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期 翁肯伯奇 佛兰德画家 Lucas van Valckenborch

标签:
米花米缸翁肯伯奇勃鲁盖尔卢浮宫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 |
卢卡斯·凡·翁肯伯奇(Lucas
van Valckenborch,1535-1597年)佛兰德画家,有宗教故事的风景为主,高观测点的实景全景写照,承袭勃鲁盖尔(第165期)的传统风格,并往新兴矫饰主义发展。
41*56里,1594年,油画,卢浮宫
背景:根据《圣经》记载,大洪水之后在诺亚方舟幸存者的后代,都使用同一种语言,他们商量着要在巴比伦附近建造通天塔。众志成城则无事不成,于是上帝从中作梗,变乱了他们的语言,不能沟通就无法合作,建塔也就搁浅。如此解释了人类有不同语言的原因,巴别塔即“变乱”的意思。
赏析:前景的人物是下令建塔的暴君尼姆罗德,他因傲慢而挑战上帝的权威,最终一事无成。16-17世纪的艺术家们非常热衷这种寄托了乌托邦式虚荣浮华的主题。
122*191厘米,1595年,油画
赏析:北方大雪纷飞的冬季,远景行人、雪橇在雪地穿梭,旁边还有供人嬉戏的大片溜冰场,顾客是两个小康家庭的妇女,穿着16世纪末布拉班特地区的服饰,鱼贩正在根据要求宰杀三文鱼,他妻子则在身后挂熏鱼。
The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屠杀婴儿
78*108厘米,1586年,木板油彩,马德里 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
背景:借用了《圣经·马太福音》希律王下令屠杀所有2岁以下婴儿的故事, 圣家族获悉后提前连夜逃到埃及,而这批婴儿也被追认为基督教最早期的殉道者。
赏析:荷兰村庄为布景,代替了伯利恒,高点视角纵观全景,蜿蜒的雪地村道,野蛮官兵踢门,砍杀婴儿,村民反击搏斗多种动态屠杀场景,并使用优雅、细致的色彩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30*41厘米,木板油彩
赏析:十六世纪弗兰德的乡村生活,欢庆当地教会的守护神的节日。前景的山坡上两棵巨大的橡树前是村民们载歌载舞,或休闲或打闹。教堂前有举行法式,旁边还有商铺摊位。右边是被树木覆盖的山谷、河流、以及远处的村镇。微细特写与全景的结合相得益彰。
微信扫一扫,每天更新,免费订阅。每天3分钟,视野因此而不同。
微信公众号:米花米缸,微信号:mihuamigang
订阅后“查看历史消息”获取往期内容,或在对话框回复数字(第1期回复
1;第2期回复 2;以此类推)。
意见反馈邮箱:mihuamigang@qq.com
接受友情赞助,支付宝账号:18011787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