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色达行之天葬台

(2017-07-17 22:26:19)
       7月12日下午三点,我们便赶到去色达旅游必须要参观的天葬台。
       天葬台就在佛学院的左侧,开车得10多分钟,一路上去天葬台的车辆非常多,待我们赶到时天葬台说人山人海是夸张了些,但的确数以千计,男女老幼、汉族和藏族,外国人是不能去的,在离色达县还有几十公里的地方设立了检查站,外国人是不允许进入里面的,因为什么东西从他们的嘴里出来就变了味,西方人嘛从来都是戴着有色眼镜的,特别是对中国人,以前是打心眼里瞧不起中国人,现在是不服气中国人的进步,让他们死吧,可恶的西方人。
      那一天,接近四点才开始天葬,其实吧,现在的所谓天葬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神秘,因为几个处理过程你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只能见到死人被家人抱进去,天葬师将人粹化的过程你看不见,秃鹫飞下去吃人肉的过程你看不见,那你看什么呢?只能找感觉罢了。
 
         色达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色达是藏语"金马"的意思。
 
      色达天葬台建造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半山缓坡上,一座小小的白塔旁,用铁栏半围出一块篮球场一样大的平地,那便是进行天葬的地方。
       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独特的风俗习惯,也是大部分西藏人采用的丧葬方法。色达天葬台建造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半山缓坡上。一座小小的白塔旁,用铁栏半围出一块篮球场一样大的平地,那便是进行天葬的地方。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供养给至尊空行母的化身——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
按当地习俗,人死后需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别喂食。游客在色达看天葬要有一定的胆量和承受力。

       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传承为其主要特色。藏传佛教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说一切有部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在佛教的修行方式与戒律上,两者并不相同,也无直接必然的关系。而从大乘佛教的判别来看,藏传佛教密教与大乘佛教显教显然是相对的。

       藏传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族地区(藏、青、川、甘、滇)、蒙古、尼泊尔不丹印度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http://s10/bmiddle/003RIDqYzy7cIIS3yrvf9&690

        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 ,也就是 "雍仲本波佛法”(简称"本教"),“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如来正法。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无法绕过的一块重要领域。2013年7月,“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科研课题。

       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各自互相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在藏传佛教的教派中,不单单是宁玛派,连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也都在运用着 “本教” 中的世间本教仪轨,包括、医学、天文、历算、招财、招寿、替身仪轨、烟供等等,“本教”仅仅在烟供、荟供、火供等方面的各种仪轨就超过了五百多涵,其内容也非常广泛丰富。
http://s13/bmiddle/003RIDqYzy7cIITpuGwec&690

         我们现代藏民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民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藏民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本教的遗俗。
http://s6/mw690/003RIDqYzy7cIIUmgh7b5&690

        在富饶藏传佛教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 “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得到发展,由于本教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连许多西藏人自己都不了解。他们只认为印度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所有来自印度的文化” 都具有伟大的价值,并且错误地认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东西对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没什么贡献和价值“古象雄佛法”发祥地冈底斯神山。就连很多藏人自己也都误认为,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后等等。这种荒谬的说法被一些正统的狂热者宣扬了数个世纪,正是由于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导致了西藏真实历史和本土文化的遗失,同时也限制了学者们对古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兴趣,但此状况已经有所改变。

考古学家们的探索发现,藏民族在青藏高原的发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经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历史了。那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久远古老的藏民族文化,它的源头究意在何方?”答案是:就在西藏古老的本教!
http://s3/bmiddle/003RIDqYzy7cIIVwkKKb2&690
        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源于梵文,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六字大明咒是“唵啊吽”三字的扩展,其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至高无上,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久远劫前,观音菩萨自己就是持此咒而修行成佛的,佛名正法明如来

唵嘛呢叭咪吽,亦作“唵麻抳钵讷铭吽”,具有微妙不可思议功德,又具无量三昧法门,一切金刚护法天龙八部,无不喜欢拥护,佛教认为,若此真言着于身、触于手、藏于家,或书于门,皆得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一切所求,无不满足。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四卷》原文写作“ 唵(引)么抳钵 讷铭(二合)吽(引)”。宣化上人诵读的更接近原文所说,即该咒语念作:weng mua nie bua neng hong。念诵本咒即特别启请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加持。

  六字汉语拼音注音:唵(ng)嘛(m)呢(n)叭( bi)咪(mi)吽(hòng)

  关于此咒的读音,必须要强调一下。按照传统,其中的叭(bi)不能念成(b),咪(mi)也不能念成(m)。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所有的视频和音频MP3里,那些高僧大德全部都是这样读的。在实践传承中,所有的高僧大德前辈先贤也都是读作唵(ng)嘛(m)呢(n)叭(bi)咪(mi)吽(hòng),自古以来,民间所有的道场也都是这样读的,大家尽管去考证。
http://s2/bmiddle/003RIDqYzy7cIIWLJ9791&690

       藏传佛教大礼拜的正确方法:双膝跪地,上体立直,双手合十对于鼻尖下颚,双眼紧闭,一叩掌心贴地,身体挺直前倾贴地,身体直立,双膝跪地,抬双膝直立,双手合十,二叩、三叩亦是如此。礼毕!

        藏传佛教大礼拜的意义:

       1.拜佛的方式双手并不贴合,两手合掌胸前表示向内心自我反省,静观自己的内心本性一切与诸佛相同,为什么仍然流浪于生死大海之中,拜佛时想象双手捧着一个所求皆能如愿的如意宝珠。如意宝珠代表拜佛的人的自心,当自心一切以大众的福利为福利,不存一点私心时;就是菩萨的行为,一切所求一定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帮助。 

       2.拜佛时双手先放在头顶上,表示今生要学习诸佛的慈悲行为愿力,临命终时要直接投生西方净土,直接拜阿弥陀佛为老师,快速而直接地修行到与阿弥陀佛相同的境界后,赶快回来帮助大众,不要再在生死轮回中随业力流转不停,痛苦不堪。 

        3.拜佛时第二步是将双手在额头、嘴唇及心口上各碰触一下表示洗净自己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不当言行。并且将自己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良好言行的功德献给自己的上师与诸佛菩萨,感谢他们生生世世不停止地教导大众如何作人做事,一步一步地带领我们的心向更高的境界升华,从凡人一直到我们成佛。 

       4.拜佛时第三步是弯腰后用双手在地上滑行直到身体贴地。此时拜佛者观想双手十指表示菩萨修行中的十种阶段(十地);四肢代表慈悲,爱语,利行,同事的菩萨度化众生的心态与智慧方便。额头触地表示自己发愿将以上述四种行为完成菩萨十地的修行达到诸佛所证得的绝对十一地(完全光明地)的境界。 


http://s12/bmiddle/003RIDqYzy7cIIXwveX4b&690

http://s6/bmiddle/003RIDqYzy7cIIZ4k2F25&690

http://s15/bmiddle/003RIDqYzy7cIIZV7VYae&690



http://s9/bmiddle/003RIDqYzy7cIJ2ijnqe8&690

http://s1/bmiddle/003RIDqYzy7cIJ3J0WI60&690

http://s14/bmiddle/003RIDqYzy7cIJ5lEjb4d&690

http://s6/bmiddle/003RIDqYzy7cIJ6fmsZa5&690

http://s6/bmiddle/003RIDqYzy7cIJ6HSOV95&690

       满是骷髅。
http://s12/bmiddle/003RIDqYzy7cIJ7DZ5Fe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