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期 卡纳莱托2 意大利洛可可风景画家 Canaletto

标签:
米花米缸卡纳莱托普希金博物馆保罗盖蒂博物馆休斯顿美术馆 |
卡纳莱托(Canaletto,1697-1768年,第137期)意大利洛可可风景画家,以威尼斯城景为主,作品成为气象学家、考古学家对18世纪城市研究的资料。
Bucentaur’s return to the pier by the Palazzo Ducale礼舟返回总督府码头
182*259厘米,1729年,油画,莫斯科 普希金博物馆
赏析:18世纪随着旅游业的开发,精致再现城市景观的大幅作品受到外地游客的喜欢。每年耶稣升天节是威尼斯共和国的重要节庆,总督乘坐礼舟到亚得里亚海,投入象征威尼斯和大海结合的戒指,祈福船队的好收成,然后返回总督宫作为仪式结束。乘坐贡多拉围观的群众中有人戴了威尼斯传统的白色面具bauta,18世纪前一般是男士使用,通常配红色或黑色帽子,突出尖下巴不影响戴着面具说话吃喝,遮盖全脸有效隐藏身份。
View
of the Arch of Constantine with the
Colosseum君士坦丁凯旋门和斗兽场
83*123厘米,1745年,油画,加州 保罗盖蒂博物馆
赏析:卡纳莱托记录下的罗马地标建筑,不仅吸引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游客,也吸引了后来的考古学家。凯旋门下往来的人,有带着扛大包小包随从的富豪,也有形如乞丐的穷人,让人联想到曾所向披靡的辉煌帝国如今只剩下断垣残壁的对比。
The
Entrance to the Grand Canal, Venice威尼斯大运河入口
50*74厘米,1730年,油画,休斯顿美术馆
赏析:十八世纪城市和风景的画作非常热门,艺术家不仅精准地捕捉到光色,人物,建筑和广阔的视野,并纯净的实施了创造性的重建,从而步入杰出的地形画家行列。取景自威尼斯大运河左临安康圣母大教堂处,运河上的船只穿梭不绝,一派繁荣景象。
Entrance to the Grand
Canal from the Molo, Venice威尼斯大运河,莫罗栈桥入口
115*154厘米,1744年,油画,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赏析:威尼斯的清早码头景色,朝霞漫天,取景莫罗栈桥靠近圣马可广场处,岸边的人们已经在忙于从船上卸货或闲逛漫步,一个渔民正在向两位带假发的绅士贩卖他捕获的新鲜鳗鱼,河道中有远洋船、贡多拉、小渔船,远处还可见圣乔治岛的圆顶救赎教堂,海关大楼以及安康圣母教堂。
微信公众号:米花米缸,微信号:mihuamigang
订阅后“查看历史消息”获取往期内容,或在对话框回复数字(第1期回复
1;第2期回复 2;以此类推)。
意见反馈邮箱:mihuamigang@qq.com
接受友情赞助,支付宝账号:18011787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