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培养孩子拥有宽容之心》有感
(2016-07-02 21:14:12)
标签:
转载 |
情感习惯是孩子习惯培养中重要的内容,一个有着良好品质修养的人能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一直以来孩子拥有良好的情感习惯比孩子的好成绩更令我欣慰。培养孩子拥有宽容之心与亲子沟通中家长拥有宽容之心是相呼应的,感叹老师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前期的亲子沟通就是为接下来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家长拥有了一颗宽容的心才能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感悟、体验并逐渐养成。
二、在培养孩子拥有宽容之心时,首要的前提是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当我们理解并懂得了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后,教育引导才能找准时机,获得良好的效果。
1、从孩子亲身经历的事情引导孩子拥有宽容之心:乐乐三年级放学路上被打一事我记忆犹新,等孩子情绪稳定后便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缘由,当时刚刚接触家庭教育,我也是从宽容着手引导孩子化解心中的愤怒和委屈。我问孩子:“那个素不相识的同校学生为什么会骂你?“孩子说:”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无缘无故骂我?!“我说:”这就是问题的根源,那孩子不是对你不满而骂你,而是在他的生活中脏话已经成了口头禅,因为他的父母没有交给他一个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导致他语言的粗鲁,你看,对于他的错误行为你应该怎么回应他?“儿子说:”怎么能这样把骂人当成口头禅呢?“我说:”是的,这就是父母不教育的悲哀,如果当时你冷静一些可不可以宽容点对待他?“儿子说:”我不应该回骂一句过去的,应该不理他,或让他不要骂人。“我说:”是的,这就是一个心胸宽阔的男子汉该做的,当别人犯错误时,我们不能用同样错误的方式去反击,我们可以用理解、用豁达去对待,这时你就不会去计较了。“孩子亲身的经历是感触最贴切的,作为家长应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到原因,适时引导孩子将收获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生活中引导孩子拥有宽容之心:周三晚乐乐和我约定背课文中一个自然段,找到乐爸当考官看谁先背出来,当我们在约定规则时乐乐说:”那我先背!“这要以前我定会从人际交往和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导孩子,但本周主题课让我转念一想:也许这是引导孩子拥有宽容心的教育时机。于是我对乐乐说:”这个星期妈妈学习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我认为首先妈妈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才能培养好你的宽容之心,所以今天我做到宽容,让你先背,因为我们背书比赛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不管谁先背都没有关系的。“第一轮乐乐没有背下来,当我开始背时乐乐怕我比他先背出,严厉地对待我,连漏一个字都不行,这时乐爸倒是挺配合了说道:”乐乐,你看妈妈刚才都用宽容之心让你先背,那现在你是不是也要对妈妈宽容一些呢?如果你这么严厉待会儿妈妈也像你学习,那估计你得被个5、6遍都不一定能通过。“没等乐爸说完,孩子马上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马上停止对我的要求,而且在我背不下去时还用嘴型提醒我,看着孩子态度的转变我想他应该体会到宽容的应用。
三、宽容与纵容之间度的拿捏:就像老师说得宽容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品质,用得不好会让孩子在宽容过度的氛围里放纵自己。老师在辅导课上再次提到了事不过三原则,真的,孩子对家长的态度有很敏锐的洞察力,如果不懂育儿又没有原则的家长,很容易被孩子钻空子,最终导致家长对孩子一次次的纵容,原则的底线就是这样被孩子一次次攻破。这在我目前的育儿实践中真正体验到的,在理解孩子,关心孩子玩耍时间的同时,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放低了些,马上孩子就察觉到妈妈对他学习的宽容,钻空子现象就开始出现:有时开始挑战作业时间,要么拖拉开始时间,要么推后结束时间,当一两次原谅之后孩子开始变本加厉。当我及时醒悟并提出事不过三,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的原则时,孩子也会跟着我的原则而改正。因此,我们在理解宽容孩子的同时,一定不能过度宽容变成纵容,坚定正确的原则,拿捏好两者之间的度考验着家长育儿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