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谈谈容忍与自由---读《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2014-01-09 15:58:05)
标签:
文化 |
我们中国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时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听话”,以前我很反对这种对经验教条的盲从,认为凡事需有理有据,本着“我爱我师但更爱真理的原则”探究辩论一番。更以独立思考,思想自由作为上至文史哲学习下到处理生活细节的原则。读了胡适先生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以后,我坚持自己的观点,却也有另一种感悟。胡适先生年轻时对于时局、文学、政治、思想都有着自身旗帜鲜明的观点,并一一载进文章,用以抗争他所认为的那个不完整不美好的当下。然而,追求自由大半身的胡适在晚年却有这般感悟——“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我现在常常在想,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的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我们受过实验主义的训练的人,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回到“听话”的主题,其实作为成年人我们在表达自身见解时大可不必箭拔弩张,以一副自己所坚持的就是真理非要说服对方的姿态来表述。何况教育孩子时所叮嘱的一句“听话”,能平心静气地接受意见甚至是命令,其实并不与在这个过程中坚持独立思考和思想自由绝对矛盾。所谓求同存异,所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就是对容忍与自由二者关系最好的诠释
大部分人都认为,当一个人的思想更加成熟以后,他的言论和举止就会愈加温和。能够这样实在难能可贵,因为我在中国大陆生活这么多年的见闻让我总结出的是太多上了年岁的人依然既不能独立思考过度盲从,又没有办法学会容忍。以前我在写《就别瞎扯什么中国梦了吧》提到过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立场调查,超过一半的国人在政治上几乎没有什么观点,只愿跟随历史潮流,这不是容忍,这是集体无意识,是最可怕的。而30%几的左派代表的是过度的偏激。这大概也是我们当下的不完整与不美好。反观另一则新闻,台湾民进党在陈水扁贪污案被揭发之后处于极度困难的时期,蔡英文作为党主席靠着一笔笔的小额捐款撑下去与国民党竞选。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国民党人都主动站出来帮助民进党恢复元气。用当下中国大陆的思维来看这件事,大家都对此大概都会表示疑惑不解,但台湾人的想法很单纯,无论是国民党党员还是普通民众,都不希望台湾没有与执政党实力相抗衡的反对党,一旦那样,权力的过分集中就会让行政决策失衡。由此可见,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保持容忍是何等何等可贵。
于我而言,我认为我自己唯一的闪光点正是不同于中国大陆大多数所谓的集体无意识人群,能在生活经历中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并不加隐晦地表明态度,能对历史、文学、艺术、政治甚至哲学保持一点探索求知的精神。对于容忍与自由辩证关系的思索,也是我在阅读中和胡适先生思想火花的碰撞过程,尽管我与胡适相论,实在是一粟比之于沧海,但粟米汇千万也必有极大的力量,我还年轻,我在人生的漫长道路上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更多的见闻。保持自己思想独立追求自由的同时更加容忍他者的反对言论和不如自己所愿的举止,这是胡适先生带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对自己人生审视的明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