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株洲无愧我心
株洲无愧我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51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明两代一先生——岳麓书院“船山祠”

(2020-07-30 16:08:53)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元明两代一先生——岳麓书院“船山祠”

元明两代一先生——岳麓书院“船山祠”

元明两代一先生——岳麓书院“船山祠”

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在古老的书院里有许多旧建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下来,一砖一瓦、一石一碑,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书院里,有一座船山祠”,它与书院里的其他祠庙不同,不是祭祀书院山长或有贡献的名人,而是用来祭祀岳麓书院学生的,这位学生名字叫王夫之,字而农,人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

王夫之出生于湖南衡阳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叔父、兄长都是饱学之士,自幼受家学薰陶,从小就聪颖过人,遍读群经,十四岁中秀才。在岳麓书院师从书院最后一任山长吴道行,以“朱熹张栻为宗”,使王夫之既学到了儒学知识,又牢固了济世救民的思想。在学习期间他饱览藏书,专注学问,常与师友“聚首论文,相得甚欢”。后来与志同道合的学友们一起组建立了匡社,以东林、夏社为楷模,讨论学术,纵谈国事,议论改革。“匡”有纠正谬误的意思,“匡社”亦有匡扶社稷之含意。

在湖南文化史上,岳麓书院将王夫之培养成对湖南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影响最大的人物,成为生生不息、薪传火递的湖湘文化精神的源头,世称“南国儒林第一人”。其人、其学、其魂的独特魅力,让中国近代史上诸多英才竞相炎之折腰。维新志士谭嗣同称王夫之的学术和思想“空绝千古”,“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下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毛伟人曾说“西方有一个黑格尔,东方有一个王船山。”

船山祠建于清光绪元年,三间砖木结构建筑,与慎斋祠”为邻。祠廊正门上高悬草书“船山祠”门额,正堂悬白底黑字“遗经在抱”匾额,由王船山之老乡、著名书法家夏湘平所书。正中有“王船山先生遗像”,画像中的老人戴着一处士巾,慈祥和蔼。画像两侧挂夏湘平所书的“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这幅王夫之自题的画像堂联,意思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这六经使我明白了世间的道理,俺七尺男儿顺天而生岂可白白被埋没,也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境。表明了王夫之凛然大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

堂内立柱上挂黑底金字楹联一副:“笺疏训祜六经于易尤尊阐羲文周礼之遗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词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末署刘振涛,刘振涛,湖南宁乡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湘潭市书法家协会荣誉主席。联中对王夫之的节操和义行评价极高,一生以道为标准,与“濂”(周敦颐)、“洛”(洛阳程颐)、“关”(关中张载)、“闽”(福建朱熹)可媲美。由此可见,王船山无论在湖湘文化,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一定的成就,岳麓书院里对这位学生能设专祠而祭就不足为怪啦。元明两代一先生——岳麓书院“船山祠”


元明两代一先生——岳麓书院“船山祠”

元明两代一先生——岳麓书院“船山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