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曾国藩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
分类: 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 |
每年,因为拖延这一普遍的能量杀手,你损失了多少劳动成果?单单这个习惯就使不少人损失了大量的金钱,丧失了无数的机会。
曾国藩说:“人败离不得一个逸字。”对于任何人来说,远离舒服区,改掉拖延的坏毛病,都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我就是一个喜欢拖延的人。任何事情,如果不是到了没有退路的绝境,我决不会拼命去做,效率总是很低下。
很多事情,明明知道只要拼尽全力,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完,但总是左顾右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拖延的结果是用了比预计时间多几倍的时间,才做完事情。
比如说写书。正常情况下,在资料已经齐整,谋篇布局已经在脑海中定型的情况下,一天可以写6000字左右。
然而,真正写起来,情况远没有这样理想。一口气写完的情况几乎没有,往往是写了几百字,卡住了,就到网上东看西看。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一个上午都过去了,还只是写了那几百字。心里虽然很着急,暗骂自己没毅力,拖延的毛病总是改不了,但到下午继续写的时候,情况还是一样。
拖延给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一本版面字数30万的书,从开始收集资料,到最后完稿,往往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旷日持久,其中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我也想过一些办法摆脱拖延的困扰。比如,在开始写书的时候,断掉“本地连接”。
然而,这又造成另一个困扰,就是我在写作过程中,想通过网络查点资料的时候,还得重新连接网络。虽然也不是难事,多少有点麻烦。所以,往往一开始没断“本地连接”,拖延依旧。
虽然知道拖延是阻挠我成功的重要毛病,但始终没能改掉。壮士断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尤其是坚持下去,真的不容易。写下这篇反省的文章,希望自己能有点长进。
更多精彩,请关注学习曾国藩微信公众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