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讲堂”碑刻(三)——《励志诗九首》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在古老的书院里有许多旧建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下来,一砖一瓦、一石一碑,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岳麓书院平面图可以看到,岳麓书院整体建筑在布局上采用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即讲学、藏书、祭祀。在中轴线的中心是“讲堂”,它既是书院的中心,又是书院的核心部分,更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讲堂墙壁上嵌有安仁欧阳厚均撰的《拟张茂先励志诗九首示及门诸子》碑刻,末署“道光二十二年五月既望 受业陈岱霖敬书”。陈岱霖,湖南长沙人,清嘉庆二十五年进士。历官工部主事、兵部郎中、监察御史等职,道光二十年主持湖北乡试。自谓“受业”不知是曾在岳麓书院读过书,还是从师过欧阳先生,或是对欧阳山长的尊称?
欧阳厚均,号坦斋,人称“坦斋先生”,湖南安仁人。年青时就读岳麓书院,从师罗典。嘉庆四年进士及第,任过陕西司郎等职。在仕途混迹多年,深感官场日趋腐败,不惑之年就弃官回乡。嘉庆二十三年(1816年)出任岳麓书院山长,时年52岁。
欧阳先生在岳麓书院执掌二十余年,门下弟子“著录者”达三千余人,多为湖南的隽秀,晚清精英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城、郭嵩焘、李元度数人均是欧阳门下的得意弟子。甚至有人说整个一部中国近代史都被他的学生书写了,虽有些夸张,但说明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确实没有那一位教育家能与他相提并论。说他是湖南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是近代湖湘文化崛起的开启者,一点都不为过。
对于欧阳厚均为了教学,模拟西晋诗人张茂先励志诗而作的《励志诗九首》。有人说该诗采用古奥的四言体式,风格古朴稳重、语言平直浅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蔼然之风和亲切之情,较好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和谐一致。当然也有人说该诗只是将荀子的散文译成了四字的韵文,立意上缺少新颖的见解,形式上没有浓郁的诗意。与张茂先原作“大仪斡运。天回地游。四气鳞次。寒暑环周。”那种气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下里巴人”式的打油诗,也跟欧阳山长“阳春白雪”大儒身份有些不大对称。
附一:《拟张茂先励志诗九首示及门诸子》碑刻原文
拟张茂先励志诗九首示及门诸子 安仁欧阳厚均撰
粤宛大圜
志士感时
人性本善
蠢尔昆虫
彼蓬之直
承蚼如掇
日知其新
为山九仞
积尘岳峻
道光二十二年五月既望
附二:西晋政治家、文学家张茂先《励志诗九首》原文
大仪斡运
吉士思秋
仁道不遐
虽有淑姿
养由矫矢
安心恬荡
水积成川
高以下基
复礼终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