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跳远中第二条为什么腾不起来
三级跳远的技术比较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运动员要在快速助跑的情况下连续完成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三种不同形式的跳跃,并在条约中不断地改换腾空阶段和支撑阶段,三跳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第一跳对后两跳的影响更为直接。任何一跳的失误,都将影响三级跳远的节奏,而没有合理的节奏,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成绩。
优秀的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起跳时,支撑运动器官的负荷,要超过自身体重的5倍以上,最大的可能达到1000kg。因此,三级跳远运动员不仅要根据技术要求,掌握好助跑、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每一跳着地和再起跳、空中平衡和合理的跳跃节奏等基本技术,还要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尤其是速度、快速力量、动作的协调性和放松能力。如果以上几方面的问题解决的不好,而过早地参加比赛,不仅容易形成错误的技术,而且还会造成伤害事故。
有些运动员在三级跳远中,第一跳像跳远那样跳的比较高比较远,而第二跳却不能腾起,只是被动地向前迈一步,仅仅成为第一跳和第三跳的过度。这是初学三级跳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一、没有掌握三级跳远的起跳和着地技术,没有形成较为合理的三跳节奏。
三级跳远的第一跳的起跳与跳远不同。跳远的起跳要有较高的腾空,因此起跳时重心有些下降,上体有些后仰,起跳角度较大,一般在20~24°之间。三级跳远的第一跳起跳要求尽可能保持速度,为更好地完成后面的两跳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第一跳不要腾空过高,重心不能下降,上体保持稍前倾,蹬板的幅度要大,摆动腿要积极的配合起跳腿大幅度摆动,摆的方向也是向前大于向上,一般起跳角为16°左右,如果第一跳腾空过高,就会大大失掉宝贵的水平速度,而且还会给落地再起跳造成困难。
在完整的三级跳远中有两次着地再起跳,如果找地方法不对,则会导致下一跳起跳的失败。着地动作完成得好,则保证下一跳起跳的成功。要做好着地动作必须做到以上几点:
① 着地前要做好准备,即落地抬平,上体要垂直;
② 落地时由髋关节发力,抬平的大腿要主动下压,小腿自然放松,重心投影点离着地点很近,进而形成积极的扒地技术动作;
③ 在做着地动作时,髋关节要主动前送,切忌收髋,造成重心后坐。
二、身体素质方面的能力达不到要求
三级跳远落地时的负荷很大,而且高的腾空更加大了落地时支撑器官的负荷。一般不易承受这么大的负荷,势必造成落地式的胆怯,再由于支撑腿过深的缓冲,以致没有能力做出第二跳起跳的动作,失去了控制,只能任其向前迈一步。这样即不能获得应有的腾空高度,也失掉应有的远度,破坏了合理的跳跃节奏。所以必须改进起跳技术,降低第一跳的抛物线,做好第二跳的准备,跳出比较合理的跳跃节奏。
所谓合理的跳跃节奏是指三跳之间有一定的比例。一般第二跳的比例应保持在30%左右,要想第二跳能跳得好应当从改进第二条技术和提高身体素质两方面去努力。下面介绍几种训练方法和手段仅供参考:
㈠改进技术方面
1. 用分解、组合的方法完整地进行技术训练。例如单脚跳入沙坑,短助跑单脚两级跳远,短助跑单脚三级跳远等,起跳脚蹬板要充分,摆动腿大腿幅度向前摆,着地前大腿要抬平,按着地要求落入沙坑,按落地再起跳的要求,培养连续跳的能力。
2. 降低训练难度,以利掌握技术,例如有意识地缩短第一跳的远度进行一二级跳远,有意识地放慢跳的速度进行一二跳远等。着中体会用力方向和用力顺序。
3. 划线或放置障碍物,有助于掌握正确的跳跃节奏。例如按正常的三跳比例(35%~37%、290%、35%~36%)划线进行短程或中程助跑三级跳远的技术训练,又如短助跑跳上预先摆好的跳箱盖的二级或三级跳远的练习。为了加强第二跳的起跳力量,可以加高第二跳落地箱盖的高度。
㈡在改进技术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加强第二跳能力的练习。除采用负重的方法积极发展躯干和下肢力量外,还需要采用一些专门的跳跃手段来发展耐力以利于掌握技术。
⒈原地跳深练习:从50cm高处双脚起跳向前跳下,由单脚落地再起跳越过低栏架或中栏架(栏架距落地点稍远些)。
⒉一两步助跑由单脚起跳从50cm高处向前跳下,并由单脚起跳越过低栏架或中栏。
⒊短助跑第一跳后,第二跳跳上高30~50cm的跳箱的二级跳远落入沙坑。
⒋短助跑第一跳后,第二跳跳过低栏架或其他障碍物,落入沙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