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课,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来交流分享所读所思所想的内容的,所以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孩子。至于分享的方式可以是读书笔记、绘画、读书小报、创作演出、读写绘等等,不拘一格,只要学生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和思考就行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学生思考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从流程上来说分享课一般先是对整本书进行回顾梳理,对学生进行书中内容的唤醒。接下来可以通过一些不同层次问题的设置,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这些问题中,可以有记忆类的,可以有总结类的,还可以有思辨的等等,当然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的水平来设置。接着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对比、总结、统整等方式进行梳理,总而言之,老师要讲得少、讲得精,起的是引领作用,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去说。在这里教研员朱爽老师特别强调了,不允许在课堂上老师讲半句让学生接半句,因为那样会导致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学生可能会变得不会讲完整的话。
一天六节课,容量很大,也的确是一场精神的盛宴,但说再多都不如去实实在在的尝试一次,而且借着语文全国的阅读趋势,耐下心,沉下身真的已经迫在眉睫!既然有了大方向,那就走走看吧!
其实,学了方法还只是开始,接下来真正能不能做好就在于够不够用心、要不要行动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