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左宗棠故居(湘潭文物)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在湘潭市西南方向约40公里处的湘潭县排头乡黄荆坪管区,有一座海拔只有四百余米的山峰,名叫隐山,又名龙王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隐山据说是南岳衡山之余脉,登山巅可极目远眺巍峨壮观、气势磅礴的祝融峰;还可远望悠悠涟水、依依涓江。故人们将其列为湘潭四大名山之一。
隐山之东北方也有座山,名叫辰山。辰山名气不大,但辰山系下的紫山山麓有座桂在堂,却因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名人而名声大振。这个名人就是晚清时期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中兴四大名臣”的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左宗棠。
农历六月大暑前周的一天,慕名前往排头乡去探访2014年由湘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左宗棠故居”。在路上俺还在寻思,左宗棠是湘阴人,早几年俺还去过柳庄参观了左宗棠故居,怎么老左同志在湘潭也有处故居呢?
只知道湘潭的左宗棠故居在湘潭县排山乡紫山居村,一个村这么大,但要找到桂在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问了几位村民,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桂在堂早就没有啦。几经周折,最后终于在一片民居后面看到了湘潭市立的“左宗棠故居”市级文物保护碑。据当地村民介绍,曾经的桂在堂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华贵民宅,占地万多平方米,前有护城河,后靠凤凰山,整个庭院曲折逶迤,纵横交错。院里有两棵桂花树东西相映,每逢八月,香飘全宅,故而得名“桂在堂”。
桂在堂的主人周系舆是紫山一带有名的望族,满门文采,男女同辉。周家仅女诗人就有十多位之多,并形成湘潭历史上的第二个女诗人群。周家与左家有婚约,左宗棠幼时许配周家女周诒端。后来左宗棠家道中落,难得周氏仍不废旧约,将贫困无依的左宗棠接到桂在堂,与周诒端结成夫妻,并入赘周家定居。
左宗棠在桂在堂得到了周家的器重和诸多关爱,深受周家的文化影响,在夫人周诒端的襄助和配合下,使左宗棠得以顺利研究地理学、农学,旁及水利、田赋、荒政、盐政等,为后来收复新疆和战后治理西北地区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直到公元1844年,左宗棠才携妻妾和四个女儿迁回原籍湘阴柳庄,左宗棠在桂在堂生活了十三年之久。
当年左宗棠在桂在堂,辟有书斋,并特意为书斋自撰对联曰:“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意思是自己虽没有多少资产,难以解决温饱,却必须要考虑天下大事,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通过博览群书,可以与古代圣贤进行精神交流、思想对话。正是在桂在堂十余年的“读破万卷”,习惯于“读书静坐,养气凝神”来学习先贤的高尚品格,铸就了“书生岂有封侯想,为播天威佐太平”、“义与天下共安危”的远大志向。
可以这样说,桂在堂是左宗棠一生辉煌业绩的真正起步地,确实是左宗棠的第二故居。遗憾的是,昔日华贵的桂在堂,因历经沧桑,年久失修,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剩存的两间土砖屋在杂草拥簇中显得一片凄凉,斑驳的残垣上还保留有四幅有关社会变革内容的壁画,向偶尔前来的探访者无声诉说着往日的繁荣。芳草中还卧有一块石碑,字迹依稀可辨,“皇清诰赠荣禄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周公千岩府君之神道”,神道之石碑弃于濒临湮没的故居之前,不知是有人特意为之,还是另有缘故,无人能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