生育堆积现象没有如设想一般出现,对于被寄予厚望的“80后”群体来说,生二胎不是简单地添一口人,而是会影响1个甚至3个家庭未来十几年长远规划的大事,比起一家四口其乐融融、老人含饴弄孙的画面,还是现实的压力占了上风。
     
当我们谈论全面二孩政策时,老龄化社会到来和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是必然会提及的话题,它们是促成全面二孩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然而这种因果关系不应该被简单地理解为“我国急需人口增长”,国家也一直在强调,全面二孩开放绝不等于放弃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著名人口经济学家田雪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现在是否到了需要鼓励生育的阶段”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要汲取历史的教训,不能匆忙行事。至少我认为现在不必要提倡。我们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自然资源也有限。从根本上来说,中国是不是要继续大量增加人口,这个问题要全面考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