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子带你走进三穗,喝美酒,吃鸭子,编竹筐

标签:
旅游黔东南三穗鸭苗寨竹编 |
凌子是第二次走进黔东南,这次去三穗寻访苗寨的美食,美景。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出来打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贵阳东站长途客运站,打车费13元,这里有直达三穗县城的车,车费100元,车程4个小时。


到三穗县城住了一晚,第二天直奔寨头苗寨,寨头位于三穗县城南部,东距三穗县城20公里,南距州政府所在地凯里市区80公里,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之一,有“千里苗疆门户”之称。这里有神秘的蚩尤庙,来这里一定要体验苗族军事文化、民族风情,寻根问祖,朝拜蚩尤。
走进三穗县寨头村,蚩尤庙里上柱香。

这座庙建于明正统十三年,庙内塑有蚩尤像,古代立法经书一本,木鼓一个,大铜钟一口,水牛角一对。祭拜者络绎不绝,庙内香火不断。


走进三穗县寨头苗寨体验苗族人热情迎客拦门酒,酒不但要大口喝还要大口吃肉。接着参观蚩尤庙,撞钟祈福平安。芦笙坪观看很有苗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刺绣,银饰,剪纸,蜡染以及芦笙表演。




向大家展示她们的作品




寨头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女装三种。成年女装以青色家机布料为主料,衣服无领,衣门向右肋开通衣襟,左衣襟向上开一尺长衣衩,衣长齐膝盖,袖细而长,盖于手掌背,肩部和袖端处大多围一层一寸宽的另一种颜色的布料,在布料边上用白花条或浅蓝色布条三至五根围成图案镶着隔开。裤子由裤裆、裤腰、裤脚三部分组成,裤脚另加一层一寸宽的别样的颜色布料,在这层布料上端边缘用自挑的花条或浅蓝色布条编成像上衣一样的图案隔开。头包一张长三尺、宽一尺二寸自织自染的青色家机布料,俗称“三角头帕”。


很有特色的三角头巾


环绕在大山深处的养鸭基地

三穗县已有600多年的养鸭历史,“三穗鸭”是我国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之一,与北京鸭、绍兴鸭、高邮麻鸭同被誉为中国地方四大名鸭。

河里戏水的鸭子,特别有意思的是,它们会有一只领头鸭子,整齐划一的以三角形排列。


三穗鸭属于蛋用型品种,公鸭体躯稍长,胸部羽毛红褐色,颈中下部有白色颈圈;背部羽毛灰褐色,腹部羽毛浅褐色。母鸭颈细长,体躯近似船形,羽毛以深褐色麻雀羽居多,翅上有镜羽。胫、蹼橘红色,爪黑色。初生重为44.62克,成年体重公鸭为1690克,母鸭为1680克。

可爱的小雏鸭

三穗鸭有很多种吃法,如啤酒鸭、血酱鸭、麻辣炸鸭、黄焖炖鸭、烤鸭、板鸭、煌烧鸭等, 三穗麻鸭宴
最具特色的就算全鸭宴了。全鸭宴的做法十分讲究,要选择黑褐色、墨绿色小斑点羽毛的鸭子,这种鸭子的绒毛有两层,一层较粗,一层较细,这极细的一层绒毛,一般的鸭子是没有的,这种鸭子不仅鲜香细嫩,既酥且脆又离骨,这就是三穗麻鸭的可贵之处。
香辣鸭杂

全鸭宴。看了三穗鸭的养殖过程再来品尝一下三穗鸭的各种吃法,无论是炖汤还是用这里特有辣椒炒制,由于这里的鸭子都是自己觅食溪边田间的虫子,所以肉都很瘦。吃起来香味十足,肉质紧实细嫩有嚼头。炒鸭蛋也是很香滴!

软皮鸭蛋,和还没有成熟的鸭蛋。可以放到鸭汤里面煮熟吃

三穗灰碱粑


黄焖炖鸭

煌烧鸭

孵化车间

工人在仔细的挑鸭蛋

时至今日,麻鸭已成为三穗的主要产业之一。
看完鸭子再去看看竹编,竹编工艺以水竹和楠竹为原料先分别破成粗细不一的粗篾和细篾、胎篾,主要编织有斗笠、竹篮、花篮、竹簸、竹筛、鱼筛、撮箕、饭盒、竹凳、竹椅、鸟笼、虫篓、背篼、箩筐、晒席、睡席、焙笼、鱼转等生产生活用品和旅游、馈赠工艺产品等。

三穗竹编工艺按其制作过程、地域分布、使用情况和传承方式等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制作精良,做工考究,玲珑小巧,美观大方,经久耐用,在编织过程中,需把毛坯竹破成粗篾和细篾,粗篾约为2-3毫米,细篾的细度达到0.3—0.5毫米,每个孔眼大小几乎一样,这项技术在当今竹编工艺中难度算是很高的。十分讲究,日晒雨淋,天长日久,绝不褪色。工匠用黑色和竹子本身的色两种颜色,随心所欲地编织成各种各样的文字、图案等。其制作工序:选材、破篾、起底、撬底、占筐、倒篾、做脚、锁口、锁脚、上细、成品。

篾的颜色分为:原色篾和黑色篾。黑色篾是用当地的化香叶熬制成水煮泡而成,这种篾能永久性的保持为黑色,日晒雨淋,天长日久,绝不褪色。



竹编工艺流程复杂,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