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商仪品公司大楼——原十八集团军驻津办事处(天津文物)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比商仪品公司大楼——原十八集团军驻津办事处(天津文物)
在天津市和平区的东部,有一条东起海河边的台儿庄路,穿过解放北路,西达大沽北路的彰德道,彰德道全长只有两百余米。在彰德道西端,与大沽北路交汇处的北侧,有一栋比较特殊的旧建筑,在天津近代史上,它有两个历史身份,一是当年天津旧租界重要的房地产公司“比商仪品公司”的办公驻地;另外在1945年曾作为十八集团军驻津办事处作在地。
比商仪品公司最初名为远东信贷银行,为法国和比利时合资公司,是中国近代时颇为活跃的一家公司。该公司的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上世纪初进入天津,后来成为重建在战争中受损的原法租界区域内的建筑,从而成为天津早时比较有名的房地产商。仪品公司的建筑作品多为大型的公共建筑,在解放北路上有几处著名的历史风貌建筑就是该公司的杰作,譬如原法国工部局大楼、东方汇理银行大楼、华俄道胜银行大楼等。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抗战时躲在重庆的蒋介石便迫不及待地想下山“摘桃子”。打着“统一军令”、“统一政令”的“两统”旗号,妄图抢占华北地区政权。同年10月1日,美国“搅屎棍”亦趁乱搅局,派遣美国陆战队伺机从塘沽登陆进占天津。面对这种局势,中共天津工作委员会依照晋察冀中央局的指示,决定公开建立八路军驻津办事处,并对外宣称八路军有权进驻天津,并准备接受驻津日军投降。
1945年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冀中军区驻津办事处正式成立,办事处就设在仪品公司大楼。办事处成立后,在冀中军区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张贴布告,散发传单,宣传党的主张,并在市内为八路军筹备武器弹药、通讯器材等,为接管天津做了大量的工作,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办事处成了国民党的眼中钉,10月18日,国民党天津警察局伙同美军30余人,包围并搜查了驻津办事处,并非法拘捕了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还没收了几支办事处自卫用的手枪。后来经我方多次交涉下,才释放了拘捕的工作人员,但没收的枪支却被扣留。当时就此事,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向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魏德迈提出了强烈抗议,要求美军立即恢复冀中军区驻津办事处原状,退还扣留枪支,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到11月下旬,由于当时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央决定暂时停止对大城市的接管,冀中军区也调整了斗争方向,重新确定了组织群众坚持长期斗争的方针,撤销了冀中军区驻津办事处。
位于彰德道18号的比商仪品公司大楼,为砖混结构建筑,初建时共三层,现在看上去的四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加盖的。该建筑的主入口设在彰德道与解放北路交汇的转角处,其典型的特征是初建的大楼三层的窗子风格各异,首层沿街铺面多为大面积玻璃橱窗;二层是拱券半圆形玻璃窗;三层则是采用长方形平窗;后来加建的四层为了协调,便亦采用与二层一样的拱券半圆形窗。除一层外,上面几层的窗口尺寸不大,排列较密。二层以上都有较窄的雨檐,雨檐和窗梁上都有点简单的饰雕。到底是专门做房地产和建筑设计的公司,自己的大楼无论从那个方面来看,在同年代的建筑中算得上是佼佼者。整个建筑造型优美,立面简洁大方,室内装饰讲究。该建筑作为历史风貌建筑,同时在近代革命史上有着历史意义的原十八集团军驻津办事处,2004年由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