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期 弗里思 英国风俗画家 William Powell Frith

标签:
米花米缸弗里思维多利亚时代狄更斯奥克兰艺术馆 |
威廉·鲍威尔·弗里思(William
Powell Frith,1819-1909年)英国画家,公开讽刺挖苦唯美主义、拉斐尔前派,维多利亚时代民间风俗为主题,在好友狄更斯的影响下对各个阶层的生活都有深入刻画。
Pope Makes Love To
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波普向玛丽小姐求爱
118*94厘米,1852年,油画,新西兰 奥克兰艺术馆
背景:波普(或译蒲柏)是英国18世纪的诗人,以英雄双韵体、讽刺诗、荷马史诗英译本知名,作品被牛津词典引用居第二多,仅次莎翁;但因幼年生病而驼背,身高仅1.37米。玛丽小姐是英国世袭贵族家庭出生的名媛,曾染上天花在脸上留下疤痕,自学拉丁语,驻土耳其的英国大使的夫人,以描绘土耳其(东方)生活的书信广为人知,并将那里奶牛工给牛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带回英国。波普仰慕玛丽小姐,递上求爱诗歌,她却爆笑了出来,随后几年波普以写作方式对她进行尖酸刻薄、讽刺挖苦的攻击。
赏析:决定了两人从此化友为敌的戏剧化一幕。波普的驼背巧妙地藏在身后,作为一个求爱的男人,突发的嘲笑比拒绝更可怕,他的表情也是所有杯具的集合;玛丽小姐的天花疤痕也不明显,不由自主的爆笑导致身体后仰,书桌上的文具说明她已然是土耳其大使夫人。后景有一对接吻的雕像,是对波普(对一个已婚女人)求爱失败的嘲讽,壁挂烛台上的皇冠隐含着他的桂冠诗人地位。
1862年,油画,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
背景:帕丁顿车站(Paddington Station)是始于1838年的伦敦市中心铁路/地铁终点站,童话故事《帕丁顿熊》就以它命名。科技进步改善了人类的生活。19世纪60年代,火车出游已逐渐流行,海边度假成为中下层阶级的休闲方式,上层阶级往往到乡村度长假。
赏析:静止的火车旁人潮涌动,车站拱顶占据一半的空间主导着画面。自然光从屋顶平行的弧形横梁之间的缝隙透入站内,煤气灯整齐悬在空中,形成连续延生的视觉效果;右侧装卸工忙着从取下火车顶部的行李,形形色色的乘客纷纷往站外移动,他们中间有举家出游的中产阶级、刚刚与孩子团聚的母亲或士兵、在路上奔波的商人,共同构成当时的社会缩影。
背景:清道夫是十九世纪伦敦街道糟糕的公共卫生状况下常见而必要的一种有偿服务,因为多少有所劳动付出,社会地位略高于乞丐。有单个作业的也有抱团捍卫地盘的,不得已时也会发生地盘,利益之争的斗殴。
赏析:一个清道夫男孩手拿扫把拦着一个贵族小姐请求提供行进中的扫街服务,贵族小姐提起裙脚,脸朝向一侧的表情几乎是忽略和排斥男孩的存在,后景刚刚路过的马车,是当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同时马的排泄物所造成的街道污染也为清道夫这项服务提供了必要性。男孩的破旧衣裤、赤脚,与贵族小姐的铮亮的皮鞋、精致的衣帽服饰形成鲜明的社会地位差别和贫富悬殊对比。
微信扫一扫,每天更新,免费订阅。每天3分钟,培养艺术范儿。
微信公众号:米花米缸,微信号:mihuamigang
订阅后“查看历史消息”获取往期内容,或在对话框回复数字(第1期回复
1;第2期回复 2;以此类推)。
意见反馈邮箱:mihuamigang@qq.com
接受友情赞助,支付宝账号:18011787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