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玉
(2023-06-28 07:30:18)分类: 非虚构 |
《北玉》
(续三)
这位男士是位演员,女士也是从事相关职业的。
文中,茂盛老师说,当年他看完这部电影,在还没演到最后一段时,就赶紧离场了。那时,电影院外正飘落着不小的雨,他说,怕自己的心被关在这部电影里。
我在西单大悦城对面的西单商场南侧,随机问几位路过的非常漂亮的北京女孩要微信,她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一句话:不用了。稍稍有点着急,然后,匆匆离开。我大概要了起码三四次的样子。
在北京这么多年,我没有问女孩要微信的习惯。
不用了,是代表什么意思呢?
据我所知,有时候有些推销员在向美女推销产品时,美女大多都会回答说不用了。
在北京,有一次,我去附近药店买创可贴,因为有一个手指,是无名指还是食指挂伤了一点,那时是寒冷的大冬天,外边正刮着冷风。我一个人在北京住。那位热情的药店北京女孩主动对我说,我给你消下毒吧,说着,用酒精擦拭了几下,我的眼眶有点湿润了。
还有一次,那个时候,我身上钱刚好花完了,走了挺远的路,血糖低了,怎么办呢?正好,我看到了一家义利面包店,里面有个小姐姐,人很好,当我说明情况后,二话不说,立即送我了一瓶康师傅绿茶,还是我没有喝过的一种口味。出了店面,喝着绿茶,我心里暖暖的。那时,我想,下次我一定要去店里买点东西,看看她。
附:本部作品,起名“北玉”,有北方之玉的含义。
象征北京女孩,和一些我曾喜欢过的女孩。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玉》----续(四)
咚
咚
咚。叮叮。
阿基米德急切的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必然能撬起地球。我就是这么理解他的话的。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饥饿感来袭,锅里煮的是鸡蛋还是手表,都忘记了。
刚才我就像做了一场不太好的梦,这就像《圣经》中描述的但以理和梦那段。
有一次,老爸认真听了一段《老人与海》,后,说,《老人与海》最好别再读了。我相信老爸的评论是有道理的。
虽然如此,就在老爸说了这句话,不久后,我又重新读了一遍《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我读过多遍,极为耐读,能读出很多人生感悟。
刚才从地铁中路过,悉悉簌簌的声音划过耳畔。不得不抓紧了扶手......
就像那句话说的,对人类的十字架,有的鸟儿会不以为然。这就像爱斯基摩人,不会明白,我们会为了丢失了自己的雨伞而耿耿于怀。
《老人与海》中,老人有那样的一声叫喊。
当一根很细的绳
子
被勒住一根手指。
十指。
绳子断落之后。
续接。
后来,似乎永远无法再次完全控制住那条马林鱼。
海明威的小说中,还有一位可爱的小男孩,那老人在打鱼过程中极其思念这小男孩。
捕鱼的这老人打心底里很欣赏这条近乎完美的马林鱼。在这个过程中,老人的顽强勇敢精神是不可磨灭的。
究竟是马林鱼在战胜捕鱼老人,还是老人战胜了马林鱼?还是势均力敌呢?
小说的最后,老人虽然捕获了这条马林鱼,但他的小船并没有载着这条马林鱼顺利的回到岸边。马林鱼似乎最后只剩下骨架。这应该是有着深刻寓意的。
很客观的说,必然是老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补记:题外话:在毛主席的所有文字中,我最佩服的是,毛主席说过的:应该主动的改造自己和世界。使主观符合客观。
补记:这部作品的“书胆”,就是刚刚上面写的这段话。就像单田芳评书里所讲的书胆意思。
想起曾经西单商柜里阵列的被忽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王麻子小刀......
为什么说我写的都是断文,这就像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风格一样。写到最后,乔伊斯幽默的连标点符号都不写了。
(再次祝福大家。)
《北玉》
(续五)
夜里,我想起了她。
一位小学同学。
儿时围坐在一个很小的圆桌边。写作业,吃饭。
就在上次,我回到了天津,第一时间我去找了两个好友,儿时玩伴。
当时,我顺着我熟悉的那条道,来到了其中一位的店门口,正与她的表弟
聊天,问她要这位好友的电话。
就在此时,那位好友莉竟然开着她的那辆SUV来到了跟前。莉,头发略有点
乱,没怎么化妆,还算有精神,我们就在她家店门口聊了一会儿,谈到了就在附近的另一位
好友静。我们聊了聊生意,她的孩子等事。
事后,我惊讶于她立刻就能来到我眼前。
事先我没告诉她我要来。
随后,她开着车载我去了静那里。静正忙碌着收发快递,她开了家快递店。
她的孩子是个女孩,七八岁的样子,很漂亮,机灵,帮着忙。
刚进门时,静的妈妈居然问我是不是莉的孩子。嗨。莉和静忙解释了我们都
是小学同学。
记得当时莉和静的妈妈聊起了有关莉的店的事。开了几句玩笑。我们再次互留联系方式。没呆多久,走时,思考了一下,我让莉先回去。莉就先走了。我在店里稍微停留片刻也走了,走前,静跟她妈妈决定邀请我去她家里吃饭,我婉言谢绝了。
后记加补记:
每当我抽起了那支像泰山黄鹤楼雪茄一样。只一下,就记起了那话:“头上三尺有神明”。
她就是那天我略酒醉后,迷糊着等待中,路过异常的熟识的地铁,
用歌词写:“一眼。玉。菩萨一样。”
支持。
妈妈 般。
(续六)
刚刚。
脑海里翻腾着最近看到的今天那位女孩。非常值得记住。
接着,忆起高一时语文老师。
他是一名代课老师,有一米九。人大概四五十岁,和蔼可亲。走路很快的。
有一次,他让我们背课文《出师表》,要求得全文整体背诵。当时,读过多遍,我很快就背会了《出师表》。
但当那位检查背诵的同学女小组长,听完了我的背诵后,却当着全班同学面汇报于语文老师说,他不会背,也就是我不会背。我当时很惊讶,有点生气,因为我确实背诵的很好呀。
当时,那位中学语文老师听到这句话后,并没怎么生气,只是对我说,你背一遍看看。
我赶紧立刻站起来,略有些紧张,课堂上,毫不犹疑飞快的把《出师表》背诵了一大段。突然,我因为略紧张,忘了下文了,哈哈。周围同学们都笑了。开心的笑了。随后,语文老师突然转过身,立刻对我说:背诵的很好,坐下。
那位难得的语文老师,还没到教室之前,大家就小声议论,接下来,会来一位非常好的语文老师教课。
补充:当时,语文老师让我们每天坚持写日记,这让我想到了曾经茂盛老师的叮咛。
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老妈推销老家石英砂和珍珠岩生意的一篇。当时老妈工作了一天后非常累的躺于床上,我在桌前正写作业。突然间,“蹬咚蹬咚”“嗡嗡嗡”,是BP机开始震动。熟睡中的老妈竟然猛然起身,看了一眼并拿起来用于工作的BP机......
后来,那位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评价我这篇文章是范文。并且建议大家都来看看作品,并且传阅。
下课以后。立刻有不少同学围到我身边。好像是翻看那日记后,有的同学很佩服,有的同学很有些惊讶,有的同学似乎有点不屑。非常多更多的就是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