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标杆企业旧址——原开滦矿务局大楼(省‘市’保档案/天津篇)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北洋标杆企业旧址——原开滦矿务局大楼(省‘市’保档案/天津篇)
在天津市和平区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景观道路,东起海河西岸的台儿庄路,西到南京路,全长约一公里的街道。旧时名为咪哆士道,属于天津英租界的核心地带,中国政府收回租界后,将其命名为泰安道。泰安道东端与大沽北路交汇处的西南侧有一栋典型的古典风格建筑,它就是位于泰安道5号的原开滦矿务局大楼。
开滦矿务局的前身为开平矿务局和滦州煤矿,开平矿务局即开平煤矿,本来是清末洋务运动后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是当时洋务派开办的重要民用企业之一,主要是采煤用以辅助军事工业。上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在德璀琳和胡佛的阴谋动作下,居然成了帝国主义的私产。后来袁世凯任命周学熙在开平煤矿附近开设一个滦州煤矿,以作为对抗。从此两个煤矿之间进行了激烈的压价竞争,前者英商有国际财团的支持,外加依靠不平等条约中赋有的特权;后者则有袁世凯的支持,营建之初也有诸多特权。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在天津士绅的居中调停下,于1912年双方联合经营,成立了专门的开滦矿务总局。不过虽说是联合经营,但因为滦州煤矿没有开平煤矿财力雄厚,所以周学熙是大权旁落,这新成立的开滦矿务局基本上成了英国人的天下。
抗日战争时期,天津沦陷后,这些煤矿又成了日本人的“产业”。抗战胜利后,内战烽火又起,基本上没过几天安生日子。直到新中国成立,历史才翻了新篇。在唐山范围内的煤矿企业统统收归国有,开滦矿务局才回到了人民手中,成了真正的中国人自己的煤矿。
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建于1921年,为三层带地下室的混合结构建筑,由英商同和工程司爱迪克生和达拉斯设计。坐东南朝西北,东西向较长,平面呈矩形。临街面东西两端各一空略突出,中间部分用十四根爱奥尼克巨柱贯通一二层,柱头均以紫铜板包镶而成,做工非常精致。主入口设于正中,入口前设有台阶道,两侧筑有水磨石古典式花盆四座。二层上有外檐,檐口饰齿状。三层顶部有“山”字形山墙,两端和中间略高。清一色方形窗户,格调统一。整个建筑造型威严稳重,雄伟壮观,其立面既简洁大方,又气势非凡。
该建筑内部装修亦雍容华丽,大楼内部与室外宏伟排列的巨柱相似,也耸立着数根高大的大理石柱,显得威严庄重。大厅饰以彩色马赛克地砖和大理石墙裙,顶部为半圆形,镶嵌有彩色玻璃,玻璃上还有精美的雕饰。晴天太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照射进来,使整个大厅映照得金碧辉煌。大厅的侧边是曾经的办公室,均设木制护墙板,虽然没有以前遗留下来的家具,但保留下来的古典壁炉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繁荣的过往。
原开滦矿务局大楼,解放后一度曾为天津市委办公地,是当时天津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使它增添的庄严肃穆的气质和神秘感。这处昔日北洋财团标杆企业旧址,它经历了百载风雨沧桑,见证了外国侵略者强掠巧夺我国矿产资源的屈辱历史,也见证了新天津的发展和崛起全过程。作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之一的原开滦矿务局大楼,1997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