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调动一年级儿童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呢?在本学期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儿童的特点,做了如下尝试:
一、用丰富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工具,好的语言不光能传授知识,还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光是发声的语言,更要注意集合“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一年级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老师能否善于运用这些“语言”,决定着能否把学生带入预期的教学环境中去。教师集合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能引发孩子的共鸣,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去看,一起去想,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年级学生完全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30分钟左右,超出的学习可能对他来说显得枯燥乏味,完全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折扣。而一年级学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高兴时记忆效果就好,反之则差。教学中,当学生乏味时,我会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表演、游戏等形式组织教学,以此来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适宜的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年级学生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孩子心目中,学习好可能是为了得到什么礼物,得到别人的看重或者得到长辈的夸奖。
在与一年级儿童接触过程中发现,表扬鼓励比责备批评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说得真好”、“真了不起”、“你真会动脑筋”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但是,这样的语言用多了,孩子似乎有点“不以为然”,再动听的“表扬”也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当我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后,总结了两点:1.表扬时要正视学生,让孩子的眼神和老师的眼神有所交流,让孩子用心感受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
2.表扬要有实质性,学生的回答确实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才去表扬,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
总之,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良好的课堂,是和孩子们积极思考、热爱学习分不开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尝试,不断创新,让孩子在愉悦的气氛中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